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鲵引种技术

2014-03-31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研究所陈云祥江辉戴振炎

湖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装运大鲵饵料

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研究所 陈云祥 江辉 戴振炎

大鲵引种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研究所 陈云祥 江辉 戴振炎

1.引种原则一是要有明确的组织性、目的性。先要考察养殖地的环境是否适合大鲵生长,生态条件是否符合大鲵生存要求,如合适则要建设好养殖池等养殖设备。二是要坚持先小量引种养殖,观察其养殖效果后,再增加养殖数量。三是对引种地进行鱼病调查,选择无病无伤、摄食正常的个体。四是养殖引种时,大鲵幼苗要避免敏感期,如幼体要已经脱鳃,以提高成活率,种鲵一般选择有5年以上、体重2.5~5公斤的优良成鲵。五是养殖者与提供种苗单位协商,确定价格和运输的方式。此外,对于繁殖用种鲵的引种,还要调查准备引种的大鲵是不是野生大鲵(仿生态大鲵也可),或者是子一代还是子二代大鲵。

2.运输大鲵的方法成鲵采用无水湿法运输,大鲵用肺呼吸,并且皮肤具有较好的呼吸作用,它们能在潮湿空气中存活。每尾用透气的麻布袋或编织袋等,采用一尾一袋的方法,再用箱子装好。采用每隔1小时淋1次水的方法,保持大鲵体表湿润。运输工具为汽车时,要保证空气畅通。未脱鳃幼体采用充氧运输时,在袋中装一半水,放入幼体,再充足氧气。

3.运输季节实践证明,大鲵最好的运输季节在秋末,此时气温较低,适宜大鲵的运输温度25℃以下。在夏季高温运输大鲵时,要用泡沫箱加冰降温处理,而且运输路途不适宜过长,否则,大鲵容易因温度过高而死。

4.运输注意事项①注意控制水温。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水温呈反比关系,而大鲵的耗氧量却与水温呈正比关系。水温升高时,水中溶氧减少而大鲵的耗氧量反而增大。一般水温每升高10℃,大鲵的耗氧量大约增加1倍。所以水温每升高1℃,大鲵的装运密度大约要降低5%。②注意控制水质。水质对大鲵的影响很大,在大鲵运输中由于密度较高,水质的影响就更为突出。所以,运输用水必须选择水质清新、含有机质和浮游生物数量少、中性或碱性、不含有毒物质的水。一般河流、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的水较清新,宜做运输用水;自来水一般含有一定浓度的氯,要放置二三天才可使用。最好选择用山泉水。长途运输时,要每隔5小时换水1次,清除大鲵的粪便以及呕吐物,尽量为大鲵创造一个清洁的水质环境。③运输前要停食1个星期。因为在运输中,大鲵会出现呕吐现象,如果摄食过多的话,不但容易污染水质,而且,由于没有消化完的饵料(如鱼刺等)受刺激后,从口腔吐出时,容易挂伤口腔,更严重的时候,没有消化完的鱼刺从肠道经过泄殖孔排出时,将肠道和泄殖孔挂伤。小苗种如果不停食而运输的话,容易引发腹水病和气胀病,造成运输中的损失。④装运密度。在运输过程中,5厘米左右的小苗子适合用规格为30厘米×20厘米的塑料袋充氧装运,每袋可装运50尾。小苗子运输时,还要带上氧气瓶备用,沿途换水充气。⑤运输时间。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与装运密度成反比,而与运输成本成正比。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在温度为20℃左右时,成鲵可以运输50小时,幼苗可以运输20小时。⑥气象情况。早春或晚秋运输鱼苗时,应避免寒潮的影响。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要特别注意雨天,以免交通堵塞,中途停车,造成损失。

5.苗种放养后的前期管理①大鲵幼苗放养要自动下池。幼苗放养时要控制水深,一般不要超过3厘米,在浅水中放养还要注意不能将幼苗直接倒进池水中,这样做会使幼苗呛水,容易引起部分死亡。自动下池是幼苗放养技术的关键,将消毒过的幼苗放在池边,让其自动爬入水中。有些养殖者往往直接将幼苗倒入较深的水中,其后果很严重,会造成所谓不明原因死亡。②适时投喂饵料。大鲵经过长途运输后,体重会下降,一般50公斤成鲵运输50个小时后,会减轻2.5公斤左右。放养后的第2天苗种便会恢复,但是此时不要着急投喂饵料,而是要让其适应一段时间。初次投喂饵料不要过多,应采用逐步增加投饵量的办法,让大鲵慢慢适应新的养殖环境。

猜你喜欢

装运大鲵饵料
新年港口装运忙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香饵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2万t重载运煤列车装运一体化管理技术研究
萌物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秘制饵料
“分期装运”还是“分批装运”?
信用证项下分批装运条款的实际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