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语三文”构建课堂模式“学法指导”促进自主高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例与反思

2014-04-09大庆市祥阁学校孙靖宇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月色

大庆市祥阁学校 孙靖宇

“一语三文”构建课堂模式“学法指导”促进自主高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例与反思

大庆市祥阁学校 孙靖宇

●课前分析

文言文教学应该有一种较好的课堂模式和框架,作为内容的支撑,更好地为设计课堂流程而服务。2012年我接触到程少堂老师的“语文味”教学,了解了一个新的词语:“一语三文”。“一语”指“语言”,“三文”指“文章、文学、文化”。“一语三文学习法”指立足于语言,从文章层面分析内容,从文学层面品赏语言、技巧,从文化层面探究内涵。我用“一语三文”构建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倡导语文的韵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情感的互动,鼓励学生的参与,从而迸发语文的魅力。

教学中我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发展性,让课堂成为老师、学生、文本对话的场所,导学案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媒介。预习案、探究案和练习案三位一体,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学法指导;课上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有助于课堂生成。

《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营造了清冷皎洁的意境,创造了一个澄澈空明、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艺术世界,表达了作者赏月时的欣喜、散步时的闲适心情,从中透露出他当时贬官黄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写景抒情类作品中的精品,也是学生学习古文,提高古文感悟和鉴赏能力的典范之作。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观照了“诵读——积累——分析——鉴赏——探究”这几个层面,设计了“厘词析句,吟章断文;悟语揆情,析理剖文;含英咀华,品语赏文;纵观横论,识人汇文”这样几个环节,解决了诵读积累、分析内容、欣赏语言、探究内涵等问题。

●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编制下发导学案,给予学法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预习,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了解作者:你了解作者苏轼吗?你还读过他的什么作品?(提示:“三苏”“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3.积词累句,疏通文意:

①熟读课文,至少三遍。(学法指导:一正字音、二明节奏、三揣语气、四悟感情。)

②把你认为重点的实词、虚词整理摘录,借助工具书明确词义与用法。

③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①释题。

②简析文章内容。

●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师:明月照彻天宇,天上孤寒一片,人间相思无眠。苏轼对月亮情有独钟,作品中喜欢用月,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理遣怀,用月表达美好祝愿;“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清幽独的月光,衬托出对亡妻永不能忘的真挚情感,此外还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的月亮或缺或圆,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给人以美感。今天我们要一起品赏承天寺的月色,看它折射出苏轼怎样的心境与人生态度。(课件展示:明月朗照图、苏轼著名词句。生欣赏图片,聆听诗句,产生联想,为学习做准备。)

二、明确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厘词析句,吟章断文

1.交流导学案中课前预习的内容。

2.学生展示预习时自学成果。

(1)课文朗读。(课件展示:朗读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生1朗读,生2评价,生3朗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2)积累的词语。第一组学生展示。生1积累的词语有:户、欣然、念、寝、相与、空明、盖;生2补充评价:遂、耳、但、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3)翻译课文。(课件展示:文言文翻译,一个原则:字字落实;两种方式:直译、意译;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方面:补充、语序、活用、关键词;五个步骤:审、切、连、誊、查;六字方法:留、删、补、换、调、变;七个重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单音节词、特殊句式、修辞知识。)

第二组学生重点讲述的句子有:念无与乐者。省略句,应为:念无与(之)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倒装句,宾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4)文章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这个题目透露了哪些信息?请逐字分析。如,记,文体;承天寺,地点;夜,时间;游,事件。要求学生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述文章内容。格式:记叙了……描写了……表达了……如,记叙了苏轼被贬黄州,到承天寺与张怀民一起赏月的生活片段,描绘了澄澈美妙的月色,表达了他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

3.学生质疑解疑。

4.进行评价小结。

四、悟语揆情,析理剖文

根据导学案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学法指导:紧扣主题,深入思考。)活动结束,学生汇报。

1.作者为什么在初冬的夜晚夜不成眠出户行走?

生(第三组):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见月色很美。

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想一想文中交代的时间和他现在的处境。

生(第三组):寒夜寂寥,内心郁闷。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如何理解“无与乐者”的含义?一个“寻”字又包含了怎样的深意?

生(第四组):因为张怀民在承天寺。

师: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的人。你还能进一步分析原因吗?

生:俩人际遇相同,都是被贬黄州。

师:对,同是“天涯沦落人”。谁还补充?

生:二人都怡情山水,有共同语言。

师:好,或者说是志同道合。如何理解“无与乐者”?

生:作者被贬,远在黄州,没有朋友。

生:“寻”有“找”的意思,可以看出苏轼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

师:我觉得这个字还包含苏轼的一种揣想:面对如此良夜,张怀民一定不会埋头大睡吧!他可能也在赏月。

3.夜游期间,作者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起心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组汇报。要求根据文中语句,按顺序,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如,起初是“伤感失落”的;“月色入户”是“欣喜激动”的;“寻张怀民”是“急切”的;“怀民亦未寝”是“喜悦”的;“相与步于中庭”是“闲适从容”的;:变化的原因是月色。

生(第六组):我觉得第五组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分析透彻,用词准确,只是变化的原因还应该有一个,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苏轼一定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在文后应该还有一些悲凉。

师:两组同学的汇报都很精彩,这源于大家认真的思考,精练的表达。确实如此,是外因和内因共同引起了情感的变化。从“无与乐者”到“相与步于中庭”,有照应,有变化,文情的跌宕表现了作者心情的舒缓。月下的漫步是多么富有诗意,我们似乎感受到苏轼闲适的心情,看到他从容的步履。他们在漫步中领略月色的美好,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

五、含英咀华,品语赏文

师:看到“赏月色”这个问题,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无从下手,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先找到切入点。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赏析:抓住要点、景物特征、表现手法、创造意境、人物心境。在品“闲人”时要结合背景、结合主题、揣摩作者思想感情。(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深入到学生中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展示。)

1.赏“月色”。

第七组学生展示。

生:本文描写月色,只有3句18字,写出了庭中月色清澈透明、皎洁空灵。

生:句中运用比喻,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庭中的竹柏比喻成水中的藻荇,精妙传神。

生:表现手法还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生:我来描述意境。通过作者的描写,仿佛置身于一个冰清玉洁、宁静淡雅的透明世界。

生:我分析作者的心境。我想这样一个透明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光明磊落的胸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到你们在欣赏月色,我也想说两句,一是比喻的运用,不是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错觉,进而写藻荇,把隐喻推进一层,使人感觉水月莫辨,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使人恍然大悟,新颖别致。二是写月光也是写心境,作者此时一定摆脱了贬谪之感,忘怀了个人得失而进入了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作者描写月色时为什么要写竹柏?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家讨论。(学生讨论,踊跃回答。)

生:承天寺的院子里有竹柏。

生:苏轼喜欢竹柏。因为他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生: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生: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竹柏象征坚贞的操守。

师:大家的回答真精彩。月光投于竹柏,正是纯洁而坚贞的象征。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竹柏可以照心迹”。我们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有更高的领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2.品“闲人”。

师:“闲”可以组哪些词?

生:悠闲、安闲、清闲、闲情逸致、闲极无聊。

师: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闲”?“闲人”究竟是什么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八组学生展示。

生:入夜即“解衣欲睡”,可见“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可见“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可见“闲”。

生:“闲人”并不是“闲极无聊”,而是具有“闲情逸致”的人,兴趣高雅的人。

3.我觉得还是苏轼的自嘲,他本来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一再被贬,壮志难酬,所以称自己为“闲人”。

生:说得好,这让我想起了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不能去前线抗金,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

生:我来总结。“闲人”包含了作者复杂的心情,有赏月的欣喜,有漫步的悠闲,有贬谪的悲凉。

生:还有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和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

师:把大家说的汇总起来就很全面了。确实,一样的月色,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人生。能像苏东坡这样的心闲、意闲、清闲、笔闲的“高等”闲人,实在是难得,但我们虽不能达,也要心向往之,把人生的感慨化作淡微低沉的喟叹和超越世俗的达观。

六、纵观横论,识人汇文

1.结合你的学习和阅读,说说你眼中的苏轼。

学生结合导学案预习案介绍苏轼。(课件展示: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师:我们抛开文学常识,说说你说了解的苏轼。

生:他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他能把每一次贬谪都当做旅游,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上作岭南人”。

生: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经典的诗词美文。

生:苏轼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诗文中表达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情感,充满生活情趣。

生:苏轼是一个美食家,有一道菜叫“东坡肉”,据说是他独创的。

生:苏轼是一个政治上失意,文学上得意上的诗人、书法家,开辟了词坛豪放之先河。

生:苏轼还是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在杭州时疏浚西湖,修筑了著名的苏堤。

…………

师:苏轼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画、书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希望你能够走近他、喜欢他、学习他并爱上他。

2.探究“贬谪文化”,联系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是什么让他们在逆境中不怨不尤?(选做)

师:从屈原被放逐起,一直有文职官员被贬官,他们坎坷的经历、精美的诗文、高尚的品格为后世景仰,是什么让他们在逆境中不怨不尤?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其一,高尚的人格,不以个人得失为念,心忧天下,心系百姓,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与困难,不论遭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他都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百姓的责任感,范仲淹忧国忧民,欧阳修与民同乐。其二,豁达的心胸,乐观从容,超越世俗,寄情山水。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三,坚韧的品格,顽强不屈,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

3.推荐阅读:《前赤壁赋》

七、巩固训练,自主实践

1.解释句中加点词,并指出各句的句式特点。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衣欲睡。

(4)盖竹柏影也。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师:这节课我们读背、积累、分析、欣赏、探究,这就是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最后,我们齐背课文。愿千年前承天寺的月光,也能照亮你的心房!下课。

附: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贬谪郁闷,月色入户

无伴共赏,承天寻张(叙事)

月明影荡,心胸敞亮(描写)

闲人自嘲,豁达开旷(抒情)

●反思

分析内容时师生共同活动解决问题,先是生生互动,再师生互动。问题的设计舍弃了传统的小台阶式的、一问一答、繁琐冗余的提问方式,代之以大跨度、序列化、逻辑化、开放自主的问题设计模式,意在删繁就简,重视对话过程,培养质疑探究能力和包容心态,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思辩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还在于“学生活动充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老师将教学目标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试做,去进行,去完成。学生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互学质疑、解决问题,有讨论交流、思想碰撞,有合作探究,思想生成。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才能完善教学艺术。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只有保持对教育鲜活的热诚,保持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幸福和价值所在;只有对自己不断成长的确认,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才能引领我们向更高的境界不断前行。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 莉

带题授课,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思考某个问题,使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效果、获得专业成长成为可能。

此次我带题授课的内容是:用“板块式”和“主问题”的理念对每一篇课文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下面从一堂公开课谈一谈这一次的实践。

2014年3月24日,我校语文组内公开课,我讲的是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朗读课文。关注停顿读一遍,关注重音读一遍,谆谆告诫口吻读一遍,自我劝慰、自我疗伤口吻读一遍——朗读环节全班同学每个人读了四遍课文。

第二步,互动交流。提供一道填空题:“从这首诗中,我读出了”。师生互动,提炼关键词,体会表达的情感。

第三步,学习诗人宫玺的现代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全诗录如下: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悔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第四步,写诗。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交流、点评。

第五步,学习诗人邵燕祥的现代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节选部分录如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身后。

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

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

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

…………

时间呀,时间不会倒流,

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

莫说失去的很多很多,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教师结束语:“假如”是一个好词,告诉我们还可能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但生活是不能假设的。让我们直面生活、珍惜生活、拥抱生活吧!

猜你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月色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塞北月色美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独行皎洁月色里,寻你前世泪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