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现状及反思

2014-04-08刘彦霞

职教通讯 2014年22期
关键词:集团化发文职教

刘彦霞

集团化办学有利于落实职业教育“以市场为主导、以就业为核心”的办学方针,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然而实践先行,理论后发,集团化办学当时并没有受到较多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真正成为研究热点是21世纪伊始,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研究文献也大量涌现于各个期刊杂志。

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342篇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旨在管窥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现状,为今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适切建议。

一、 数量及年份分布

2000年至2013年期间,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公开发表了342篇,平均每年24.4篇。图1显示,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从论文年度分布来看,呈现出阶段性特点:2000~2006年缓慢增长,平均每年发文1.86篇,共发表13篇论文;2006~2008年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56.9%,占发文总量的16.1%;2008~2009年发展迟缓,并出现负增长态势;2009~2013年又重新快速增长,5年共计发文量达277篇,达到了发文总量的80.1%,并在2013年达到了发文量的最高峰。

图1 2000-2013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论文数量与年度分布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以上发展趋势其实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政策文件来做出合理的解释。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公办职业学院资源整合与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1],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亮出了绿灯;2006年,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多次做出要求与批示,强调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这个新生事物应加强调研,引导其健康快速地发展并做出经验总结,又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教育部在200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合作,推进联合办学和招生。进一步推动公办职业院校运行机制的改革,推广“三段式”办学模式(一年学理论,一年学技术,三年顶岗实习),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发挥社会服务功能[2],这是首次完整地使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2008年8月14日至16日,教育部党组召开务虚会,展开了对教育发展的重点课题讨论,包括教育改革、政策研究、发展战略、机制建设等内容,着重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讨论。2009年2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若千意见》的政策草案,并在职成教工作会议暨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公布[3];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再次指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4],推动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发展。所有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为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大力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内容分布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包括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政策建议、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等多项内容。对于发表论文研究内容分类、相关内容的发文数量及其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随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蓬勃发展,部分学者对办学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所以其实践呈现不同的特点。如赵志强总结了北京西城区职业教育集团在办学中的经验,王明伦以常州大学城为例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议,禹建强等人通过分析河南集团化办学总结出了“河南模式”等,但这些都是针对地区职教集团化办学现象做出的总结,缺乏对现象背后规律的深入探寻。

表1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内容分布

对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5]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概念及特征的界定方面,大多数学者还是借鉴企业集团来定义职业教育集团,对于二者之间的区别还不是太明了,有待于更深入的探讨。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机制部分的文献多是用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来进行分析,而没有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也没有将它们和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操作运行结合起来,形成割裂的理论与实践。

显而易见,在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关于借鉴发达国家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理论的比较研究、政府的政策支持研究、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质量评价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力度不够。

三、期刊分布

表2显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342篇文献共分布在153种期刊上。其中,载文量1~2篇的期刊共126种,占期刊总量的82.35%,所载文献144篇占文献总量的42.10%;载文量3~4篇的期刊共14种,占期刊总量的9.15%,所载文献49篇占文献总量的17.25%;载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共13种,占期刊总量的8.50%,所载文献149篇占文献总量的43.57%。以上分析显示,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文献分布呈现不均匀的态势:其中有126种期刊上刊载了144篇文献,平均每种期刊上1.12篇,布局极为松散;另外,有13种期刊(主要是职教类核心期刊)上刊载了149篇文献,平均每种期刊上11.5篇,分布高度密集。对于载文量较多的期刊分布统计见表3。

表2 2000~2013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的期刊分布统计[6]

表3 载文量较多期刊的分布统计

上表显示的是载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文献的分布统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职教研究的核心期刊上,尤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和《职教论坛》这四种职教类核心期刊为主,这四种职教类核心期刊共刊载文献95篇,占文献总量的27.78%。

统计显示,342篇文献中,承载基金项目的文献有163篇,占文献总量的47.66%。其中承载省部级课题的文献有92篇,占了基金文献的半壁江山,承载国家级课题的有17篇,承载市厅级课题的有37篇,还有9篇是校级课题的基金项目。以上数据足以说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受到院校、教育部门及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图2为各项基金项目占总基金项目的比例图。

图2 发文承载基金项目的分布统计

四、作者及区域分布

342篇文献作者中,仅8篇是来自集团企业的,所占比例为2.3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综合体,需要行业、企业、集团等多方参与,需要共同探讨、协商、借鉴并集思广益来完成的共同任务,其研究也离不开行业企业和集团的参与。集团化有284篇来自高校,占作者总数的83.04%;来自研究所和职教中心的有45篇,占总数的13.16%;有284篇来自高校,这284篇中又有234篇是来自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对职业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经验,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独具看法,从而成为研究这方面的主力,其中必然会出现一批较为多产的作者。以第一身份出现并且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多产作者统计分布见表4。

多产作者的分布统计表明,发文有4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有11人,占全部作者的3.22%;共发文49篇,占总发文量的14.33%。这些作者发表的文献集中于职教类的核心期刊,统计表明多产作者共发表职教类核心期刊的文献有22篇,占职教类核心期刊总量(95篇)的23.16%。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些多产作者是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贡献者和研究者。由表5可以看出,这些多产作者均来自高校,可见高校仍然是各类研究包括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

表4 发文作者所属单位的分布统计(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现)

表5 多产作者的分布统计

注:统计显示的是发文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

作者的单位分布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具体分布统计见图3。

图3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文献的具体区域分布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的区域辐射到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只有西部地区的西藏和青海两个省份文献为0,而贵州、宁夏、新疆、云南和广西等地区发文量也寥寥无几等。发文最多的是江苏省,共计47篇,占文献总量的13.74%。发文10篇以上(不含10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天津、河北、广东、湖北、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北京、上海、湖南和江苏共计12个省份,其中仅有西部地区一个——四川,发文18篇,占总量的5.26%;有中部地区的湖南和湖北两个省份,发文共47篇,占13.74%;而东部地区共有9个省份,共计发文达188篇,占54.97%。上述数据表明,东部地区的研究已占据了研究的主要部分,详细比例参见图4。

图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文献区域分布①

图4中东中西部研究所占的比值分别是60.23%、31%和8.77%,可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偏重于东部地区,而职业教育相对发展缓慢的西部和中部的相关研究较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五、现状分析与建议

(一)研究成果明显增多,但对政策的依赖性很大,研究者自身应加强研究的自发性、预见性和创新性

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内涌现出大批量对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其中不乏高质量的文献。但文献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的,并且与当时的政府政策与教育政策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基本上是在政策的颁布下产生的批量研究。研究者应该具有研究的敏锐性,不光要借助政策的助力,还应有研究的预见性和自发性。

(二)研究内容方面有所成效,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有数年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年来,不管是研究的数量上还是研究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飞跃,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研究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表现为研究内容较泛化,缺乏系统的联系与应用,比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方面,很多学者直接把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强拉过来,至于能否运用却没有下文。对于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不多,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注意研究的连续性,在已有基础上深入的进行探讨分析。

(三)发文期刊有一定的聚焦,但总体上比较分散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的文献中有27.78%的文献发表在了职教类的核心期刊上,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及国家的重视,并且承载了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市厅级的基金项目,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但大部分文献还是集中在非职教类的期刊上,布局分散,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因此,应该在以职教类核心期刊为主阵地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非核心期刊对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质量的提升,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研究作者群体庞大,研究人员单一,需要来自不同行业企业和集团研究者的参与协作;研究涉及区域广泛,但呈现明显的不均衡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由多元主体的联盟,其研究也应该由多元主体的成员来参与。但现实情况是研究者在高校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在职业技术学院出现了一批多产的研究群体,但缺乏来自行业企业及集团成员来注入新的血液。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分布态势,中西部地区研究势力相当薄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国的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区域性的特征,基于此,建议国家和当地政府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鼓励性政策,以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及其研究的发展与提升。

注释: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划分依据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中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标准,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并划分到西部地区的决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 号,2005-10-28.

[2]林苏.借鉴欧盟合作机制促进高职教育集团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6(5):17-19.

[3]罗静.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10.

[4]余秀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发展历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5-16.

[5]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孔祥光,张阿敏.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1):33-38.

猜你喜欢

集团化发文职教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