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立体化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深入开展

2014-04-07姚青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立体化探究

姚青艳

(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江苏邳州221300)

构建立体化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深入开展

姚青艳

(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江苏邳州221300)

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成效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立足小学生身心特点、基础能力状况以及教学工作实际,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打造更加贴近学生发展需求,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语文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充分整合课前、课堂与课后教学资源,充分拓展教学环节,打造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模式的运用,是针对以往部分教师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狭隘空间而提出的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立体化模式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1.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尤其是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思维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有效的促进。立体化模式将教学向课前课后拓展,并在课堂上重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作用,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现资源最大效应的需要

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体现这样的原则,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立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将课前课后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语文学习,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明显提高,实现了资源最大化效应。

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单纯地在课堂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构建课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可以有效突破这样的困境,让学生在更为宽泛的空间与更加丰富的载体中自主学习,对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要点

1.培养良好预习习惯,充分前延语文学习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致力于对学生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平台,鼓励他们在课前进行独立预习,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坚持预习。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完全等待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灌输传授,基础知识方面牵扯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要求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要充分预习,解决生字词内容,对教学内容开展初步分析,提高学习的针对效果。二是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在预习习惯培养方面,笔者指导学生是对自己预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技巧进行总结,反思提炼预习经验,另一方面针对预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梳理,凸显下新授学习中的重难点。三是要求学生筛选难点。筛选难点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质疑探究作用,学生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往往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难点应当被提炼出来在课堂小组合作中质疑探究,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重抓课内探究引导,体现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素质化的课堂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出被动听讲的尴尬境地,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依靠自主的合作学习载体和思维线索,逐层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突破重点难点,达成学习目标。一是科学设置合作学习载体。对于小学生而言,个人的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但是集中更多人的力量则会有效提高思维的深入性、全面性。笔者在教学中按照6人一组的规模,将班级的学生细化为多个扁平化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专人负责,带领大家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二是科学编辑探究思考提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思维探究的效果,须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这样的线索应当与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流程同步,囊括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设置6~8题数量探究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引领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的目标。三是科学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打造素质化语文课堂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笔者在向学生出示了思考题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每一个小组都展开激烈的讨论,从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相互交流补充答案、完善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增强协作学习意识。笔者在教学中既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地位,同时也发挥启发点拨的作用。笔者深入到小组之间进行巡视,查看学生探究学习的进度,帮助解决思维的障碍难点,个性问题单独指导,共性问题集体提示。最后要求每组进行汇报交流,集中力量对答案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开展学习点评,对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体现正面激励为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更加热烈的自主探究教学氛围。

3.发挥课外环节作用,有效促进语文素质提升

课外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具有补充完善、拓展提高的重要职能。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是发挥好兴趣小组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爱好,并不能完全在课堂之中得到满足,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如朗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写字兴趣小组等,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要参加的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运行的过程中,笔者指导牵头学生科学制订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安排等,形成贯彻整个学期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二是发挥好竞赛活动作用。以赛促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竞赛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默写竞赛、征文比赛、书写比赛,以及口头作文竞赛、朗读竞赛等,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任务、重点难点的回顾,以竞赛形式展示出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竞争性氛围中提高记忆理解的效果。三是发挥好实践调研作用。小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要接触作文,而许多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缺乏生动的素材。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感知生活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研,深入到生活中感受社会的变化,拜访先进人物、参观景点场所,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等,这样的社会调研活动可以让学生丰富感知视听,提高生活阅历,增强思维深刻性,为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运用的思考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紧扣要点突破难点。一是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充分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基础能力状况,力争教学方案更加贴近学生的综合状况,提高教学方案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有效培养良好习惯。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环节,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对学生的技巧行为习惯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独立开展各项学习探究,这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技巧性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日常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在课外活动的拓展方面,教师要结合本校、班级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充分发掘和利用有利于语文教学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1]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陆颖.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编辑∕岳凤

姚青艳(1970-),女,江苏邳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立体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