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尔斯泰对《黑潮》的影响

2014-04-06于周丽

关键词:黑潮芦花托尔斯泰

李 慧,于周丽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德富芦花(1868-1927年)是熊本县一户庄屋①家庭的末子,其长兄德富苏峰②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和记者。芦花从小生活在思想比较开明的家庭里,18岁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22岁入民友社,在民友社工作时期开始接触托尔斯泰。30岁出版《托尔斯泰》一书。31岁在《国民新闻》上发表连载小说《不如归》,成为人气作家。34岁时其连载小说《黑潮》问世。39岁拜访托尔斯泰。40岁时模仿托尔斯泰进入“美的生活”③。59岁去世。

与德富苏峰形成鲜明的对比,“末子”与“长男”的身份差别使得芦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强兄弱弟”的对比使得芦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如不依靠出色的哥哥则根本无法生存。这些生活体验使得芦花从小就有一种自卑意识,这种自卑长年苦恼着芦花。自卑的芦花从接触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开始崇拜托尔斯泰,甚至跑到俄罗斯去见托尔斯泰,回国后即模仿托尔斯泰,学习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和田园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小托尔斯泰”。因此,接触托尔斯泰作品后,芦花作品受到很浓的托尔斯泰影响,该文将从思想层面及艺术层面上论述托尔斯泰对《黑潮》的影响。

一、作品的主题

芦花最初打算将《黑潮》写成6部长篇小说,第一部主要围绕互不关联的主线和旁线批判了政府的腐败,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作者本打算在第二部中再将主线和旁线关联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作品只完成了第一部。主线主要内容为:曾是旗本家臣的主人公东三郎对德川幕府怀有留恋,对藩阀政府的堕落腐败与奢侈淫乐不满。因此,拒绝其提供的官职高位,对藩阀政府进行猛烈批判并久居乡间。同时,又将自己的孩子晋送往英国留学,希望晋有一天能有一番作为,完成自己的夙愿。旁线主要内容为:喜多川伯爵的正妻贤淑有德行,但伯爵不知珍惜,反而多纳妾。当妾室之中一人生下继承人后,夫人被逐到乡下,最后自杀,女儿成为了尼姑。小说尖锐地批判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并对弱者寄予了很深的同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不满藩阀政府

东三郎对过去的德川幕府有很深的感情,对藩阀政府有极强的不满。首先,对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不满。在内忧外患之时,华族④用国家的税金建造豪华别墅,修建呦呦馆等,过着浪费、奢侈的生活,这与下层大众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东三郎看来,这是政府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对明治政府盲目推进欧化政策不满。藩阀政府盲目引进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的科学、服装、语言与建筑等,明治政府这种媚外的嘴脸让东三郎憎恶,这种把“和魂”丢掉的全盘西化政策令东三郎无法接受。再次,对上流社会弊政不满,当政者总是打着为人民和国家的旗号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活动,而实际上却伴随着政治派别的权力斗争,正值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政府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对付“外患”上,反而忙着“内斗”,使国家伤到元气。最后,对当权者的女性关系不满。故事发生的背景正值废娼运动之时,当政者一边宣扬废娼一边拥有很多妾室,甚至夺取贫苦农民的妻子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东三郎对此现象也极其不满。

(二)同情弱者

芦花眼中的弱者主要是下层贫苦农民以及被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江户幕府末年被迫开国(1853年)对日本经济带来很大影响,而明治政府在其建立及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战争⑤。因此,明治时期不仅是日本逐步走向工业化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农民逐步走向贫弱的时期。此外,明治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既新又旧的时期,新思想不断传来的同时旧道德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外,仍有很多女性受封建儒教思想束缚甚至由此丧命。

作品中,华族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农民们却以1年5元钱的极低收入为生,吃不饱穿不暖,生病无钱救治只能等死的例子不在少数。此外,还要缴纳大量的税金,农民的生活贫困到了极点。与此同时,农民的妻子还有被华族掠夺的可能,为喜多川伯爵生下的儿子的妾室即是他用金钱掠夺来的。可见,农民不仅在物质上极其贫困,精神上也饱尝着痛苦。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喜多川伯爵夫人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道德教育,严守封建妇道规则,甚至把宽恕丈夫在女人问题上的胡作非为作为美德,最后被迫自杀。伯爵夫人让自己的女儿出家,是因为在夫人看来,在当时的道德下女人出家反而可以免受各种折磨,是更加明智的选择。母女两人的悲剧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东三郎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些执拗,对政府盲目的西化政策不满,但对封建道德中“吃人的部分”也怀有不满,作品中表现了对封建妇道思想的痛恨及对弱势女性的同情。

二、托尔斯泰对其思想的影响

《黑潮》的思想主要从两方面受到了托尔斯泰的影响,即主题和对大自然的态度。主题表现出极强的人道主义思想,主人公都很热爱大自然并希望从大自然中谋求解脱。

(一)人道主义思想

托尔斯泰不仅是世界上有名的作家,而且还是大力倡导人道主义的思想家。其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宣扬人道主义思想,批判社会的黑暗,特别是对上流社会的腐败进行激烈的批判。

如前所述,芦花从幼年开始受到基督教及家庭的影响,有极强的人道主义思想。但在芦花前期的作品中基本反映不出人道主义思想。直到明治20年代,在着手研究托尔斯泰之后,芦花的作品中才开始明显有了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可以说,受托尔斯泰的影响,芦花作品中的思想才会焕然一新。《黑潮》中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无疑是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

其次,芦花在《黑潮》最初的单行本里,写下了有名的对兄长德富苏峰的告别之辞:“……因此强者你将依靠强者,弱者我则对弱者寄予同情。你将重点放在国力的膨胀上,支持帝国主义,我则将追随雨果、托尔斯泰、卢梭等大人物的脚步,坚持人道大义,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⑥15-16

自幼有着极强自卑意识和受到基督教熏陶的芦花因自身的经历而对包括女性在内的弱者产生强烈的同情,对弱者的同情在芦花的人道主义思想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主张不轻视、愚视他人及万人平等、反对战争等,芦花与托尔斯泰的这些思想产生共鸣。因此,才会表示“追随托尔斯泰等大人物的脚步”。从告别之辞来看,与走向国家膨胀主义的哥哥断绝关系的勇气也可以说是从托尔斯泰得到的。芦花特意在《黑潮》的单行本里写下这段告别之辞,不仅表明了芦花以《黑潮》向世人宣布自己坚持人道主义的决心,同时也向世人表明《黑潮》将成为自己追随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证据。

(二)从大自然中寻求解脱

《黑潮》的主人公东20年来一直在乡间生活。东去过一次东京,拒绝了藤泽伯爵高官的邀请,又回到了乡间。作者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显示东坚决不成为腐败政府一员的决心。东选择远离政府大可以选择其他的城市,但其选择农村的原因是因为在东的心中,农村才是希望之地。乡间是最贴近大自然的地方,是最少经过人为加工的地方,这里有着自然界原始的东西,在作者看来,这些最原始的大自然的东西才能纠正人类社会的一切“不正”。

喜多川夫人被抛弃在乡间时曾遇到一位老翁。老翁虽然生活清苦,也没什么亲人,但生活在乡间,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过着充实、幸福的生活。老翁的生活虽然不能跟城里贵族的奢侈生活相比,但在作者看来,只有真正融入大自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因此,老翁的生活才是最充实、幸福的生活。

在自然中亲身劳作才是真正的生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主张。托尔斯泰一生的大部分都在自己的乡间庄园度过,亲身劳作,在自然中谋求解脱,并将这种思想寄托在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列文可以说是托尔斯泰的分身。列文的幸福可以说是在乡间得到的,也就是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得到的。而作品中,按照自己理想生活而发生婚外情的安娜,由于违反了道德原则,最终选择了自杀。作品通过被沙俄时代旧俄罗斯贵族社会虚伪的道德逼迫致死的安娜,与在乡下得到幸福的列文的鲜明对比,暗示了人类真正的生活道路,即人类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幸福。

对于追求大自然和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的托尔斯泰,芦花进行了很深刻的研究,因而才写下了论著《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希望靠原原本本的大自然的“正”来纠正社会的“不正”,芦花与托尔斯泰的这一思想产生了共鸣,并将这一思想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黑潮》中表现的对自然的追求就是很重要的例证。

三、托尔斯泰对其艺术层面的影响

芦花不仅在思想层面上向托尔斯泰学习,艺术层面上也极力模仿托尔斯泰的写作方式,如作品规模都很大,属于典型的长篇小说;登场人物有很强的相似性;作品开头都是以舞会开篇;且两人作品中的登场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一)作品的规模

托尔斯泰作品《战争与和平》,以19世纪前半期拿破仑远征俄国及其失败和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等历史为背景,描写了1805-1813年间,俄罗斯3个贵族家庭的盛衰及家族成员恋爱的故事。这部小说规模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具有如下特征:1.登场人物繁多,涉及各个阶级的人物。2.典型的长篇小说。3.事件复杂。4.时间跨度很长。5.社会的变化和人物的命运无常,让读者感动。6.可以读出历史。

芦花的小说《黑潮》也符合以上6点特征。1.《黑潮》登场人物众多,皇族、华族、总理大臣、乡间村民尽囊括于作品中。2.芦花本来想将这部小说写成6部的长篇小说,涉及两代人。如果按照最初的意图来写,小说本来可以成为典型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终没有完成6部,但从最初的意图来看,《黑潮》仍是受托尔斯泰作品影响而开始创作的。3.《黑潮》整个故事以主线和旁线展开,主线和旁线又分别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故事情节复杂。4.历时长。作者本来打算写东三郎及其儿子晋两代人的故事。这很明显是模仿《战争与和平》历时8年的宏大规模而着手创作的。5.故事中,主人公东病逝,喜多川夫人自杀,喜多川夫人女儿出家为尼,晋从英国留学归来等等,让人感觉到命运的无常和社会的变化。6.如果按照芦花最初的设想,这部涉及两代人的宏大小说需反映社会现实,再现历史,成为抨击蕃阀政府的有力武器。

虽然芦花由于个人能力及社会关系的影响等多种原因没有将《黑潮》写成《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巨著,但从最初的设想以及完成的第一部来看,这部作品确实是受托尔斯泰影响而创作的。

(二)登场人物的相似性

《黑潮》的主人公与《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列文,以及两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有极强的相似性。

1.东三郎和列文

《黑潮》的主人公东三郎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列文都住在乡下,且虽然生活在乡下却关心国事,不间断阅读报纸、杂志来了解时讯。此外,两人都对政府大肆接受外来文化感到不满,但两人并不是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仅仅是对政府接受外来文化的方式不满。两人都认为,吸收外来文化的前提是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方式来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是让外来文化全盘代替传统文化。

东和列文同在乡下,同读书读报,同有以上共识,这太多的相似性并不是偶然,不能说这不是芦花受托尔斯泰影响而来的灵感。

2.喜多川夫人和安娜

首先,喜多川夫人得不到丈夫的爱,最终因无法忍受丈夫的残暴而自杀身亡。发生婚外情的安娜,得不到自己所爱之人的爱,无法融入社会,最终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喜多川夫人是封建道德的牺牲品。安娜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不被封建道德所接受,最终不得不自杀。西方和东方的道德观念不同,芦花不一定同情安娜的遭遇,但对于两人都是封建道德的牺牲品这一点上,芦花都寄予了同情。

(三)以舞会开篇的写作技巧

《黑潮》的开头与托尔斯泰的作品《战争与和平》的开头有着极强的相似性,两作品都是从舞会开篇。以晚会开篇进入正文是托尔斯泰比较擅长的手法,而截止明治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几乎没有。芦花在明治22年开始研究托尔斯泰,对托尔斯泰的大作都很了解,俄式舞会和日式舞会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芦花至少是从托翁的作品中受到了启示才写出《黑潮》的开篇的。

(四)模特小说

《黑潮》中的登场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东三郎以谷干城⑦为原型,东晋以德富苏峰为原型,喜多川伯爵夫人以伊藤宫内省式部户田氏共伯爵夫人和秋天夫人为原型。这是一个典型的以作者同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堪称典型的模特小说。而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模特小说尚不常见,芦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不能不说是受到托尔斯泰的影响,至少也是从托尔斯泰那里得到灵感才写出来的。

综上所述,芦花在为了写作传记《托尔斯泰》而研究托尔斯泰的过程中,对托尔斯泰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包括托尔斯泰的思想,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托尔斯泰作品的写作技巧等,并将人道主义思想及托尔斯泰的写作技巧等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黑潮》就是受托尔斯泰影响的代表作品。《黑潮》创作之初打算完成6部的设想也是受托尔斯泰的影响。

注释:

① 明治时期,管理10个村子的村最高行政长官。

② 德富苏峰(1863年-1957年),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记者、历史学家和评论家,德富芦花的哥哥。

③ 德富芦花为投身大自然40岁那年与夫人搬到乡间居住,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虽亲自从事农耕但并不是为了生活本身耕种,而是为了享受自然而耕作,这种生活被芦花称为“美的生活”。

④ 1869年日本废藩置县,取消原有的“公家”、“大名”的称号,将其统称为“华族”,1947年废除。

⑤ 主要战争有,戊辰战争(1868年1月-1869年5月),西南战争(1877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

⑥ 为笔者翻译,原文为“(中略)是故に強き君は自づから力に同情し、弱き余は己づから弱きに同情す。(中略)君は国力の膨張に重きを置きて、帝国主義を執り、余はユゴー、トルストイ、ゾラ諸大人の流を汲むで、人道の大義を執り、自家の社会主義を執る。”[1]

⑦ 谷干城,明治时期的政治家、军人,土佐藩出身。

参考文献:

[1] 徳富蘆花.明治文学全集(42)[M].东京:筑摩書房,1966.

猜你喜欢

黑潮芦花托尔斯泰
谱松弛动力降尺度方法及其在吕宋海峡黑潮模拟中的应用
七颗钻石
芦花飞雪
借一支芦花赞美祖国
芦花
吟雪
黑潮
基于20 a卫星高度计数据的黑潮变异特征
忘记自己的人
东海冷涡对黑潮热输运年代际跃变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