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07谢志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石蕊探究性探究

谢志宇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溧阳213300)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谢志宇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溧阳213300)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究式教学越来越被广大老师重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探索,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本文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认识探究式教学,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作一些阐述。

化学;探究;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日益增大,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老师的关注与重视,学生也日益喜欢这种学习模式。基础教育将探究式学习作为教改的重要突破口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不仅学会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每一次成功的探究,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增强,而且能获得成就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不少老师的认识还没有到位,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未来的合格的公民,作为科学素质教育活动载体的化学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应该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的参加,并使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取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就说,老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时候,给每个学生的机会是一样的、公平的。假如学生只参加了部分的活动,那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科学的方法是不全面的。因此,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创设民主、和谐、公平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从问题的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的教学上,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广度与深度,在分组探究的时候,要合理地组合,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是均等的,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2.具备开放性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并不是针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它不仅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获得能力的提高以及研究问题方法的掌握。因此,这样的教学要从多个角度向学生提供问题的背景,这是完全开放的,不是只限于教材上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灵活的使用教材,并有机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知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他们“异想天开”。

3.师生合作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的,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地位。在新时期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双方是学习的合作者。如果只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知识比较有限,是很难探究出来的,长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会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假如只考虑老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又会回到“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上了,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遵循师生合作的原则,双方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给予点拨;学生要积极的开动脑筋,敢于向困难挑战,敢于向权威发问,敢于提出“异想天开”的猜想。

二、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

让初中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初中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准的,一般以初中教材上的内容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社会热点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供学生选择一些课题并提供一些材料,学生可以利用报纸、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或者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些化学教材上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展,让有余力的学生再探究。比如,H2O2分解产生O2的探究性实验,老师可以组织化学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实验室再作深入的探究:将少量的NaOH固体加入H2O2中,然后再进行加热,看看产生的O2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还可以将少量的浓H2SO4滴入其中,然后再进行加热,看看产生的O2速度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精心策划,做好探究实验

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的课题后,还要进行精心策划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比如,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猜想问题的结论,还要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当学生得到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数据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终的结论。比如,在探究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的活动中,老师将收集到CO2准备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学生会知道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假装通错了容器,将CO2气体通入了紫色的石蕊溶液了,学生发现紫色的变成了红色!这是令学生十分好奇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CO2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有的学生会脱口说出能,有的学生经过思考,认为不一定,CO2毕竟不是酸。老师接着可以提出问题了:那么,如何探究其变色的原因呢?学生可以按照合作学习的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探究的方案:先将石蕊试纸伸入干燥的CO2气体里,看看试纸有没有变色?再将固态的石蕊溶解于水中,看看会不会变成红色?最后将CO2气体通入水中,随后滴加石蕊溶液,看看是不是变色?通过这几步的实验,最终就能确定使石蕊变色的不是CO2气体,也不是H2O,而是CO2气体溶解于水的产物——H2CO3。开展探究式教学,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些器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果这样的话,大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的,即使有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设计实验,也很难探究出结论来。因此,老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精心策划,设计好问题,充分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预设好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有些化学问题,在课堂上探究是不方便的,比如,金属生锈原因的探究,它的反应时间太长了,课堂时间满足不了。这样的问题不让学生探究也是不行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师生先讨论实验的方案,特别要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当学生知道了实验方案后,就请学生回家做金属生锈原因的探究实验。

3.精选题例,做探究性习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也不一定非要事事进行实验操作的,做一些探究性的习题,同样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老师精心选择一些探究性习题让学生精心的思考,同样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如,如何鉴别CO2与CO气体,有多少种方法?如何除去MnO2中少量的炭?这些不做具体实验的探究性习题,可以请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案,预想出哪些实验的现象,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主动性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对学生的终身再学习的能力培养作用巨大。

编辑∕岳凤

谢志宇(1979-),男,江苏溧阳人,本科,研究方向:化学实验探究。

猜你喜欢

石蕊探究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pH传感器在测定石蕊和紫甘蓝浸出液酸碱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云南凤凰山石蕊科地衣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对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变蓝色的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