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基础英语教学融入行业英语内容的探讨与实践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为例

2014-04-07周电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航海英语课程基础

周电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高职基础英语教学融入行业英语内容的探讨与实践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为例

周电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高职航海类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融入行业内容,除了能够满足高职英语要求,还能够适应行业对毕业生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为后续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坚实的英语基础,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高职基础英语;航海类专业;行业内容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行各业都期望能够打入国际大市场以拓展业务范围,因此对高校毕业的生英语能力,尤其是在专业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要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航海类专业的毕业生因其毕业后主要是在水上运输行业就业,而水上运输行业主要从事国内外贸易货物的运输业务,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全球90%的国际贸易运输都是由水上运输企业完成的,水上运输行业、尤其是国际航运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应当依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日常及职场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基础英语教学融入行业内容的必要性

一是目前高职基础英语课程为公共英语(又称为“通用英语”),教学内容具有很强通用性,却缺乏行业和职业的针对性。同时,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课时数,大量压缩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数,航海技术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的课时数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左右,这使得很多学生对后续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感到非常吃力。

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10月完成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三是自从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公约)实施以来,尤其是2010年6月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IMO)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上正式通过的STCW78/10修正案(以下简称:马尼拉修正案)水上运输企业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也于2012年2月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文),意见中提出“航海教育具有岗位针对性”和“国际通用性”,必须“加强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三、高职基础英语教学融入行业内容的模式

1.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航海类专业多数是从边远山区招收的生源,大多数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以及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而且除船舶电气专业有极少数的女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理科男生,学生普遍存在害怕英语、尤其是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现象。同时,行业要求航海类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基于此,笔者从2012级轮机专业的学生开始,尝试着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害怕心理方面着手,要求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进一步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在课堂上口头回答问题,在老师的要求和鼓励下,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害怕心理得到了解决。让部分英语基础实在比较差且对英语学生存在极大抵触情绪的学生愿意开口读、说英语,更多参与到课堂口头练习上来,可以对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口头回答问题作记录,学生主动要求的每次记2分,点名要求的记1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英语基础确实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逐渐参与到课堂的口头练习上来,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口头交际技能训练的动力与热情。

2.改革课程考核的模式

根据2011级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表现情况,从2012级开始,基础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学期考核作出了调整,除进行传统的考核模式外,加大过程性考核在学期成绩评定中的比例,从原来的40%提高到60%,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堂课的学习上来,同时也使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训练上来,大大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重新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航海类专业的特色,依据行业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对航海类专业的基础英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制定。在新制定的课程标准中,首先把课程理念设定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要求将英语能力和职业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其次,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要求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后,应当能够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进行有效沟通”。在教学内容要求方面,提出了应当根据职场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教学的情景,把实际的职业岗位与英语技能培养结合起来。

4.以适用性和行业实际需求为原则处理和选编教材

高职基础英语课程的教材通用性很强,内容缺乏专业与职业的针对性。为了让学生在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跟他们的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应用基础,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出现在教材中跟学生专业关系密切的部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比如在遇到“bridge”等单词时,解释它们在普通英语中的意思为“桥/桥梁”,而在航海上它们的意思则通常为“驾驶台”,并进一步解说一下船舶的大体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凭着对航海的了解,笔者从2011年开始着手编写了一本校本讲义《海事英语基础讲义》,并从2012级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开始试用。讲义不仅融入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英语技能,增加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考试》的真题训练和英语的关键语法复习与练习,同时还融入了行业基本知识方面的内容,比较适合我院航海类专业学生实际、专业特点以及基础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课时等方面实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技能的同时,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英语。

四、结束语

高职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融入行业内容是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航海类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定2013级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作为教改的试验班,教改之后我们发现,2013级试验班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有很大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教改实践表明,在高职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融入行业内容是可行的,也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对专业通用英语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编辑∕岳凤

周电红(1964-),男,广东广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和海事英语。

本文是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2012-2014年课题“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航海类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交教研1202-131)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航海英语课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大航海争霸
古代航海有多牛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航海博物馆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