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省桂平市兴水惠民谱新篇

2014-04-04

河北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桂平市安全工程饮水

广西省桂平市近年抓住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大修水利、多修水利、修好水利,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水患、水忧、水难、水盼问题,努力实施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1.人饮工程建设送甘泉

桂平市位于广西省东南部,现有人口192万,其中农村人口达170多万,是广西第一人口大市(县)。根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受饮水不安全问题困扰的人口就达90.5万人,这意味着每2个农民就有1人喝不上干净水。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了桂平市长期以来的一块心病。

近年,桂平市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做好 “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利用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水利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的契机,向全市发出了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工出工,打一场大兴水利攻坚战的号召。农村人饮工程作为“第一仗”,桂平市采取用水更便利、水质更安全、后期管理服务更有保障的方式,因地制宜、科学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讲起来容易实施难。北角村村支书莫诚任的话就是最好的写照,他说,工程规划之初,群众乐呵呵,可听到要村里先自筹资金开展找水源、打深水井等前期工作后,有些人就不乐意了,认为这是国家扶持的工程,应该是国家全部包干的,要自己先掏钱,不干!为了打消这些群众的顾虑,水利部门、当地乡镇政府的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进村入户对群众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国家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讲解了不少,还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已经建好饮水工程的附近村屯进行参观考不安全的历史。

2.水库除险加固蓄水源

察,让群众切身感受饮水工程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看到别人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自己还喝着黄泥水,群众的心里不是滋味,最后干成了。截至2012年,桂平市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等方式,自筹农村人饮工程资金3900多万元,启动了相关的前期工作,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建设。争取国家投资4.5亿元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9处,解决了64.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68%,工程总量历年来均居广西前列。如今在农村,一座座漂亮的水塔就像镶嵌在乡间的明珠;村里房前屋后,一条条通向各家各户的自来水管道,正源源不断为群众输送甘泉。

建起来容易管理难。为使建起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到有效维护,在这几年的建设管理探索中,桂平市摸索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新模式。以前建成的大部分人饮工程多为村屯自己管理,管理方式粗放、分散,由于管理不规范,运行成本较高,致使日常维护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直接导致供水不正常,群众意见很大。桂平市根据水利工程管理所(站)分布在全市各个乡镇的有利条件,首先把供水范围较大而且连片的工程划由当地水管所(站)直接管理,这些单位大多都有乡镇居民供水管理的经验,管理规范技术上有了保障,同时把有条件的农村供水管网和圩镇供水管网连成一片,更加便于集中管理、服务更加到位,这样成本下去了,供水也就正常了。这种集中连片管理模式还得到了广西省水利厅的肯定。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桂平市计划投资7.2亿元规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0多处,基本解决90.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10年的24%提高到80%以上,基本结束桂平市农村饮水困难和

桂平市现有134座中小型水库、11432座小塘坝、192km的防洪堤及其他众多水利工程,工程数量位居广西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水利工程和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一样,多为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修建,运行了几十年而且得不到有效维护,134座水库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让下游群众提心吊胆。

面对严峻形势,桂平市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制定水库除险加固计划,重点建设,逐年实施。整合水利、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资源优势,积极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动态的项目储备库,努力向上跑项目争投资,让更多的水利工程项目落户桂平。特别是组织水利部门,克服技术力量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不利因素,整合全市水利系统的技术力量,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上集中调配使用,确保实施好一个项目、管理好一个项目、发挥好一个项目的效益。自“十一五”期间至2012年,桂平市共争取资金3.3亿元对全市92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占134座水库的69%,水库带病、带险运行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载体,加强了水库灌溉渠道的防渗加固以及管理维护,不断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农田灌溉用水有了水源保障。

3.中小河流治理换新妆

桂平市是西江流域节点城市,广西境内最大的3条河流贯穿全境,即黔江、郁江在桂平城区汇流而成浔江,直至广东珠江口出海。三江汇流和众多支流及192km的防洪堤,再加上其他众多水利工程,使桂平市成为广西一个水利大市,同时也是广西重点防洪地区之一。

为让水利资源发挥水利优势,近年桂平市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进程,通过开展堤岸加固加高、河道疏浚、岸坡整理等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包括大湟江在内的中小河流治理。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桂平市还积极运用生态治河的理念,积极推进西江生态建设,着力把水源林、公益林保护好,不断改善两岸生态环境,让奔腾不息的江河变成平安之河、生态之河。如今,经过治理的大湟江沿岸青山氤氲如黛,田园葱茏滴翠,处处展现着勃勃生机。曾经桀骜不驯的大湟江,经过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后,一河清水顺着疏浚加固的河道,直接汇入浔江之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工程项目真正起到保生产、惠民生的作用,桂平市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工夫。在今年实施的桂平市独流江石龙镇段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在河堤两岸保持原有的农田灌溉涵闸,施工单位按照原来设计进行了施工。当地群众很关心这项工程,经常有群众到工地看施工情况,群众发现新砌起的河堤全部只保留少部分原有的灌溉涵闸,于是马上向桂平市水利局反映,说河道堤岸虽然加固了,但农田灌溉用水却比不上原来方便快捷了,对我们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桂平市水利局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改变的设计漏项,立即和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及时和群众协商,增加灌溉涵闸的设计,同时上报上级水利部门请求批准修改设计,得到同意后又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新的设计进行施工,一番周折下来,原有的灌溉口一个不少得以保留,还新增了4个灌溉涵闸,这样既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又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桂平市“十二五”期间列入全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项目还包括官江河、社坡河、大洋河、大湟江等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将达7256万元,项目按照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沿河两岸12万多群众直接从中受益。通过中小河流治理,治理了水患,改善了生态,美化了乡村,改善和新增了大片旱涝保收良田,群众远离临水破圩的水患之忧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桂平市安全工程饮水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饮水
广西桂平市实施“党员成长孵化大行动”
贵港桂平市举行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A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广西印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材管理的意见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