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扮靓汉语过大年

2014-04-01Article董振群

河南电力 2014年2期
关键词:热词流行语国人

文 Article_董振群

每到年末岁首,世界各地的人无论种族、肤色、信仰、制度有何差异,都会不约而同地做着同一个事情:辞旧迎新,蠲邪纳福。报道称,今年各国庆祝新年来临时的行为更是五花八门,丹麦人以“摔盘子”为由头,谁摔得多谁就越幸运;巴西人则全民冲入大海,以“弄湿T恤”为荣耀;德国人别出心裁,将融化了的铅块扔进冷水里后,用形成的形状来算命……

中国是礼仪之邦,若论起过年的习俗来一丁点儿也不输给西方人。东北二人转的《小拜年》开口就是: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团员会呀,少的给老的拜年……北京老传统从磕头作揖到新传统鞠躬握手,以国礼的形式代代相传。五十六个民族,广袤的地域,迎春接福的礼俗可谓不胜枚举。

中国人历来是以“农历年”为“过年”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华民族敞开了博大的胸怀,将新事物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不仅“愚人”“万圣”这些原本听起来就感觉古怪、别扭的节日,逐渐被接受和推崇,而且,早就迫不及待地和西方人一起迎接“圣诞”的来临了。

进入2013年12月,各种方式的新年庆祝活动就风起云涌了。新闻界在评选年度的十大国际和国内新闻,电视台在为国人的年夜大餐“春晚”推波助澜,商家借助“圣诞节”掀起了新一轮商战……最热闹的就是网络上,备受亿万网民追捧的年度“流行语”评比了。

说起网络流行语,不得不提起“给力”。2010年,“给力”这个最早见于北齐·魏收《魏书》(原文:得俸而不给力)一书中的词语,在沉睡了一千多年之后,在网络无法撼动的巨大推力下重新大放异彩。“给力”综合了北方人的“带劲”、“牛”和南方人的“酷”,很快成为国人用于表示“给以力量”“加油”之意的通用语言。在很多人仍对“给力”说三道四的时候,一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新闻报道,登上了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条。继而,各大媒体纷纷效仿,就连美国的《纽约时报》也推而广之,并高调挺进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和当时一同流行的“限行”“摇号”“微博”等一起,占据了汉语大雅之堂一席之地。

“给力”一词的“转正”具有其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内涵,使得汉语的表达活力激增,更为网络和现实之间搭建起了一座联通的桥梁。网络流行语也因此大行其道。2011年,在以“hold住”为代表,“伤不起”“虎妈”“淘宝体”等跻身年度十大热词。2012年,“中国梦”“你幸福吗”“最美”等热词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房叔”“中国式过马路”等,折射出公民对社会、对国民性的体察和反思的词语成为流行;“钓鱼岛”“伦敦奥运会”等词语的热议,则反映了国人的民族气节和对国际局势的关注。

2013年,网络流行语仿佛成为了一项国民工程,自始至终都被人们瞩目着:每个月度都有“月度流行语”,综合全年发动网民进行评选,土豪、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长发及腰、中国大妈等炙手可热,十大名人如元芳是最忙的人、目睹了事情经过的刘先生是最无聊的人等;六种说法如我不叫我叫“偶”、长知识不叫长知识叫“涨姿势”等;新女性标准如“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等,各种“单项流行”项目也名目繁多,把个“1314”搞得热热闹闹、风风火火,好不痛快。

当然,热闹中也不乏理性的冷思考,比如,有人对硬造新词表示担忧。在2013年的流行中,“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和奔走相告”的简称),“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事情的缘由,但仍然觉得很厉害的样子”的简称),“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的简称)等,这些自造成语或强拼词语做法的流行,能否提倡、对正在学习中的青少年有何负面影响?更有人指出:“屌丝”“高富帅”“白富美”“土豪”这些带有自嘲词语的流行,是对汉语的污染。

毕竟,总结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中国年历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的汉语自然也在接受着时代的检阅;丰富的汉语表达能力,成为“中国年”的众多元素之一,我们可以扮靓汉语过大年,这是网络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影响生活的自然走向而已。

猜你喜欢

热词流行语国人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大学流行语考察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巧借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