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4-04-07田志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探究老师

田志强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江苏宜兴214241)

浅谈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

田志强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江苏宜兴214241)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广大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当前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现状,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的。

培养;问题;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了问题,就失去了思维的方向,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的基点。因此,在大力提倡开展探究教学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人们开始困惑,有时候会焦虑,有时候产生怀疑,有时候会产生探索的心理,而这种探索解决问题的心理能驱使人们去思考,这样的思维特征就是问题意识了。问题意识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以及创新的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事实上,问题来自于怀疑,没有怀疑就不会产生问题。当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时,自然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实施探究问题的行为。新课程教学特别重视探究式教学,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了问题,哪来的思维?去探索什么呢?因此,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现状

1.老师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物理老师习惯于讲解,令学生认真的听讲,不少学生也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乐意、耐心地听老师的讲解。教师把提问当作自己的专利,直到讲的学生没有问题可问,如果发现学生有问题了,总觉得自己讲的不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依然有点市场,这就影响了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了学生的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生不会提问题

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不会提问题。认为向老师提问题是很害羞的事,是说明自己没有学习好。这些学生心理有障碍,宁愿不去弄清楚,也不愿意自己说出来。

3.提不出问题

少数学生胆子是不小的,甚至敢在课堂上随便讲话,但提不出具体的、有价值的物理问题,原因是他们的物理基础太差了。也有部分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不好,总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一旦发现了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因为有自卑心理。

三、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措施

1.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老师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相处中,要发扬民主,放下架子,主动地亲近学生,成为学生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样能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胆量,当学生知道在课堂上即使说出了问题也不会被老师批评的,那么他们就有大胆提出问题的勇气了。如果老师高高在上,摆出很大的架子,学生就会感到压抑,思维的空间也会大大的压缩,就想不出问题来,即使有了问题也不会提出,时间过了后,那些曾经想到的问题也就忘记了。因此,在物理教学之初,老师就要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并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问题能力。当学生认定老师是平易近人后,就会大胆直言了,有时候会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来。如,某个老师在进行大气压教学的时候,先演示了一个硬纸片托杯子里水的实验,可有个学生看了以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杯子里的水是不满的,纸片能不能托住杯子里的水呢?因为学生此时还不清楚大气压,也不知道大气压的特征,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很好的,因此,老师应该耐心地再演示一下纸脱半杯水的情况,而不是批评这个学生。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物理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自然科学,小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如自行车上的各种杠杆,轮轴,摩擦等,大到火箭发射、卫星上天、天体运动,都离不开物理知识。而初中生天性好奇,对未知的事物与现象总是充满着好奇,也充满着探究的欲望,假如老师在教学中能运用好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就能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现象,从而引导他们提出各种问题。

2.1 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学生的生活中以及自然现象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及自然现象,就会使学生发现很多好奇的事与现象,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学生上学的时候,走在疏松的泥路上,脚印就会很深,这是为什么呢?夏日白天光脚走在草地上,感觉凉凉的,而走在水泥路面上感到很烫,这是为什么呢?电视机没有开,银屏是黑色的,而播放的时候画面是绚丽多彩的,这是为什么呢?秋天的雾是怎么形成的?人工降雨又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素材。

2.2 利用实验来引导提问。物理教学中必须实验,实验的现象中隐藏着很多科学,这些现象是学生好奇的,也是学生发问的素材。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用实验来刺激学生发问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假如彻底放手让学生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常常出现两个情况,一是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提不到本质上;二是提出的问题太多,漫无边际。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很多无价值的问题是没有必要进行探究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问,尽量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研究压强问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可以给学生每人发一枚小铁钉,让学生用两个手指按住铁钉的两端并静止不动,因为铁钉是静止的,说明两个手指的作用力是平衡的,大小是相等的,可这两只手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顶在铁钉尖头的那只手指会感到比较疼痛,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使学生发现了一个问题:压力产生的效果除了与大小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积有关系。再如,在研究声音产生原因问题的探究实验中,先给学生分发各种器材:橡皮筋、刻度尺、笛子等,然后向学生发问:你选择手中的器材,看看你弄出声音的办法有多少种?然后引导学生发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3 利用教材引导提问。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动,增加了很多插图以及对话框、表格等。有的是生活常识,有的是小故事,这些素材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起到了很多的作用。比如,利用弹簧秤称大象质量的故事,学生看了后会很好奇,有的学生猜想,能不能测一下地球的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努力使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能够进行探究的问题。

2.4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提问。新课改重视减负增效工作,各学校都能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在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会不知不觉地将物理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比如,在100米赛跑的时候,为什么计时是以发令枪的枪烟为准的?怎么就不按枪声来计时呢?为什么学生在跳远比赛的时候,先要助跑很长一段距离呢?铅球退出去后,手还继续用力吗?当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有的可以做实验来探究,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探究。如果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不仅要给予表扬,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压强知识后,可以再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坦克质量比小汽车大的多,为什么坦克能在沙滩上行动自如?而小汽车只能深陷泥沼?背宽带书包为什么比窄带的舒服?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旧知,又能培养好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放在应有的高度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难得可贵的,特别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应该为他们喝彩,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好学生的问题能力。

编辑∕高伟

田志强(1974-),男,陕西渭南人,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猜你喜欢

物理探究老师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六·一放假么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