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7例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2014-04-03陈楚娴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脊髓型前路颈椎

陈楚娴

(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 深圳 518020)

护理质量的好坏,对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如术前和术后护理措施的制定及执行、各项功能检查指标是否正常、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各系统功能训练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尤其是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护理等至关重要。我院医护人员做到了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护理,及时治疗,使我院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治愈率不断得到提高。现将我院近年来对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97例,其中男71例,女26例;年龄32~75岁;体重50~80 kg 85例;超过80kg 12例;颈前路手术53例,颈后路手术28例,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6例,均采用全身麻醉。97例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其中感四肢麻木完全消失者58例,占59.8%;基本消失者29例,占29.9%;感咳嗽、咳痰者5例,占5.2 %;经抗感染、化痰和平喘治疗后治愈。感切口有明显疼痛者3例,占3.1%,经止痛、HYJ炎症治疗机等综合性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因继发水肿压迫脊髓,感四肢麻木加重者2例,占2.1%,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受压症状缓解,四肢麻木基本消失。

2 护 理

2.1 术前访视

①访视及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患者时,首先通过自我介绍,说明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了解患者是否有不安和焦虑的心理等。97例患者中有69例存在担心和顾虑,对这类患者,我院医护人员尽量安慰和陪伴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心理上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关注[1]。访问患者时,还应有针对性的、简明扼要的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手术体位、手术效果、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适等情况。同时介绍与脊髓型颈椎病有关知识,以及同种疾病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成功的病例,尽量用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使患者树立对手术成功及康复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治疗[1]。②访视及资料收集。访问时,还应了解患者体重身高、生活习惯、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药敏史、生活史、社会背景及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状态等。查阅病历、查阅各项检查结果、生命体征、重要脏器功能状态、营养状态、有无感染等。通过访视及资料收集,对患者作出术前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措施。

2.2 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患者的体型、体重、身高、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心、肺、肾、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肢体肌力测定、肢体感觉、运动情况检查以及患者有无神经系统损伤及迟发性截瘫等。

2.3 术前训练

① 呼吸的训练。对肺功能不全患者,更要指导患者做好术前深呼吸的训练, 3~5次/d,20~25下/次,连续10d,直至患者肺功能恢复正常;②大小便的训练。一般为2~4d,以至能适应术后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卧床排大、小便而导致便秘和尿潴留等情况的发生,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痛苦。③体位的训练,颈前路手术患者需要适应、习惯术后佩戴颈托和仰卧位,颈后路手术患者需要适应、习惯术后俯卧位,训练开始时可30min/次,逐渐增加至3h,训练一般为2~4d,俯卧位训练时,胸部、膝部各垫软枕2个,使腹部悬空,颈部下垂[2]。④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尤其是颈前路手术患者,以适应术中或术后颈部器官及大血管因推移或牵拉造成的不适应感或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训练时,指导患者用自己的2~4指,插入颈部切口侧的颈动脉鞘与内脏鞘间隙处,有节奏的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时每次持续15~25min,以后逐渐增加至30~55min/次,而且必须将气管牵过中线,如此反复训练3~6d。

2.4 术前其它准备

术前1d清理项、颈、头部皮肤毛发,洗澡,剪手足指甲,更换洁净衣服等;术前12h禁食、术前8h禁饮、术前晚灌肠、术前晨置尿管;术前遵医嘱进行术前抗生素的应用;配备新鲜同型血数百或上千余毫升,以备术中或术后输血用。

2.5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护理。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回病房后,需及时连接心电监护仪,以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重点观察呼吸变化,如患者有无气短、憋气、吞咽困难等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对痰多或咳痰困难者,作雾化吸入治疗, 2~3次/d, 30min/次,以减轻呼吸道炎症引起的黏膜水肿,稀释痰液,以利于痰液排出。还应注意观察手术患者的面色、口唇颜色、神志及尿量变化等。②引流管护理。对放置有引流管患者,注意保持引流管的有效负压及通畅,防止引流管松动、漏气、受压、脱出及扭曲等,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量、色等变化,并作好记录,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多,而且色淡红,应考虑有发生脑脊液漏或活动性出血可能[3]。③体位护理。在接手术患者回病房移至床上时,一般要求3名护士,其中1人固定头部,另外2人左右各一,负责移动躯体,一定要保持头、颈及及躯干在同一水平面,轻搬轻放,一般取仰卧位,用一水垫垫于枕部,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一般6h后,进行轴位翻身,一般有2名护士,站在病床两边,其中1名护士将手置于患者臀部及肩胛部,将患者转向自己一侧,呈45°的侧卧位,另1名护士在对侧,将软枕垫于患者的背、腰及膝下面。如果发现患者发绀、胸闷、心悸等表现,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同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翻身时,主要防止颈部旋转,动作要准确、轻柔、熟练、默契配合。④神经系统护理。由于手术的牵拉、切割,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和血肿,从而压迫脊髓,故术后要观察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四肢乏力、麻木等症状。大多数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果出现症状加重,首先应考虑有硬膜外血肿压迫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⑤消化系统护理。大多数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术后消化系统功能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如呕吐、恶心或腹胀等,故术后一周内禁饮含高糖量食物及牛奶,如果患者肛门排气了,这时可进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但应少食多餐。⑥功能锻炼护理。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术后第2d,可在护士指导下,开始嘱患者在床上进行轻微的四肢肌的功能锻炼,3~5d可带颈围下地进行四肢肌力训练,如抬颈,手的扭、握、外展和内收等,下肢的走、坐、立等,以及膀胱和大便功能训练等。术后8~12周后,上述各项功能锻炼应逐步加大、加强。直至各项功能恢复正常。⑦并发症的预防。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极为常见,如压疮、切口血肿、脑脊液漏、植骨块移位、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为了减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护士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整理、勤更换、勤擦洗、勤翻身、勤按摩、勤锻炼”,以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4]。

总之,我院通过对97例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张军,郭英.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207

[2]李春青,王振青.颈椎前后路手术3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2):50

[3]施杭萍,钟玲玲.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6): 1048

[4]吴庆菊.32例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84

猜你喜欢

脊髓型前路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