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14-04-01聂为民秦恩强周志平

海南医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感染者艾滋病病程

涂 波,聂为民,秦恩强,周志平,黄 磊,张 昕,赵 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

·临床经验·

18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涂 波,聂为民,秦恩强,周志平,黄 磊,张 昕,赵 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

目的分析艾滋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病中心收治的18例艾滋病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18例死亡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1.05±10.08)岁,感染途径包括输血传播2例(11.11%),同性性传播3例(16.67%),异性性传播2例(11.11%),纹身1例(5.56%),不明原因10例(55.56%);平均病程(14.88±23.78)个月;明确HIV感染途径者较不明原因感染者病程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 5,P=0.044 5);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者较>200/μl者平均病程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 9,P=0.155 4);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13例(72.2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脑水肿、脑疝4例(22.22%)、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1例(5.56%)。结论多数艾滋病死亡患者发病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合并症多,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对于有可疑HIV暴露者应及时完善相关化验,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死亡

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可存在较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2~8年),如不接受及时、有效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且功能受损,免疫系统会严重破坏,进展成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而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等,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我院长期收治HIV感染者,其中包括终末期艾滋病患者,现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并死亡的艾滋病患者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病中心收治后死亡的18例艾滋病患者。诊断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1]。

1.2 方法 利用本院电子病例系统查询18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资料内容包括:ID、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感染途径、合并疾病、机会性感染、病程、发病到死亡时间、死亡前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HIVRNA定量、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死因、影像学结果等。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18例死亡患者均为男性(100%),年龄26~69岁,平均(41.05±10.08)岁,其中20~30岁5例(27.78%),30~40岁5例(27.78%),40~60岁5例(27.78%),60岁以上3例(16.67%);职业包括:军人2例(11.11%),经商3例(16.67%),农民4例(22.22%),工程师1例(5.56%),普通职员3例(16.67%),无业人员3例(16.67%),医务人员2例(11.11%);感染途径包括:输血传播2例(11.11%),同性性传播3例(16.67%),异性性传播2例(11.11%),纹身1例(5.56%),不明原因10例(55.56%)。从确诊到死亡时间为0.125~101个月,平均(14.88±23.78)个月,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死亡时间为4~209 d,平均(64.06±32.17)d。2例患者曾接受过HAART治疗,1例治疗22个月,1例治疗93个月。最后一次化验HIV RNA,其中2例患者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16例患者HIV RNA定量为(2.50±5.23)×105copies/ml。

2.2 感染途径是否明确与病程的关系 18例死亡患者中,明确HIV感染途径者共8例,平均病程(29.38±31.87)个月;未明确感染途径者共10例,平均病程(6.76±7.75)个月,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80 5,P=0.044 5)。

2.3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程的关系 死亡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468)/μl,平均(76.06±139.58)/µl;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54~2 108)/µl,平均(548.06±987.09)/µl。CD4+T淋巴细胞计数:<10/µl 5例;(10~50)/µl 8例,(200~300)/µl 3例,>300/µl 2例。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µl共13例,平均病程(12.59±13.73)个月;>200/µl共5例,平均病程(33.00± 45.76)个月,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 9,P=0.155 4)。

2.4 临床表现 最后一次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其中发热15例(83.33%)、乏力13例(72.22%)、呼吸困难或憋气9例(50.00%)、咳嗽5例(27.78%)、头痛4例(22.22%)、意识障碍2例(11.11%)、腹泻1例(5.56%)。机会性感染:肺部细菌感染13例(72.22%)、口腔真菌感染13例(72.22%)、巨细胞病毒感染7例(38.89%)、耶氏肺孢子虫肺炎(PCP)3例(16.67%)、肝结核1例(5.56%)、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5.56%)。其他合并疾病有:EB病毒感染4例(22.22%)、糖尿病3例(16.67%)、HCV感染2例(11.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11.11%)、气胸2例(11.11%)、HBV感染1例(5.56%)、肺结核1例(5.56%)、梅毒1例(5.56%)。

2.5 死亡原因 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13例(72.2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脑水肿、脑疝4例(22.22%)、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1例(5.56%)。

3 讨论

艾滋病不仅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致命打击,还对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2]。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HIV的感染途径主要有: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在这18例因艾滋病死亡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未能从病史中了解其感染途径;而在已知感染途径的8例患者中,性接触仍是主要传播途径(62.5%),其中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比例较高(37.5%),与文献报道一致[3]。对于明确传播途径的患者,可能是其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进行了随访、监测,总体病程明显长于未知原因感染者。大多数患者的已知病程在1~2年左右,仅1例患者病程长达101个月,与其早发现、早治疗密切相关。如果有可疑HIV暴露史,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化验,确诊后实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延长其生存期。

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水平的高低与其生存时间呈正相关[4],本组病例中也得到同样的结果,<200/µl的患者较>200/µl者平均病程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组患者病例数较少有关。随着病情进展,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出现机会性感染可能性越大,其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尤其以PCP为多[5];此外,以口腔真菌感染为主的局部或系统性真菌病亦不在少数。一旦出现机会性感染,患者的存活时间在2个月左右,最短者从发病到死亡仅有4 d,存活时间较李宁等[6]报道的要短,与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及发病后就诊时间太晚有关。由于肺部感染的比例较高,直接死因以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为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2例HIVR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500 copies/ml)的患者均未曾接受过HAART治疗,但CD4+T淋巴细胞均低于50/μl,因出现了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而死亡。是什么原因导致HIV RNA检测不到,还能造成CD4+T淋巴细胞严重受损?其中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后再就诊,由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感染难以控制,合并症多,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对于有可疑HIV暴露者应及时完善相关化验,以期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王爱霞,王福生.爱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 (2):133-144..

[2]刘 向,李卓娅,刘 萍.45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点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0,lS(11): 1649-1650.

[3]Wang L,Wang L,Ding ZW,et al.HIV prevalence among population at risk,using sentinel surveillance data from 1995 to 2009 in China [J].Chin J Epidemiol,2011,32:20-24.

[4]Yu D,Ma Y,Zhao DC,et al.Study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AIDS[J].Chin J Epidemiol,2009,30(6):622-625.

[5]Lucas S.Causes of death in the HAART era[J].Curr Opin Infect Dis,2012,25(1):36-41.

[6]李 宁,孙定勇,马彦民,等.1995-2011年河南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死亡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1):1043-1046.

R512.91

B

1003—6350(2014)14—211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4.0819

2013-1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072423)

赵 敏。E-mail:zhaomin@sina.com;聂为民。E-mail:niewm302@126.com

猜你喜欢

感染者艾滋病病程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