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4-04-05王鹏程贾卫光郑一鸣卢开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消化液口瘘瘘口

陈 泉, 王鹏程, 贾卫光, 郑一鸣, 卢开进

(江苏省泰州人民医院 胸心外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在我国已有70余年历史和经验,随着麻醉、手术技巧、器械和围手术期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正逐步降低。虽然通过使用食管吻合器、闭合器、超声刀和胸腔镜等器械,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减轻,但吻合口瘘仍是食管癌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且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近年来,作者经过不断学习和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下降[1-2]。经统计, 2003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共完成各类型食管癌切除术2572例,发生吻合口瘘21例,发生率约0.82%, 其中晚期吻合口瘘19例,早期吻合口瘘2例,经治疗转归良好19例,死亡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52~78岁,平均66岁。其中6例术前曾行辅助化疗, 1例曾行半量放射治疗,2例合并有糖尿病。全组经左胸后外侧切口手术行胸顶吻合17例,右胸-上腹部二切口手术行胸顶吻合2例,左胸-左颈二切口手术行颈部吻合2例。全组均采用一次性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

术后2~21 d发现吻合口瘘,均行食管碘油造影确诊。临床表现:全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13例,胸痛10例,呼吸衰竭4例。

本组2例患者术后48 h内自胸腔引流管引出消化液样液体,明确为早期瘘。进胸探查见吻合口闭合钉脱落,吻合口无明显水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轻,以3-0可吸收缝线重新闭合咧开的吻合口,并游离大网膜覆盖于吻合口处。彻底清除胸内炎性坏死组织,反复冲洗胸腔,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

19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均采取“三管法”进行治疗[3]。继续保留胃管,根据CT所见放置胸管或介入下通过导丝置细管于瘘口处,通过负压吸引减少消化液对瘘口的刺激。充分引流,可适当以灭滴灵等抗菌溶液行胸腔冲洗,减少胸腔感染的程度。尽一切努力保证患者肠内营养,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内注入高能流质。已拔除营养管的患者,重新在介入下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注意尽可能置入十二指肠远端,以减少肠内营养时的返流物对瘘口的刺激。

结果: 19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其中2次手术治愈2例(100%), 非手术治疗治愈时间25~152 d, 死亡2例(9.5%), 均死于无法控制的感染及呼吸衰竭。

2 讨 论

2.1 瘘的分期

食管癌术后任一阶段,食管与代食管空腔脏器如胃、空肠、结肠等的吻合口外溢出消化道内容物都称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术后48 h内为“早期瘘”,超过48 h的为“中、晚期瘘”。早期瘘多与吻合技术及操作失误有关,中晚期瘘系吻合口愈合不良或局部感染所致。

2.2 瘘的因素

①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如术前及术后未能纠正,即会因蛋白原料不足,导致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吻合口瘘; ② 合并糖尿病,如未能良好控制血糖,可影响吻合口愈合; ③ 吻合口存在张力及血运障碍,吻合技术缺陷。吻合口边缘对合不良,缝线缝钉过紧、过松或滑脱,缝线距吻合口切缘太近,吻合口有张力等为吻合口瘘发生的机械性因素; ④ 吻合口及吻合口周围组织局部感染,多与术毕未充分冲洗胸腔或预防感染措施不足有关。

2.3 瘘的预防

所有准备行食管癌手术的病人均应进行充分呼吸道、消化道准备,训练其主动咳嗽、排痰的能力,以减少术后胸腔感染及吻合口感染可能。根据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注意患者有无合并肝功能不全。对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低的患者,术前即输注人血白蛋白。糖尿病患者至少术前3 d停用口服降糖药,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改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至10 mmol/L以下。

由于食管本身缺乏浆膜层这一影响吻合口愈合天然因素的客观存在,食管癌手术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均应注意保持吻合口无张力。手术过程中,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应注意保证吻合口的血供,食管近侧端不宜剥离过长。首先,应充分熟悉吻合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荷包缝合时,注意不能过松,正确选择吻合部位及吻合器型号,置入钉座前,用卵圆钳适度扩张食管内径,避免因吻合器口径过大撕裂食管。击发前,注意对合线光滑,避免粘膜组织嵌塞或回缩,对食管粘膜可疑缺失处可间断缝合。检查邻近其他组织,防止夹入吻合口。击发时,切割要快,终末加压使缝钉成“B”型,争取一次成功。击发后,注意观察上下切缘、组织环的完整性。吻合口周围根据个人习惯3-0可吸收缝线间断或连续全层加强。吻合口只要无张力,切缘、组织环无疑问,并不需要强调用大网膜常规填塞覆盖吻合口。以免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后局部引流不畅,导致瘘口持续浸泡在消化液中造成持续感染难以愈合[4]。分离胃时,避免粗暴牵拉,减少血肿,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弓、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我们习惯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将胃打成细管状,切除贲门部和部分小弯侧胃组织,减少了无效供血区,在最大限度保留血供的同时,能使得大弯侧胃组织血流明显增加,保障了吻合口无张力的顺利愈合[5]。术中常规引导麻醉师放置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 Iver-Lewis手术方式时常规留置空肠造瘘管。术毕注意胸腔冲洗,减少胸腔感染可能,重点冲洗吻合口附近术野。除常规放置胸管外,留置1根细硅胶引流管至吻合口附近,接负压球,以减少吻合口周围液体聚积,降低吻合口感染导致愈合不良可能。关胸前嘱麻醉师充分膨肺,避免肺不张。完整张开的肺可减少吻合口张力,促进粘连,即便发生吻合口瘘,也能使瘘出液较为局限。留置纵膈引流管预防吻合口瘘近年来引起同行重视,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6]。

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水平波动太大,可增加吻合口愈合不良概率。高龄及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部分混合糖电解质溶液,减少葡萄糖溶液使用,从而减少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术后皮下注射或静脉泵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在6~10 mmol/L之间。术后避免应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患者情况静滴人血白蛋白促进吻合口愈合。保持胃管通畅,避免胸腔胃过度膨胀,减少吻合口张力。使用商品化肠内营养液及自备流质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部分肠外营养,较为经济地保证了患者术后机体处于正氮平衡状态。作者主张食管癌患者术后7天甚至更晚时间经口进流质,无症状2天以上才逐步拔除胃管及营养管。根据术前痰培养结果应用抗生素,预防胸腔感染,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肺不张的发生。

2.4 瘘的诊断

吻合口瘘一般不难诊断,随着手术的标准化及采用进口吻合器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通常很晚,均在术后10 d以上,最长者甚至术后20 d出现吻合口瘘。这些患者中毒症状初期并不典型,可能仅为吻合口愈合不良或小瘘,再加上手术医生总会回避吻合口瘘,有时诊断并不那么及时。以往的高热及严重呼吸困难等典型体征已很难见到,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低热,再逐渐增高。我们的经验是:随着手术熟练度的提升,手术标准化,规范化,由于手术操作本身导致的“早期吻合口瘘”越来越少,食管癌术后应更加重视“中、晚期吻合口瘘”,不管术后多长时间,只要患者出现发热,不能用其他因素解释,即应考虑吻合口瘘可能,行胸部X线或CT平扫检查发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行胸穿抽出消化液样液体基本可确诊为吻合口瘘。

2.5 瘘的治疗

所有疑似或确诊为吻合口瘘的患者应立即禁食。术后48 h内的早期瘘,多与手术因素有关,因为此时胸腔感染一般不太严重,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根据瘘口情况,行瘘口修补,或颈部重新吻合。术毕关胸前注意多次冲洗胸腔。

对于中晚期瘘患者,因此时胸腔感染较重,建议仍采取经典的“三管法”治疗。通过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胃肠减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

造瘘管内注入高能流质,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由于晚期瘘多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发生,此时胸膜腔内已有粘连,分隔,纵膈和胸腔被消化液、脓液直接侵蚀、污染,加重了感染中毒症状,单靠一根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时很难将胸腔内病灶彻底引流干净,特别是纵隔和吻合口周围的感染病灶,胸腔引流会有盲区。近年来我们在介入科协助下采用经鼻和瘘口置管,将引流管完全置入到脓腔之中,通过持续低压负压吸引,将瘘口周围的唾液、消化液、脓液等及时吸出,可达到彻底引流,缩短疗程目的。对瘘口周围的包裹性脓肿和纵膈脓肿,可逐渐缩小脓腔,加速窦道闭合,促进吻合口瘘早日愈合[7]。营养支持是各期吻合口瘘治疗的基础。应尽可能早的保证充分的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菌群失调,保证患者机体处于正氮平衡状态,加快瘘口愈合。如胸腔感染严重,合并脓毒血症,应根据胸腔积液及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避免长时间应用抗生素,预防二重感染。非手术治疗瘘口愈合时间较长,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适当锻炼,增加继续坚持治疗的信心。

[1]林之枫.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J]. 海南医学, 2011, 24(22): 68.

[2]束余声. 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2162例围术期并发症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3): 107.

[3]王启斌. 三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0, 16(5): 319.

[4]刘奎. 食管吻合口瘘诊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 18(8): 1192.

[5]郑一鸣, 王鹏程. 细管状胃代食管术加术后禁食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临床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4): 588.

[6]何荣琦. 纵隔引流管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的临床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23: 1867.

[7]陈建. 经鼻双置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7(90): 74.

猜你喜欢

消化液口瘘瘘口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炎症相关指标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吻合口瘘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
DSA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操作技巧
消化液回输方法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