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书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2014-04-05边玉洁山东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5004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500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利水补气消肿

边玉洁,李 晓(.山东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5004;.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5004)

丁书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边玉洁1,李 晓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250014)

丁书文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丰富。笔者跟随丁老坐诊并有幸得丁老讲解,体会到丁老谴方用药一些特点,现总结如下。

1 补气强心,辨证论治

丁老认为心衰的病机早期为气虚,主张在心衰早期应加用人参大补元气,但丁老强调,顽固性心衰,或心率过快、血压过高时不可用人参。丁老尤其重视黄芪的应用,黄芪补气兼利尿消肿,一举两得[1]。

丁老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病因病机复杂,不能单纯归于气虚,兼有阳虚者可加肉桂、附子,兼阴虚者可加西洋参,兼有血瘀者可加丹参、川芎、水蛭,郁而化热者可加黄连、连翘,水饮犯胃者可加木香、砂仁、莱菔子,水热互结者可加猪苓汤[1,2]。

2 古方今用,灵活变通

丁老喜用生脉散、茯苓杏仁甘草汤、五苓散等加味来治疗慢性心衰[2]。

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原治温热、暑热病后期,耗气伤阴证及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丁老易人参为黄芪,并重用黄芪增强补气之功。黄芪补气,兼能升气,尚能利尿消肿,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能敛心气,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奏良效。

茯苓杏仁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丁老常用此方治疗慢性心衰,茯苓为君,利水化饮,臣以杏仁,宣利肺气,俾气行而饮化,甘草为使,调中和脾。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丁老常用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该方既能温阳化气,又能利水渗湿,无论有无水肿,有无少尿皆可配伍应用。

3 擅用利水药

丁老指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桑白皮、葶苈子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丁老常用其治疗水肿伴喘憋;而泽兰则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治疗水肿伴血瘀、双下肢肌肤甲错者效果较好。《药性切用》云:“冬瓜皮行皮间水湿,善消肤肿。”《本草纲目》云:“大腹皮消肌肤中水气浮肿。”双下肢水肿明显时常用冬瓜皮、大腹皮利水消肿。

4 验案举例

袁某,男,50岁,2013年4月24日初诊。因长期大量饮酒于2008年诊断为酒精性扩张型心肌病,胸闷,憋气,难以平卧,夜间时有憋醒,活动后加重,咳嗽,双下肢浮肿,肌肤甲错,满布紫红色斑块,怕冷,眠差,舌紫暗苔白,脉沉细。辨证为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药用西洋参15g,黄芪45g,麦冬15g,五味子9g,茯苓15g,杏仁9g,泽泻30g,葶苈子30g,丹参15g,川芎9g,山茱萸9g,猪苓15g,肉桂6g,制附子12g,甘草9g。服药后偶有夜间憋气,仍有双下肢浮肿,舌暗苔白,脉沉细。药用初诊方改茯苓为30g,加石韦30g、车前草15g、白术15g、连翘15g、赤小豆30g。服药后病情稳定。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R249.7

B

1004-2814(2014)04-0339-01

2013-11-13

李晓

猜你喜欢

利水补气消肿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