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55例观察

2014-04-05罗利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牛蒡子病证桔梗

罗利敏

(重庆市荣昌县中医院,重庆 荣昌 402460)

笔者用止嗽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引起的外感咳嗽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门诊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18~83岁,平均43.6岁;病程3~10天。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1]。①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1~2天后咳嗽加剧,痰液增加,从黏液痰转变为黏液脓痰。咳嗽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胸腹肌肉疼痛。②检查偶有呼吸音粗糙。全身性症状可在3~5天消退,但咳嗽可持续较长时间。③实验室检查血象大多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加,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X光胸片正常。

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②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③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楼啰音。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咳特灵胶囊1粒或复方甘草合剂10mL,每日3次口服;溴己新8mg~16mg或氨溴索30mg,每日3次口服。合并细菌感染适当应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对有明显诱因者需要加以去除,如粉尘、有害气体防护。

观察组:止嗽散加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紫菀2g,蜜百部2g,桔梗4g,前胡2g,陈皮1g,荆芥1g,苦杏仁1g,牛蒡子1g,白芍2g,炙甘草3g。每日1剂,兑开水300mL,分3次空腹温服。兼风寒表证去牛蒡子加防风、苏叶,兼风热表证加薄荷、连翘,咽痒咽干加生地、麦冬,痰稠、咳而欲呕加法半夏、茯苓、桑白皮、旋覆花,干咳无痰加沙参、知母,大便干燥加全瓜蒌或瓜蒌仁。

两组均3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4 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50例(90.91%),好转3例(5.45%),未愈2例(3.64%),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治愈25例(55.56%),好转10例(22.22%),未愈10例(22.22%),总有效率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

5 讨 论

风寒或风热之邪袭肺,致肺失宣降而咳。肺为娇脏,易受外邪。治当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止咳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方中紫菀、百部为君,止咳化痰;桔梗味苦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前胡降气祛痰、辅助君药以调理肺气、止咳化痰,为臣药;荆芥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均为佐药;白芍养血柔肝抑木、缓解肺中气道挛急,甘草调和诸药,牛蒡子、桔梗宣肺、利咽、止咳,为佐使药。止嗽散“有祛痰疏肺止咳理气之功,无开门揖盗留邪之弊”,故新久咳嗽皆宜。

[1]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牛蒡子病证桔梗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