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南漳县『防治并举』筑牢水土保持屏障

2014-04-04

河北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南漳县水保监督管理

湖北西北山区的南漳县,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矛盾十分突出的山区县,2013年水土保持成为水利工作的 “热词”。水保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1.绿色发展——痛定思痛的科学抉择

南漳县地处荆山山脉向汉水中游平原过度地带,因境内有漳水(古称南漳水,以别于山西的清漳、浊漳水)而得名,既是一个山区县,也是一个水利大县。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87条,总流域面积 3832.8km2;水库 138座,其中大(2)型 4 座、中型 1 座、小(1)型 15座、小(2)型 118 座,总库容 6.59 亿 m3;堰塘10369口,总容量7696万m3。虽然素有“金南漳”的美誉,但“八分半水分半田”的特殊地貌结构,加之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支配下对土地和植被资源的粗放开发,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破坏。1999年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达1423km2,占全县版图面积的45.4%。日渐脆弱的水土保持屏障导致夏季洪涝、冬春连旱自然灾害不断,特别是占全县版图面积80%的山区,每年几乎季季受灾、户户受灾,南漳县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元。

频发的灾害、惨痛的损失,引起了南漳县干部群众的深刻反思。在是要眼前利益还是要长远发展的选择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天平倾向了后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更要靠一方人养育”,保护绿水青山,才能拥有金山银山;不要“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速度,不要“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政绩。“生态立县”被县委、县政府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建设“绿色南漳”、争当“绿色发展代言人”成为全县上下共同的目标追求。

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和发展目标的全新定位,为南漳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2.水保监管——能力建设的全新突破

水土保持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特别是山区的监督管理难度更大。该县坚持以机构、队伍、装备、网络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大大提升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

2.1 为基层机构“正名”

过去的乡镇水务服务中心因职能界定模糊,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常常面临“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该县以全省乡镇水利站改革为契机,前瞻性、创造性地将全县11个镇(区)“水务服务中心”统一更名为“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进一步明确其水土保持管理职责,并配备电脑、打印机、摄像机、GPS定位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2.2 为日常监督“织网”

抓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该县在强化镇(区)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的同时,还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员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在每个村(社区)、每个企业选聘 1~2名信息员,对其提供的损坏水保设施、地貌植被等信息,经查证属实后及时予以奖励,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水保监督网络。

2.3 为监管人员“充电”

加强水土保持能力建设,队伍素质建设是关键。2011年以来,南漳县水利局先后选派1名同志参加了湖北省水利厅的法律法规培训、7名同志参加了县法制办的执法岗位培训、3名同志参加了襄阳市水利局的水土保持管理专业知识培训。2013年初,又明确由分管水土保持工作的局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组织专家、技术带头人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对全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讲座11次,参训人员达600多人次。

2.4 为依法履责“立规”

推行水土保持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列为镇(区)、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各级基层组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推行生产建设项目集中评审制度,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项目评审委员会,生产建设项目未经评审通过,一律不得实施;推行矿山企业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凡是不按规定足额缴纳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的,一律不予办理采矿权的许可审批、延续、转让、登记、年检注册等手续;推行生态破坏限期治理制度,凡是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一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实行关停并转。

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水保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1年3月新的《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南漳县共有13个计划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因可能造成严重的植被资源、水保设施破坏和环境污染被否决,有42家企业在水保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水保设施建设任务,有14家煤矿和20家非煤矿山企业因未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被依法整合或关闭。

3.生态治理——惠及子孙的治本之策

近10年,南漳县水利局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春节后上班的前两天,全局的干部职工都要到位于县城北部的便河水库之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这里有一片该局建设的百亩水土保持林示范基地。昔日因为村集体管理不便、群众抢开抢种而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如今已是郁郁葱葱。

水利部门一马当先,其他部门各尽所能。通过大规模地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等水保工程,南漳县的水保屏障进一步稳固。这里有两组数据可以证明。

近20年来,南漳县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7.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6%,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1.0%。

2006年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423.42km2,比1999年减少329.58km2,其中中度以上536.43km2,比1999年减少364.57km2。

面对这样的事实,南漳的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好;一个“绿色经济强县”将迅速崛起。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与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矛盾,而且会成为经济发展永不枯竭的活力之源。

猜你喜欢

南漳县水保监督管理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彩色笔动起来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南漳县城区幼儿园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南漳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