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阈下的强势网络流行语

2014-04-01赵军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网语同义模因

赵军伟

(河南城建学院 外语系,河南 平顶山467044)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6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2. 1%,网民数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伴随着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与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流行语这一与网路相关的语言也以迅猛的速度传播,并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有一部分网语模因由于传播的范围广泛,传播的速度迅速,就形成了强势网语模因。

1 网络流行语与模因论

1.1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流行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与电脑网络相关的科技术语,如:下载、硬盘等;第二种是网络文化衍生出来的词语,如触网、电子商务等; 第三种网络流行语,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流行语,也称为狭义的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如9494、白骨精等,笔者在本文中所主要讨论的也恰恰是第三种网语类型。

1.2 模因论 模因论是1976年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基因是生物的遗传因子,而模因则是文化的遗传因子,使文化信息通过模仿从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脑中。

1.3 网络用语模因的类型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是由于网络用语模因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吸引了人们的兴趣,被大量模仿复制,而网语模因传播的范围越广,传播的频率越高,传递时间越长,被复制和模仿的次数和数量就越多,就越能形成强势模因。

根据网络用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形式,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网语模因又包括同义同形和同义异形两种。同义同形网语模因指的是在适当的场合进行的相同信息的传递,就像基因信息的直接复制遗传一样,对信息内容不做改动而进行直接模仿传递。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被记者质疑为什么在事故现场掩埋车体而不是积极救援时,发言人“情急之下”回答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抢险的需要,并表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导致更多人对该事件的质疑和批评,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句话也成了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网语模因,被网民大量地复制和传播,并使用在相似的情境中来表达说话者的质疑。比如“专家说今年楼市价格会下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同义同形网语模因还有很多,比如“很傻很天真”﹑“躺着也中枪”等。但相比而言,这种类型的网语强势模因在整个网语模因中占的比例不是很高。

同义异形网语模因是指以不同的形式来传递同样的信息,比如英汉语、数字符号的混用: 聊天ing(正在聊天),+ U( 加油),9494( 就是就是),: ( 生气);同义异形网络模因还包括有意将句序进行颠倒,比如将“你先走”中的动词提前,后置状语放到最后,就变成了“你走先”,此类句序的颠倒一方面是受粤语等方言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周星驰电影的影响,“你走先”为周星驰的经典台词,也迅速风靡网络,并延伸出了很多此类的表达,如“你吃先”等等; 同义异形模因还包括词类的活用,比如“很爷儿们”中,“爷儿们”本为名词,却被副词修饰,还有“今天你qq 了吗”中,“qq”这个名词也被当做动词使用。这些在网络中无厘头的非常规词汇或句序的使用很好地满足了网民的娱乐目的。

网语模因的另外一种类型就是表现型模因,即“语言形式结构没有变化,但内容意义发生变化[3]”的模因。如果说基因型网语模因相当于生物学上基因信息的遗传复制的话,表现型网语模因就相当于基因的变异。表现型模因在网络用语中非常常见,一种强势网语模因能派生出很多衍生体。比如在2009年一篇关于《2009年的7月,我毕业了,我也“被就业”了》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文中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谈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注水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很快“被就业”一词在网络中流行开来。而“被XX”的词语在网络上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 “被自杀”、“被代表”、“被小康”等,在“被时代”里,人们用词语表达了感慨和无奈。当然,此类词语包括很多,如“X 二代”、“很X 很XX”、“XX 门”、“XX 哥”等等。事实上,不仅仅词汇能成为表现型模因,语句也同样如此,比如2010年腾讯QQ 因为与360 公司有商业上的纠纷,在网站上发表了“致广大QQ 用户的一封信”,表示“将在装有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 软件”,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关注,后来虽然风波平息,但以“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为模因的“QQ 体”被广大网友改编并发表在各大论坛和社区,出现了“QQ 体”的Windows 版,中国移动版,肯德基版等等。除了“QQ 体”以外,与此类似的还有“淘宝体”、“咆哮体”、“甄嬛体”等,这些模因都使用相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深入了网民的思维去反映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件。

表现型网语模因的模因变异还包括谐音和联想。谐音即用同音的词语嫁接到不同的意义上,比如这两年非常流行的“杯具”( 悲剧)、“洗具”( 喜剧)、“神马都是浮云”( 什么都是浮云) 等。谐音模因在同音的词汇上注入了新的社会含义,更富有调侃意味和娱乐性。联想模因就是将模因嫁接到不同的交际场合,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联想含义。比如网络语“BB”既可表示“宝贝”、“孩子”、“情人”又可表示“byebye”和“便便”,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而定。

2 网络用语中强势模因的传播复制原因解读

网语强势模因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复制传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网络技术的发达是网语模因的迅速传播复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客观条件。众所周知,与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不同,网络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形式,使信息双向交流成为可能,网站和信息受众都能发布信息,并且产生互动交流,另外网络信息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 视频、音频和flash 等,信息也涉及时事、军事、体育、娱乐、教育、财经、科技、时尚等各个方面,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内容和感官上的冲击,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此外,网络媒体的开发性和私密性也是网语强势模因迅速传播复制的原因,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用担心真实身份被曝光,网民能真正地享受到传统媒体不能给予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个为网语强势模因的大量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基础。

其次,一些网络语言之所以能成为强势模因与其传播者也有很大的关系。在传播复制和模仿强势模因的过程中,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使用网络的主体最主要的特点是年轻化,使用者多为80、90 后,据统计,15~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在我国网民中的比例超过了55%,成为了网民的主力军。一方面他们不喜欢被传统所束缚,追求个性,喜欢时尚新颖的事物,又具有非凡的创新精神,这就为网语强势模因的传播和创造制造了条件,而另一方面,网民的年轻化和人生阅历的不足使这个群体又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容易跟风,使网语强势模因的大量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再者,网语模因之间也充满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那些能复制和传播最多、范围最广和时间最长的模因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成为强势模因。在网络交流中,网民更加倾向于那些简洁易懂,容易表达的网语模因,比如在聊天中,打出“88”或“886”比“再见”和“bye bye”更加快捷省时,因此前者更受到网民的欢迎,从而形成强势模因。而另外一些网语模因,如“超强”一词,曾经被用“走召弓虽”表示,这种表达方式虽然标新立异,但由于“走召弓虽”打出来非常繁琐,耗时耗力,违背了网语使用的经济原则和省力原则,很快被网民抛弃。另外,在模拟的世界中,人们可以更加自由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使用的语言也就随意,标新立异,不受语法限制,形成了与严谨正式的书面语截然不同的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大量非传统的网络锐词能表现出巨大影响力形成强势模因的原因。而且在竞争日趋激烈,“鸭梨山大”的现实世界里,网语就成为人们舒缓情绪和放松身心的主要方式,而那些生命力强并能被大量复制的网语强势模因恰恰迎合了人们的释放和娱乐的心理。

网语的出现使语言的传播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口语和书面语上,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4],网语亦是如此,模因本身也存在竞争关系,在数量庞大的网语模因中,只有一小部分能被大量的选择和复制,形成强势模因。在网络流行语充斥的今天,模因论能为研究网络语言,以及网语强势模因的传播和复制的原因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1]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94):1-6.

[2]何自然,何雪林.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4(6):54-64.

[3]何自然,何雪林.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 现代外语,2003,26(2):201-209.

[4]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30(1):30-38.

[5]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6]张巨龄.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J].语言与翻译,2005:1-3.

猜你喜欢

网语同义模因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网语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网语
网语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别让“网言网语”败坏“语言生态”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