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年制职校生人格教育的现状、途径及意义

2014-04-08邹永平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五年制职校人格

邹永平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151)

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种矛盾与弊端日益凸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五年制职校生人格教育问题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人格是人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真正构成一个人特征的、使个人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各种心理特质的总和。人格也可以被称为人的个性,即也可以指个人的精神面貌,这一面貌既形象又具体,从微观上指的是人的气质、精神状态、思想意识等,从宏观上看反映的是人的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从人格中能综合反映人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格的高低,是一个人生存艺术和道德素质的集中表现。人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具备健康、良好、健全的品质,树立积极、豁达、诚信的品格。《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此看出,人格教育是职业教育中人才综合培养的重要环节。鉴于此,本文从五年制职校生的实际出发去探究当前我国五年制职校生人格教育的现状、途径及意义,为五年制人格教育在理论上形成有力支撑。

一、五年制职校生人格教育的发展现状

五年制职校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一学生群体从年龄上看,大多数为16岁左右的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个人思想较为活跃、浮躁,极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可塑性非常强,而且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认清他们的人格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人格教育,最终达到矫正他们人格的目的。

(一)人格认知方面

五年制职校生往往容易接受社会的新兴事物,而这一年龄阶段又决定了无法正确的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诱惑进行合理正确地分析和排解。在商品经济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上流行“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的理念,充斥着当今青年学生的视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强烈的冲击,价值信仰多元化。由于学生们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职校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色彩,大多数学生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周边的事物,造成职校生的人格认知方面产生偏差与错误,人格心理产生扭曲。所以,有许多的职校生常常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人生误区。

(二)人格行为方面

五年制职校生年纪较小且多为独生子女,经历了中考的人生第一次拼搏,进入职业院校后,学业上的紧迫感明显放松。斑斓多彩的校园新生活让他们感到分外新奇,又远离了父母的管束,在自由的空间里任由自己放纵的生活。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职校生们人格行为开始放松,甚至很多学生在无所顾忌地放纵个人欲望。所以,在这一阶段,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为:叛逆、无视校规校纪、自由散漫、自大清高、孤僻等人格缺陷。

(三)人格情感方面

当前的职校生大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相对富裕、安定的时代和地区。没有经历过困苦的生活,缺乏生活的基础思考,个人经历使得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这些名词对于他们似乎还有一些距离。对家庭不负责任,不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不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当代青年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在择业、就业方面许多学生急功近利,眼高手低,在工作中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出现了就业率高,失业率也高的恶性趋势。

二、五年制高职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力求自我奋发的转变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青年的可塑性强,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关注。首先,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分析发生问题的内因、外因,帮助学生正确分辨自身的主、客观原因,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遇事易急躁、感情用事,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细心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的予以交流和关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情释放途径。第三,独生子女的孩子,依赖性较强,往往已经形成了“被”关心的习惯。教师要在日常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思想上为学生作导师,在生活中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教育目标方能实现。

(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形成系统专业的人格教育系统

五年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由于过分强调对学生“才”的培养而弱化了对学生“人”的塑造,造成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薄弱,道德人格不足。鉴于此,五年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要竭力避免“重技能、轻道德”的倾向,遵循“重技能、重道德”的人才培养导向,强化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不仅要在技能上成“才”,更要在道德上成“人”。通过思政教师的授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专业的人格教育系统。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人格教育新模式

职业院校毕业生主要为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平台,职业学校应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职能部门,探索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新方式,从企业引入具有高超工艺技术的、技艺精湛的大师与科研水平较好的专业人士,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在技能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知识性、技术性的服务活动、对口支持等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企业自身优势,共享信息,整合资源,积极落实人格教育活动载体,探索人格教育的新路径。

(四)开展特色校园活动,形成专业特色的人格教育形式

教育工作者应将各专业特色引入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当中,职业院校的社团文化要充分发挥优秀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首先,社团活动的场地建设要最大程度地体现行业特点。其次,社团活动的内容突出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弘扬新时期技能能手的风范。在社团文化建设中结合专业自身特色和具体环境,科学定位,突出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潜能得以发挥。在参加社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中清楚地认识自身价值,实现自己的个人潜能。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对其开展正确的人格教育是具有较大意义的一项工作。

首先,通过开展人格教育活动,利于帮助职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彰显新时代青年学生应有的人格魅力。

其次,职业院校应当把人格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格教育相融合,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完美人格,利于引导学生与人为善、团队协作精神。

再次,通过开展正确的人格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反省、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事、面对成功与挫折,从而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面貌。

最后,开展人格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较快融入社会,使他们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适应社会、关注社会和了解社会,有利于他们去观察各种社会现象,使他们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利于自己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五年制职业教育正以蓬勃的生机成为职业教育的中流砥柱。在职业院校的人格教育中,以心育为基础,优化学生的个性特征,强化其个性自控能力、理智与意志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一系列的人格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与健全职校生的人格,使其成为个性鲜明的社会化的人才。

[1]黄广传,秦茂森,马凤兰.新时期大学生人格教育体系的构建[J].世纪桥,2009(10):90-91.

[2]刘秋云,马红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人格教育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3(11):17-23.

[3]葛灿.论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J].教育论丛,2012(10):141-142.

[4]郑益仙,朱建芳,胡俊波.五年制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9(6)24-26.

猜你喜欢

五年制职校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