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咸宁地区寒武纪牛蹄塘组钒矿床成因浅析

2014-04-08袁玉平刘家祥曾桂英沈晚仁胡金旺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炭质牛蹄寒武

袁玉平, 刘家祥, 曾桂英, 沈晚仁, 胡金旺

(湖北省地质局 第四地质大队,湖北 咸宁 437100)

1 概况

咸宁地区钒资源蕴藏丰富,从方山—大幕山复式背斜一带,为锑、汞、金、钒多金属成矿带。除嘉鱼外,其他五县(市、区)均分布有钒矿床(点)。已发现钒矿床(点)十余处。较具规模的钒矿床(点)自北向南分布有:泉山口钒矿、杉木章钒矿、烟竹坳钒矿、小源冲钒矿、石门钒矿、万家口钒矿、狮古尖钒矿7个矿床,矿床规模为小—中型钒矿床。除烟竹坳钒矿床为普查程度外,其他钒矿床均达到详查程度。

2 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为扬子陆块区(Ⅰ级)下扬子陆块(Ⅱ级)幕阜山被动边缘褶冲带(Ⅲ级)[1]。由北到南共划分三个Ⅳ级构造单元——咸宁台坪褶皱带、通山台缘褶冲带、九宫山后碰撞岩浆杂岩。前南华系为基底,南华系以上为盖层。以崇阳路口—通山楠林桥—大畈—阳新富水一带为界,北部为扬子型沉积,南部为江南沉积。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区内以近东西向大幕山复式背斜为主体,核部出露前震旦系冷家溪群,两翼由南华系—三叠系组成。南部见燕山期岩浆岩侵入体,另有煌斑岩脉、辉绿岩脉(见图1)。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主要控矿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为方山背斜—大幕复背斜等组成,大幕复背斜由大幕山背斜、黄石洞向斜、坑口背斜组成,轴迹走向60°~80°,向东变为100°,褶皱轴面总体南倾,两背斜南翼转折端较完整,分别向东西倾伏[2]。其核部为前震旦系基底,两翼不对称分布有震旦系—志留系地层,局部倒转。南部高枧—黄洋湾背斜与黄家岭—外鲁湾向斜,呈“S”形弯曲,卷入地层为寒武系—志留系地层,两翼地层一般倾角18°~40°,局部倒转,少数达50°[3]。矿体受褶皱构造控制,主要产于褶皱倾伏端及临近转折端翼部,呈似层状、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体出露于地表,常为成矿期后北东向断裂切割并错位。

3.2 赋矿围岩特征

矿床赋矿地层为寒武纪牛蹄塘组下段黑色岩系,岩性为含结核炭质页岩、含炭泥岩、炭质页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偶夹石煤层[4]。矿体顶板为含炭页岩、含炭泥质灰岩、灰岩等,结核或硅质条带可作为顶板围岩划分标志。底板是泥灰岩、白云岩或硅质岩。含钒岩系自下而上可分为两个岩性层:

第一岩性层为灰黑色含炭页岩、含炭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中下部见石煤层,局部含磷质结核。为区内含钒层。厚度13~36 m。

第二岩性层为灰黑色含炭页岩、含结核炭质页岩、含炭泥岩,顶部可见硅质条带,为区内主要含钒层。厚度8~25 m。

北部与南部含钒层及顶底板围岩因沉积环境变化而略有差异。由北向南,随着海水深度的加深,牛蹄塘组的厚度变大,含钒层厚度呈渐增趋势(见图2)。

3.3 矿床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纪牛蹄塘组中下部,岩性为灰黑色含炭泥岩、炭质页岩,局部含磷质、炭质结核。

3.3.1矿体空间分布

矿体产于褶皱的倾伏端及翼部,空间分布与地层较一致。在方山背斜近转折端北翼主要有烟竹坳钒矿区,南翼有小源冲、石门钒矿区;在大幕背斜转折端有泉山口钒矿;在坑口背斜北翼中段有杉木章钒矿区;在黄家岭—外鲁湾向斜近倾伏端有狮古山钒矿区,其南东翼有万家口钒矿区。主要矿床特征如下:

(1) 石门矿床钒矿体产于牛蹄塘组中段第二岩性层,矿体走向长度2 400 m,矿体呈似层状、层状顺层分布。走向20°~25°,倾向南东,一般倾角9°~29°,控制最大斜深达300 m。矿体平均厚度6.53 m,具地表厚、深部薄,南区厚、北区薄趋势;矿体平均品位0.79%,地表向深部变富,北部较南部富。地表氧化带一般厚度7~13 m,局部达32 m。

(2) 杉木章矿床主要钒矿体产于牛蹄塘组中段第二岩性层,矿体走向长度1 440 m,矿体呈似层状,在平面及剖面上呈“S”型弯曲。走向85°~95°,倾向北,一般倾角54°~78°,向深部变陡。控制最大斜深68 m。矿体平均厚度5.76 m,中间厚,东西两端薄,矿体平均品位0.76%,走向上呈中间低,两端较富,向深部品位较稳定。

另有小规模钒矿体产于牛蹄塘组中段第一岩性层,矿体走向长度108~836 m,呈似层状、透镜体状产出,断续分布,矿体平均厚度3.90 m,走向上由西到东由薄变厚再变薄。矿体平均品位1.07%,走向上品位较稳定,变化小。

图1 咸宁地区寒武纪牛蹄塘组钒矿床区域地质略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outline of Niutitang Formation of Cambrian,Xianning region1.第四系;2.白垩系;3.侏罗系;4.香溪群;5.三叠系;6.二叠系;7.石炭系;8.泥盆系;9.志留系;10.奥陶系;11.江南地层寒武系西阳山组;12.江南地层寒武系华严寺组、杨柳岗组并层;13.江南地层寒武系牛蹄塘组;14.扬子地层寒武系娄山关组;15.扬子地层寒武系高台组;16.扬子地层寒武系石龙洞组、天河板组石牌组、牛蹄塘组并层;17.震旦系;18.南华系;19.中元古界;20.燕山期侵入体二长花岗岩;21.钒矿床(点);22.实测正断层;23.实测逆断层;24.实测平推断层;25.实测及推测性质、不明断层。

图2 咸宁地区寒武纪牛蹄塘组钒矿床含钒层柱状对比图Fig.2 Correlation column of containing vanadium of vanadium deposit in Xianning1.页岩;2.钙质页岩;3.粉砂质页岩;4.泥岩(粘土岩);5.炭质页岩;6.粉砂岩;7.硅质岩;8.泥灰岩;9.灰岩;10.含藻类灰岩;11.含炭泥质灰岩;12.白云岩;13.石煤层;14.硅板岩;15.含炭硅板岩;16.千板岩;17.角岩;18.结核;19.钒矿体及厚度(m);20.整合地质界线。

(3) 泉山口矿床矿体牛蹄塘组中段第二岩性层,走向长度1 675 m,矿体形态为似层状,局部膨大。矿体走向82°~105°,倾向向北,倾角为18°~51°,平均倾角33°。控制最大斜深280 m。矿体平均厚度2.81 m,矿体走向上呈波状起伏,厚度由西向东由厚变薄,再由薄到厚交替变化,由地表向深部变薄,局部膨大。矿体品位0.53%~1.35%,该矿体平均品位0.71%。自西到东品位逐渐增高,由地表向深部变贫。地表氧化带一般厚度5~12 m,局部达20 m。

(4) 狮古尖矿床矿体牛蹄塘组中段第二岩性层主要钒矿体走向长度1 438 m,矿体形态为似层状,局部膨大,走向上呈北西向展布,舒缓波状起伏,倾向上矿体较平稳,局部呈弧形弯曲的。矿体走向150°~171°,局部受岩脉侵入影响变为285°,倾向南西,一般倾角51°~61°,局部变缓为45°,平均倾角57°。矿体控制倾向斜深50~323 m,矿体平均厚度5.27 m,矿体厚度走向上自北西到南东呈由厚到薄、由薄到厚起伏变化趋势;倾向上在北西侧+514.06 m标高以上矿体厚度较稳定,在中部于+514.06 m标高地段矿体厚度变薄。矿体平均品位0.81%,矿体品位走向上由北向南变化稳定,局部较贫,由地表向深部自北西向中部品位变化幅度小,到南东深部变低。

3.3.2矿石类型

主要矿石类型为原生的含磷质结核炭质页岩钒矿石、薄板状炭质页岩钒矿石、含炭粉砂质页岩钒矿石,硅质炭板岩钒矿石,其次在浅地表部可见次生的氧化钒矿石。

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矿石经变质为含炭—炭质板岩钒矿石、含炭—炭质硅板岩钒矿石、含钙钒榴石黑色硅板岩钒矿石。

3.3.3矿石矿物组合

主要矿石矿物为水云母(伊利石)、钒钛矿、钒云母,脉石矿物主要有高岭石,另有少量石英、重晶石、黄铁矿、白云石、方解石、磷灰石、胶磷矿、绿帘石等。泥质、泥晶结构,层状构造、条纹状构造。次生矿物水云母(伊利石)95%以上,其他为少量石英、褐铁矿。

主要金属矿物为含钒水云母、黄铁矿、磁黄铁矿,次要金属矿物为铬钙钒榴石、钛钙钒榴石、黄铜矿、含镉闪锌矿、含钒白云母,微量矿物为变钒钙铀矿、钒钙铀矿、铜铀云母、磷钇矿、辉钼矿、针镍矿、斑铜矿、辉铜矿、铜兰、方铅矿、铬铁矿、磁铁矿、锐钛矿、黄钾铁钒矿。脉石矿物主要矿物为石英、炭质,次为绿帘石、透闪石、重晶石,微量矿物为磷灰石、电气石、透辉石、水铝石英、蛋白石、白钛石、萤石、白云母、方解石、红柱石、玉髓、钡长石、刚玉、尖晶石、榍石、石榴子石等。另有特征矿物钙钒榴石。具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隐晶结构、变余泥结构,板状构造、斑点状构造及多孔状构造。

图4 咸宁地区寒武纪牛蹄塘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沉积模式图Fig.4 Sedimentary model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during deposition of Niutitang formation

钙钒榴石矿物手标本观察为暗绿色,显微镜下观察为翠绿色,常见为圆形及椭圆形切面,由于放射状炭质构成车轮状外形,糙面显著多裂纹,均质体,N≈1.85,具弱电磁性,性脆,硬度6.5±,比重为3.68(显微比重法实测)。新鲜翠绿色钙钒榴石矿物在常温下两小时后可渐变为淡黄色—灰白色。其矿石矿物特征(见照片1)。

照片1 钙钒榴石在标本中产出特征(d=2~3 mm)Photo 1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of goldmanite

3.4 矿床类型

狮古尖钒矿床含矿岩系为含炭硅板岩,变质作用有利于钒矿富集,矿床成因类型为受变质沉积型矿床。

其他矿床(点)受控于寒武纪牛蹄塘组中下部炭质页岩、含炭粉砂质页岩地层中,与石煤层伴生,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型钒矿床。其中泉山口钒矿床,因浅地表次生作用,地表氧化矿比深部原生矿厚度大,品位高,对钒的富集作用明显,该矿床成因类型又是具有次生富集特点的沉积型矿床。

上述各类矿床,因其发热量一般为2.80~5.47 MJ/kg,灼失量13.43%~20.92%,工业类型定为石煤型钒矿床。

4 岩相古地理

区内寒武纪牛蹄塘组沉积期主要处于海侵阶段,南北区岩相古地理略有差异。总的特征为浅水—半深水环境沉积(图3)[5]。

图3 咸宁地区寒武纪牛蹄塘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Fig.3 Sedimentary model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during deposition of Niutitang formation in Cambrian1.灰岩;2.泥灰岩;3.白云岩;4.页岩;5.含炭页岩;6.粉砂岩;7.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8.钒矿床(点);9.台地边缘;10.盆地边缘;11.扬子台地碳酸盐岩沉积;12.扬子台地碎屑岩沉积;13.斜坡带碎屑岩沉积;14.江南盆地碎屑岩沉积;15.咸宁地区行政区范围。

北部扬子台地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古地理为浅海环境,以灰泥质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另有含炭页岩建造。

南部江南盆地则以页岩为主,属泥质岩沉积,古地理为浅海陆棚过渡到半深水环境沉积。为含炭泥页岩建造。

在扬子台地与江南盆地之间有一个斜坡带,为台地前缘斜坡,为含炭页岩—粉砂质页岩建造。

由图4反映,从扬子区到江南区表现为台盆格局,其间为一缓坡,区内自北向南由碳酸盐岩建造变为粉砂质页岩—含炭泥页岩建造,其岩层中含钒特征江南区优于扬子区。

5 成矿机制

在前震旦纪间冰期,古陆早震旦世及前震旦纪的基底发生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钒物质来源。早寒武世海侵时,在台地边缘的高能条件下发生沉积,形成大量结核黑色页岩可见少量海绵骨针。在海侵到海退的沉积过程中,寒武纪沉积属富氧水底环境,见藻类及大量浮游生物。随着海平面上升减慢到相对静止,水动力由强变弱,沉积环境由水下隆起向陆岸一侧转变,晚寒武世海水继续变浅,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表现为钙质型陆棚内源相沉积。沉积、成岩作用发生在炎热、干旱气候,但海水含盐度比较正常,比较高的硫、炭含量显示为还原作用强烈的半闭塞的滨海—浅海海湾环境,即由浅海—半深水沉积向陆棚—滨海过渡,转为半封闭海湾相对平静环境,形成的含钒岩系广泛分布于江南盆地台缘相区与扬子台地相区,其形成环境以半封闭海盆环境对成矿最为有利。

钒矿床由沉积成矿作用而形成,其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即是同生沉积的产物,因此赋矿地层的时代就是成矿时代。成矿作用主要是沉积成矿,但后期印支运动发生褶皱,在褶皱倾伏端及临近转折端的翼部发生层间滑动,产生虚脱构造,有利于热力或热流导入,使含钒岩系发生低温热液蚀变,普遍重晶石化,易使钒富集。

成矿期后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含钒岩系产生了变晶钒矿物,使钒活化而富集。变质成矿作用对沉积型钒矿床进行了后期的叠加改造。

裸露浅地表的含钒岩系,发生次生富集成矿作用,产生大量高岭石,有利于钒的富集,一般可提高钒含量0.02%~0.24%。

6 找矿前景

(1) 区内广泛分布有寒武系地层,在褶皱分布区,其翼部为寒武系地层时,找矿前景较好。尤其是在褶皱的倾伏端或转折端,是钒矿赋存的有利部位,有利于找寻沉积型钒矿床。

(2) 寒武系下统的黑色岩系地层是直接找矿标志。

(3) 地表翠绿色、淡黄—灰白色钙钒榴石矿物,是寻找受变质沉积型钒矿的特征矿物。

(4) Cu-Ag-Zn-Ba(Mo)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李均权,谭秋明,李江洲,等.湖北省矿床成矿系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20.

[2]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马桥幅、黄砂铺幅等[R].咸宁: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1984.

[3]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5万区域矿产图说明书——赵李桥(东南)幅、大沙坪幅等[R].咸宁: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1992.

[4]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75-80.

[5]许效松.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J].岩相古地理,1994(1):34-39.

猜你喜欢

炭质牛蹄寒武
生物聚合物改良预崩解炭质泥岩水稳性及冲刷试验研究
湖北寒武系第二统水井沱组宏体锥管化石新发现
拜年(外一首)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高炉炉底用炭质浇注料的研究与耐用性能分析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请 求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