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的中国原创作品音乐会

2014-04-01任海杰

音乐爱好者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景竹笛大提琴

任海杰

近些年来,我们国内的乐团在大量上演西方经典音乐的同时,开始关注国内或华裔作曲家的作品,这是件大好事。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地位,最关键的还是看原创作品。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如何二度演释,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上海交响乐团最近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一台中国作品音乐会,阵容强大,演奏精心,质量高超,显示了上交对中国原创作品的高度重视,难能可贵。

本场演出,上交请来了上海四重奏担任声部首席,独奏家有大提琴家马友友、笛子演奏家唐俊乔、笙演奏家吴彤,余隆执棒。

上半场是郭文景的作品:《中国民歌组曲——为弦乐队而作》(作品46号)《竹笛协奏曲“愁空山”》(作品18号之b,1995年)。美国的《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郭文景:“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却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这个评价恰如其分。郭文景的音乐恢宏大气,丰富多彩,中国特色鲜明。他的《中国民歌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黎明、木鼓与山林、草原、骏马与雄鹰。在这四个乐章中,郭文景分别糅合了四川民歌、苗族飞歌、蒙古民歌和藏族民歌等中国民间音乐的元素,技法圆熟,极具音乐的画面感和抒情性。虽然有些曲调我们已耳熟能详,但经过郭文景的“翻新嫁接”,别具韵味。其中第二乐章“木鼓与山林”,在演奏时既有大提琴组手拍琴身,又有小提琴组整齐跺脚,渲染气氛自然妥帖,别具新意,可谓“神来之笔”。余隆在第一、第三乐章徒手指挥,第二、第四乐章执棒指挥,紧扣曲意,用心精到。乐手们齐心协力,一开场就进入状态。

《愁空山》在国内外频繁上演,已成为郭文景的的保留曲目,也已成为唐俊乔的保留曲目,郭文景称赞她“解放了《愁空山》”,现在更是“夫曲妻奏”,浑然天成。这首以李白诗作《蜀道难》为创意的竹笛协奏曲,既苍凉悲愁,又大气磅礴,色调对比强烈,第二乐章中适时加入人声呼应,是我以前没有听到的(感觉非常好)。唐俊乔用三支竹笛(分别是高音、中音、低音)吹奏三个乐章,其中以低音竹笛为主的第三乐章中,还夹用了高音竹笛。唐俊乔的高超演技和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似乎这部作品就是为她而写的。她加演的小品《林中鸟》,惟妙惟肖,颇似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此次现场观赏,我还有一个感受——与其说竹笛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角,还不如说乐队部分写得实在精妙。

下半场是赵麟《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的世界首演,由上海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联合委约而作。赵麟是赵季平的儿子,曾写过数部电影音乐,还有几首作品被选入马友友的音乐专辑,而笙演奏家吴彤是马友友“丝绸之路”搭档十余年的主要成员,《度》就是赵麟为他们两位量身定作的,取材于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分三个乐章:相、喜、悟,全曲不间断演奏。用大编制的乐队表现佛教哲学,这几乎是个全新的尝试,大提琴的深沉委婉、笙的空灵飘逸与管弦乐队的绵延起伏、荡气回肠,烘托升华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其中大提琴、笙与竖琴的美妙重奏,令人如入浩瀚的宇宙天际。两位独奏家中,吴彤显然正处于最佳状态。还有一个感觉,因为两位独奏家和竖琴演奏者都身处乐队的左面,因此演出时感觉整个音乐的重心有些偏左,在此提个建议,以后如有机会上演《度》,人员位置是否可作些调整?

演出结束后,据说本来想请马友友加演一个曲目,但马友友提出还是与吴彤和上海四重奏合作演出(由此可见马友友的为人),于是赵麟连夜赶写了小品《樽》(意为古代盛酒的器具),演出效果趣味盎然。透过下半场一大一小两个作品,可见赵麟中国古典文化深厚,确实具备独特的音乐实力,而且如其父亲一样,音乐充满中国气派和韵味,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后起之秀。

猜你喜欢

文景竹笛大提琴
郭文景《川崖悬葬》多样化和声素材及其音响叙事研究
谗言止于自息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My Mother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我的坚守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竹笛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