APP下载

借传统精华涵养语文课堂的文化美

2014-04-09虎林市实验中学由墨林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文化学生

虎林市实验中学 由墨林

借传统精华涵养语文课堂的文化美

虎林市实验中学 由墨林

语文教师要保持语文课堂的恒久魅力,传承民族文化瑰宝,借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涵养语文课的文化美,不失为一条寻本求源之路。教师引领学生站在民族优秀文化的巅峰,学生自然会折服于前人之大智慧,敬畏与崇拜之余,光大民族文化之雄心,谦卑俯身攀越之笃行,就自然融汇于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

笔者从整册教材导读、单元导读、单篇解读、国学传承、日诵《弟子规》等五个方面,说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方法及深远影响。

一、整册导读——总体展示教材文化美的形貌精神

拿到一本语文教材,教师不必急着一篇一篇地赶课,以为把所有课本领着学生啃一遍、嚼一遍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其实是事倍而功半的做法。引导学生爱上、迷上这本语文书,挖掘并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带领学生从总体上通览其中的名胜风景才是第一要务。这种做法对于涵养语文课的文化美,有着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打人先动心”的作用。

整册导读,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为例。

拿到这本书我们可以这样尽情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之沉香,使学生沉醉其中。我们可以循着那首《中国美》来印证语文课本中的文化美。

先把眼光放在课外延伸部分——附录、名著导读部分。这里就像鲁讯写的百草园的“泥干墙根”一带,单是这里就有无限趣味。

教材第一美——“欣赏王羲之书法”,在这里感受到“真草隶篆凤在舞,笔墨纸砚龙在飞”的笔墨舞蹈。“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传说唐太宗朝夕观览,死后带入昭陵。讲到这里,学生自然会先睹为快,其笔画、结体、章法之妙,不待老师讲析,就会沉心静读。这时,教师可以留下本册书的第一个作业,师生每日临摹《兰亭集序》,软笔硬笔皆可,字多字少随意,只求做到朝夕抚摩,为学生种下中国学子醉心书法之宿根。

教材第二美——《骆驼祥子》。“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北京口语述说一个人力车夫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祥子是一个好人,却被生活的社会剥夺了人生的出路,吃苦耐劳靠力气吃饭,最终为何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师生的第二个共同作业,读《骆驼祥子》等民族风格名篇,回顾老北京风情,体会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辛酸,学习人民艺术家为底层人民写作的深沉民族感情。

教材第三美——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五个单元,五个文化主题。第一单元,中华精神和为贵;第二单元,中国人最美;第三单元,中国建筑美;第四单元,探索精神美;第五单元,中国山水美。

第一单元可作如下简要导读,“三皇五帝平天下,四书五经和贵。”这一单元向我们呈现了这样的画面:

与国民党大决战,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了蒋介石重重设卡的南阳……芦花荡里,一个身手如鱼鹰一样的老头,用竹篙痛砸日本鬼子……世界人民在呼唤和平:法国妇女因为掩护伞兵失去丈夫,当伞兵再次求救,她说:“哦,当然啦。快!”……一位南斯拉夫老妈妈冒着炮火掩埋苏联红军,并用婚烛祭奠英雄……法国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圆的罪行给出这样的痛斥: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纳粹党屠城,被残杀南斯拉夫的孩子在遗言中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

所有的篇目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对和平的维护与支持,对战争的痛恨与控诉。

第二单元主要体现勤劳、善良、诚实、博爱的中国人美;第三单元里的建筑美,古代能工巧匠以天地为纸为板,尽情书写绘画民族大智慧,桥、园林、宫殿就是一部留在天地间的立体书画;第四单元教给我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物候、克隆、板块撞击说、花色进化、生物入侵的危害、夕阳美为幻觉所致……所有发现都有其科学依据;在第五单元中,可以体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怀,山水之间留着仁人志士一段段的真情留言和告白。

后四个单元的导读方式,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举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以传统文化精神一线贯之,进行个性化的导读。

在导读过程中,也可以拿出最能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让学生先饱眼福。通过整册导读,展现出整册书里文化美的远景和全景,引导学生把教材当成是一本民族文化的套餐,或按兴趣“选食”,或于灯下从头至尾细细消化这一席民族化的盛宴。

二、单元导读——让学生迷上绝活儿绝艺的民间文化

单元导读,与整册阅读的远景相比,属于中景式教学,与文本的距离拉得相对再近一些。

在这里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做单元导读。

民间文化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识过。而这一单元,专讲流传于民间的绝活儿绝艺。

《云南的歌会》里有山林对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个高手能唱哑了多个对手。有百人歌会,一连唱三天,村里人个个是歌手,70岁的吹鼓手会唱整本的歌。《端午的鸭蛋》,江苏高邮的双黄鸭蛋可以成批的外卖,用筷子一扎,吱的一下冒红油,小孩儿挑出淡青色秀气的鸭蛋装在络子上里,挂在纽扣儿上,高兴时,就空口给吃掉了。《吆喝》带你到北京胡同听吆喝,百货店、修理铺拆分了,装在担子里,在门前展销。卖蝌蚪的出来一吆喝,作者就来买,玩够了就生吞了。早点、馄饨、饽饽、柿子、烤白薯、烧卖、炸豆腐、萝卜、糖葫芦儿、荷叶糕、荞麦皮、冰棍儿等吃食一上市,就配着各种吆喝,各自广告,招揽买主。买不起的乞丐也跟着吆喝,讨口吃的。《春酒》里有个习俗,过了元宵节,家家邀喝春酒。母亲做的八宝酒,只许年龄尚小的“我”舔指甲缝儿那么一点点儿,为了多喝,“我”就把手指多伸几回,多舔几次。“我”洒在衣襟上的酒,小猫舔了,就呼呼睡了。

其实每一种习俗里都包含同一个声音、同一种情,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乡音、乡情。写民间习俗的文章,通常有一共同特点,无爱不成文,无思不落笔。

导读,也有点像吆喝,给这些课文做着广告,吸引学生一头扎到本单元的文章里,一口气读个够儿。

三、单篇解读——借文化美为语文课绘声绘色绘精神

单篇解读,就好比是把镜头拉到最近来赏析的特写镜头。以《安塞腰鼓》为例解读。对于这篇文章,一句歌词最能表达总体感受:“是谁阵阵锣鼓震撼这个时代,一身浩然正气舞动龙的豪迈。”

文章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文化美:黄土高原人激情的迸发、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文章中国元素凸显:后生、高梁地、腰鼓、黄土高原、酸枣树、红豆角、老南瓜、鸡啼。原始、朴素的高原水土养育着质朴、强健的高原人,他们在这里捶响了最狂野的生命呐喊。

在视听的冲击中,作者又提取以下中国元素的力与美: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为腰鼓注入了壮、豪、烈、悲的中国情感。

文章分五个层次写腰鼓,展现高原人的精神内核:一层写高原人势不可挡的生命力与内心自由;二层写人们在单纯的腰鼓声中静悟静想;三层写黄土高原赋予生命最厚重的力量;四层赞腰鼓达到力与美的极致;五层写鼓、人、世界的合一,完成生命的升华。

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语同义排比互补层进的表达张力,至少出现了九组以上的同义词升级式铺排,造成一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无限延展之感。

文章中可挖掘的文化美远不止这些。可发动学生广泛参阅资料做进一步的发现与领会。总之,写民族风情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品咂出其中的文化美、中国味道。

四、国学传承——古诗文教学重在经典成诵古为今用

中国诗词之美,借用一句歌词来表达:婉约美,一湾柔情西湖水,一帘幽梦故人归;豪迈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奔流到海不复回。古诗词以婉约、豪迈之笔,以精美、写意的画面浓缩了中华千年文化,格律讲究、语言精到、意味隽永、章法绵密、感情真切。

古文之美,妙在简约,以少胜多,以简驭繁。古人为文,惜墨如金,字斟句酌,务求达意传神。辞简意赅,现代汉语无力为之。古文行文简约,思想精练,鞭辟入里;既通俗易懂,又寓意深远,非一般功力火候能及。

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方面既要紧扣诗文的精妙之处体味、玩赏,就好比把玩“核舟记”中的核舟,叹其“技艺灵怪矣哉”的同时,又要注重诵读蓄积,学其文道,扬其精神,或引用、或借用、或仿用,以此传承国学。

中国传统思想,以孔子所倡导的仁德为根本,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囊括天下父母、天下恩师的教诲,包含个人为人处事的所有规则,亲仁为先,而后学文。学生成长的许多问题、许多错误都会从中找到答案,得到指教。

教师可以把《弟子规》作为课外古文延伸部分拿到课堂上来讲解,作为师生为人治学的必修课。在讲的同时,联系实际,师生互动,与规相对,找差距。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开课读,义在严格自律,结课读,义在反躬自省。在课中,随时联系为人为学的道理,随时读。课间休息读、集体活动开场前读,一切零碎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诵读,其形式可以多样,领诵、齐诵、分角色对诵,使其成为一种散发书香真义的诵读文化。

反复读诵,旨在让《弟子规》深入内心,成为师生个人反省的镜子、终身成长的座右铭,师生联系自身的成长动态,使其中真义常诵常新,从而孕育出师生正人君子的品行。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用“民族的”去征服“世界的”,传承经典,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教师要着意培养学生“文化美”的民族情感,构筑学生“中国梦”的家国大梦,行民族风,强民族根,固民族魂,让语文教学担当起传承并培育中华精神之重任。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语文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