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病学理论在肺癌辨证论治中的意义探讨*

2014-04-05赵建清钱海红孙世辉张淑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家口075000

陕西中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血分论治温病

赵建清 钱海红 孙世辉 李 旺 张淑萍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家口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张家口075000),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市075000)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生物治疗、中医中药综合治疗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毒增效、手术辅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基于肺癌的发病特点,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充分发挥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其中温病学理论在肺癌的辨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肺癌病因与温邪1.1 其性热 现代医学认为,吸烟、烹调油烟、大气污染是电离辐射肺癌发病的外因,某些细菌病毒感染也和肺癌发病有关,如结核、EB病毒。[1]中医学认为这些因素都具有温热火毒的性质,其致病具有耗气伤阴的特点。而气阴两虚,阴虚内热是肺癌的主要病机,[2]所以说肺癌的发病外因为温邪。

1.2 从鼻而入,首先犯肺 咳嗽为肺癌最早出现和持续出现的症状之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位居上焦,与鼻相通,五行为金,易受火刑。空气中的污染物侵入人体也是首先从呼吸道入侵,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致咳嗽。邪气日久化火,灼津为痰,炎上为喘,伤络出血,诸症均围绕肺为核心。正符合叶天士所说的“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

2 肺癌的病机传变2.1 顺传 温病的传变具有规律性,病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卫气营血传变和上中下三焦传变是其主要规律,肺癌的病程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从最早出现的咳嗽,逐渐发展为严重咳嗽、喑哑,多为温病的卫分证发展为气分证。随着肿瘤的发展,常并发肺部感染或肿瘤本身均可导致的顽固性发热,常规退热药无效;肿瘤侵袭血管可致咯血、胸痛,此时为由气分渐入营分、血分的过程。在整个病程中从开始的形体消瘦逐渐发展到全身脏腑功能衰竭,为热邪久羁,耗伤真阴,由实到虚,由轻到重,由上焦到下焦的过程。

2.2 逆传 虽然肺癌的病程为慢性消耗性过程,但根据肿瘤的病位和性质不同,也容易出现许多危急重症。高热或肿瘤脑转移,可导致神志异常,多属于逆传心包;严重的肺部感染、大量胸腔积液或肿瘤心包转移可致心衰、呼衰,危及生命,属于内闭外脱;如肿瘤侵袭大血管可出现大咯血,循环衰竭,类似于温病的化源绝。

只有明确病机传变的顺逆规律,才可在临床上有针对性的“先安未受邪之地”,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还可使许多类似孤立的证候一脉相承,避免在治疗中出现顾此失彼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

3 温病特色治法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3.1 咳喘分季节论治 肺属金,火克金,故而咳嗽是温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四时温邪均可导致咳嗽。咳嗽是伴随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其治疗当参四时咳嗽治疗。如果咳嗽发生在风热较盛的季节,可参考《温病条辨》“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若咳嗽发生在暑湿季节,可参考“太阴暑温,咳而且嗽,咳声重浊,痰多不甚渴,渴不多饮者,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杏仁主之。”或“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如咳嗽发生在秋燥季节,可参考“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参照四时温邪的特征和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用药,较单纯采用理气化痰的治法完备许多。

3.2 咯血从血分证论治 咯血或痰中带血是肺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温病由气分入血分的标志。叶天士所说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只需凉血散血。”是此时的治疗大法。“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适用于初期咯血实证,辛凉散风、凉血止血为治疗原则。“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主之。”适用于邪气充斥,发热不退,咯血频频,治疗当清热凉血与救阴并用。“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燥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此时的三焦俱急即包含大咯血在内,正虚邪炽,肺之化源欲绝,极易内闭外脱,治疗急当荡涤温邪,急救津液。

3.3 发热从透热转气论治 肺癌晚期常常并发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众多,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非感染性发热,可以是肿瘤本身引起,也可能是治疗(如放、化疗)中出现的症状或其他原因引起。[3]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此时的发热并非感邪即发,而是肺癌发生一段时间后逢正气虚弱,正不胜邪之时而发。一发病即见热毒炽盛,层出不穷,正符合伏气温病由血分发出气分的特点,此时的治疗当参透热转气法,在清营凉血的基础上佐以辛凉透气的药物,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避免一味苦寒咸寒,冰伏气机,或误用甘温除热,致使病情加重或邪热内陷。

3.4 危急重症从逆传论治 重症感染、大量胸腔积液、大咯血处理不及时往往危及生命,可见高热不退、神志不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循环衰竭等,正所谓的内闭外脱、化源欲绝。此时当急泄肺之实邪,救元气于一线。如见神昏痉厥、舌质鲜绛,为逆传心包,当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芳香开窍,如伴中焦腑实配伍以苦寒泻下。如果将此症按照内伤杂病的清热化痰,补气固脱法来治,势必犯叶天士所说的“前后不循缓急,虑其动手便错”之戒。

3.5 恶病质从下焦论治 肺癌晚期常见体重下降,严重者发展为恶病质,与肿瘤毒素和消耗以及感染日久有关。此时证见脱形、无神,手指蠕动、唇裂齿黑、舌干枯紫绛,脉虚等症。此时当参照《温病条辨》下焦篇的“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瘲,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此时温邪深入下焦,肝肾真阴损伤,治疗当以大剂咸寒甘润之品大补真阴,或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血,或可有效。如果拘于常规的补气养血必然病重药轻,无济于事。

3.6 辨病从清热解毒论治 肺癌的发病属于温邪日久化火为毒,容易攻窜流走,出现多部位的肿块、疼痛、甚至黄疸、臌胀。目前治疗肿瘤的中草药,以清热解毒药比例最大,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大多数清热解毒药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如半枝莲、白英、龙葵、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4]近年研究发现中药狼毒对非小细胞肺癌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物,体现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西医相结合的思维。

综上,将温病学理论引入肺癌的辨证论治中,可以将整个病程中出现的多种证候贯穿在一起,因果分明,更好的认识本病的变化规律,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疗效。

[1]王梅梅,熊亚南,张淑杰,等.EB病毒感染与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13,39(17):2042-2043.

[2]吴建春,李 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治规律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930-932.

[3]戴晓萍.肺癌发热的病因及病原学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70-671.

[4]周岱翰.温病学说在恶性肿瘤论治中的应用与展望[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4):7-9.

[5]李鸿君,邢立强,李 旺,等.瑞香狼毒水提取物对肺腺癌细胞株耐药及凋亡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6):823-825.

猜你喜欢

血分论治温病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浅谈温病特色诊法之舌诊
浅述少阳与血分病证陈申达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血分证探析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