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江雪》禅林传播接受谈片

2014-03-31李小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藏经大藏经蓑笠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思想家之一,兼通三教而统合儒释,诗文创作影响深远,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文学史上,千百年来,其作品不断地被人阐释、传播和接受。最近出版的杨再喜先生之博士学位论文《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对柳氏其人、其文在两宋时期的传播接受史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爬梳和深入的理论思考,创获良多,笔者读后深受教益。比如,书中分析影响柳宗元文学传播接受的三个因素时,指出子厚对待儒、道、释三教的态度与其文学传播接受有着极密切之关系(第 12-14页),就颇有见地。兹以被南宋范晞文称为唐人五绝之冠的《江雪》在禅林的传播接受为例,续貂于此,不当之处,盼杨先生和各位方家多加批评指正。

对《江雪》在世俗文人创作中的接受传播,陈文忠、殷学国二先生分别做过个案研究(参陈氏《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第83-94页,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殷氏《唐诗经典影响史的三个层次——柳宗元〈江雪〉影响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102-106页)。其实,两宋以来,该诗在禅林也广为流传。

较早引用《江雪》诗句上堂说法者是两宋之际的普崇禅师(其人生卒年不详,为北宋临济宗黄龙派僧人草堂善清禅师之法嗣)。据《嘉泰普灯录》卷10《庆元府育王野堂普崇禅师》载,师在举巴陵和尚(即颢鉴禅师,五代宋初人,云门文偃禅师法嗣之一)、雪窦和尚(即重显禅师,980-1052,世称云门中兴之祖)论六祖大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之著名话头时有颂曰:“非风非幡无处着,是幡是风无着处。辽天俊鹘悉迷踪,踞地金毛还失措。阿呵呵,悟不悟?令人转忆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79册,第354页中。)显而易见,最后一句是对《江雪》“独钓寒江雪”的化用,最大的改动是把“雪”换成了“雨”。

嗣后,则有以《江雪》全诗作为颂古之偈者,如《嘉泰普灯录》卷28载西禅此庵静禅师《竹篦》偈曰:“千山鸟影灭,万里人迹绝。孤舟篛笠翁,独钓寒江雪。”(《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79册,第471页下。按,元道泰集《禅林类聚》卷16“槌拂”条此偈则作:“千山飞鸟绝,万径人迹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参《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67册,第96页下。未知孰是?)南宋临济僧居简(1164-1246)《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卷1谓师举“庞居士问马大师:‘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大师云:‘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时有颂云:“千山鸟迹绝,万里人踪灭。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69册,第666页中。)南宋法应集,元代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4载南宋临安府净慈寺肯堂彦充禅师之颂古曰:“千山鸟飞灭,万里人迹绝。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65册,第497页下。)清释超永编《五灯全书》卷80谓润州夹山汝汾恒禅师(其人为清初玉林通琇之法嗣,属临济派僧人)上堂时:“举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曰:干矢橛。师曰: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82册,第435页上。)虽说诸禅师引《江雪》来作颂古之偈时都或多或少在文字上有所更改,但基本上没有重构诗境,大都保留了柳诗原有的孤独峭拔、幽寒奇绝之个性风格。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元初曹洞宗僧人释从伦的《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该书卷2评唱北宋禅僧投子义青(1032-1083)“丹霞烧佛”之颂古偈时,在原封不动引《江雪》诗后申述云:“正当此时,万境消沉,十方黯黑,干剥剥兮滴水冰生,冷清清兮撼颏打战。非止古岩苔闭,紧掩柴扉,飞走惊危,俱难觑向。忘情怀之计较,绝凡圣之阶梯。……性空心月无圆缺,枉被迷云取次遮。”(《大藏新卍续藏经》第67册,第282页下-283页上。)所谓“绝凡圣之阶梯”,实指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而《江雪》头两句“绝”、“灭”之境,李汉超先生曾参以子厚《送琛上人南游序》“经之大莫极于《涅槃》”,故认为它们与《大般涅槃经》关系密切(参《柳宗元《〈江雪〉旁证——唐诗札记之二》,《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1期,第156页);“性空”则指般若性空,据《金刚经注解》卷2陈雄注引柳宗元之语曰“法之至者,莫尚于《般若》”(《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24册,第783页上),可知柳氏对般若空观也深为折服。而《江雪》一诗,从佛教境界论讲,既充分肯定涅槃寂灭,又注重缘起性空,空有不二,合乎中道。这正是它被后世禅林接受的思想基础。

《江雪》除了作颂古之用外,也用于上堂说法、朝参暮请(即早参晚参、晨夕参扣)。如清释行元《百痴禅师语录》卷1曰:

上堂。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有约不来过夜半。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闲敲棋子落灯花。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千山鸟飞尽,万径行踪绝.。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蓑衣竹笠翁,

独钓寒江雪。(《嘉兴大藏经》第28册,第3页下。)

此处说法是按临济宗开山祖师义玄法师(?-867)“四料简”来引导学人之悟入,即“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和“人境俱不夺”。人者,主观存在也;境者,客观存在也。夺与不夺,因对象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行元前两种料简所引诗句出自南宋著名诗人赵师秀七绝《约客》之后两句,后两种料简则全部袭用《江雪》,但文字略有改动。

清蕴上禅师撰《鄂州龙光达夫禅师鸡肋集》曰:

值雪小参:琼铺宇宙,玉砌乾坤,处处呈普贤境界,头头露舍那全身,情与无情,一寒彻骨。他方此界,水冻冰生。正恁么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遂以杖作垂钓势云:众中莫有不顾危亡底么?众无对。乃云:过也,过也。便下座。(《嘉兴大藏经》第 29册,第159页上。)

《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卷2又曰:

因雪晚参: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遂以拄杖作钓势云:众中若有锦鳞,不妨冲风破浪。一僧才出,师收钓云:惯钓鲸鲵沉巨浸,却嗟蛙步辗泥沙。便下座。(《嘉兴大藏经》第40册,第505页下。)

于此,二位禅师说法方式基本相同,都先以《江雪》来印证眼前雪景(触物即真),再以身体的姿态语言(假杖以作垂钓)启示学人,最后总结告诫禅者应破除一切执著。换言之,《江雪》本身就像《中阿含经》卷 54《大品阿梨吒经》所说“筏喻法”之“筏”(参《大正藏》第1册,第764页中-下)一样,仅是开悟学人的工具而已。

禅林对《江雪》既有整体引用,也有部分引用,而部分引用时多取后两句。如明释通明就写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为雪舟禅衲赋》(《嘉兴大藏经》第31册,第660页上-中),清释定冽《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卷2则曰:“普贤菩萨失其境界,拾得寒山烧火有分,只如‘孤舟箬.笠翁’,为甚‘独钓寒江雪’?”(《嘉兴大藏经》第39册,第805页上。)有时又把《江雪》末两句浓缩为一句而化用之,清释上睿(1624-?)《北京楚林禅师语录》卷 5即云:“过去心不可得,孤舟独钓寒江雪。”(《嘉兴大藏经》第37册,第547页上。)释如一(1616-1671,黄檗宗僧)《即非禅师全录》卷6又云:“野老谋生何太切,孤舟独钓寒江雪。抛钩直欲引狞龙,谁拟盲龟与跛鳖。”(《嘉兴大藏经》第 38册,第651页上。)

由于《江雪》与柳宗元另一名篇《渔翁》的钓者形象有某些共通性,故后世禅林传播接受《江雪》时,在语汇、诗境方面偶有统合二者为一体者。《五灯全书》卷73载潭州龙牙云叟住禅师(1620-1676,临济宗僧人)示众之咏曰:“风凛冽,渔父掉舟波上立。时把纶竿挈,钓来多是寒江雪.。”(《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82册,第367页上。)释达珍编《正源略集》卷15谓扬州平山丽杲行昱禅师晚参时自唱《渔父词》曰:“鼓抴烟波一钓翁,自南自北自西东。银丝直钓寒江雪,铁笛横吹别浦风。红蓼岸,白苹丛,水光山色有无中。侬家不管尘寰事,欸乃一声天地空。”(《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85册,第90页下。)尤其最后一句,从《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化出,脱胎换骨,直接点出了佛家的性空思想、平等思想,也十分契合柳氏原诗所说的“无心”观,即不执著之自由、超然境界。当然,合《江雪》、《渔翁》为一者,是从宋人开始,喻良能《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江天暮雪》即云:“独钓寒江晚来雪,凭谁画我作渔翁。”(《全宋诗》第43册,第2705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最后要说的是,《江雪》进入禅林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该诗表现的佛教境界外,还有三点至关重要:一与柳宗元自身的佛学修养有关,他对禅学、天台、净土、律学思想都有较深入的了解。这点,张勇博士已做过较全面的分析(参《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研究》第59-117页,黄山书社2010年版),我就不多置余喙了。二与苏轼的高度评价有关。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前集卷5引《洪驹父诗话》云:“东坡言郑谷《雪》诗,特村学中语。子厚此诗,信有格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89页。)范温《潜溪诗眼》则说:“子厚诗尤深远难识,前贤亦未推重。自老坡发明其妙,学者方渐知之。”(郭绍虞《宋诗话辑佚》第3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而东坡本人,诗禅俱妙,广交当时禅林名宿,酬唱甚多,影响甚大。三与两宋以来盛行的文字禅有关。两宋以来的禅僧,不但上堂说法、朝晚参请时广说诗偈,还创造了颂古这一禅林特有的新诗体。值得注意的是,禅林无论自创新偈还是引用前代名诗,唐诗都是首先参考的对象之一,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作——李白《朝发白帝城》(参清释性统录《别庵禅师同门录》,《嘉兴大藏经》第39册,第348页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参南宋《虚堂和尚语录》卷2,《大正藏》第47册,第966页中-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关于这首诗在禅林的传播接受,参拙撰《读藏札记三则》,《文学与文化》2013年第2期,第20-23页)等,都在禅林中广泛传唱。因此,唐诗的传播接受史研究(宋诗亦然),禅宗语录(包括日僧语录)也是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

猜你喜欢

藏经大藏经蓑笠
宜宾市博物院开展珍贵文物修复工作
俄藏黑水城《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再考
诗词填字
《辽大康四年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碑》考
江雪
Appreciation and comments on Professor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中藏经》对水肿病的认识初探※
《清文翻译全藏经》丛考
甘肃永登发现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经》
《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