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2014-03-30万长生

河北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脑啡肽酶肠液轮状病毒

万长生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急性发病且病程不超过48 h腹泻患儿110例,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2],入院时均有脱水,轻度75例,中度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6~12个月29例,12~24个月2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12个月28例,12~24个月27例。2组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予抗分泌剂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20051487)口服,1~6个月6 mg/次,3次/d;6~18个月,12 mg/次,3次/d;19~36个月18 mg/次,3次/d。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20000690),6~12个月,1.0 g/次,3次/d;12~24个月,1.5 g/次,3次/d。疗程均5~7 d,2组均予综合治疗包括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静脉补液、纠酸、合理喂养等。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8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便秘、肝、肾功能变化等明显不良反应。2组入院后24、48、72 h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病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和对照组腹泻患儿疗效比较表±s

表1 治疗和对照组腹泻患儿疗效比较表±s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u值P值大便次数(次/d)入院前11±1.610.6±1.81.23>0.05入院24 h6.2±2.28.3±2.64.58<0.01入院48 h3.3±1.25.9±2.17.98<0.01入院72 h1.2±1.53.8±1.39.77<0.01腹泻控制时间(d)3.0±0.66.1±2.010.95<0.01腹泻总病程(d)5.1±1.57.1±1.86.33<0.01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易发生脱水、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小肠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电解质功能障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从而引起水样便。同时,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并且活性也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在肠腔内积滞,并被肠道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增加肠液的渗透压,出现渗透性腹泻[4]。小肠绒毛破坏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受损,加重水和电解质丢失。最新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NSP4)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NSP4为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直接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和水的分泌;NSP4还能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NSP4本身可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通道,导致分泌水增加;NSP4通过旁分泌效应扩大被感染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NSP4直接作用肠道神经系统(ENS),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1-和水,并促进肠腺分泌C1-,使小肠液液总量增多,超过结肠的吸收限度而发生腹泻,排出大量水样便,导致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抑制肠道过度分泌能够减少水、电解质流失,从而快速缓解患儿腹泻症状。

脑啡呔是胃肠道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它通过激活δ~阿片类受体降低环磷酸腺苷的水平,发挥抗肠液过度分泌的作用。脑啡肽酶可降解脑啡肽,消旋卡多曲是脑啡肽酶强效抑制剂的前药,亲脂性良好,口服后很容易被胃肠道吸收,吸收后迅速水解转化为脑啡肽酶强效抑制剂,发挥抗脑啡肽酶的作用,使细胞的环磷酸腺苷处于低水平,减少毒素和炎性反应造成的肠道水和电解质的高分泌,减少大便次数以及大便中的水分。消旋卡多曲为外周脑啡肽酶的选择性可逆抑制剂,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啡肽酶水平,因此对中枢系统无兴奋或镇痛作用,无成瘾性,不影响肠道运动和物质转运功能。

1 沈晓明,王卫平,常立文等主编.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2 沈惠青.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10,37:5-6.

3 何泉.轮状病毒感染致小儿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00.

4 黄中炎.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885-3886.

猜你喜欢

脑啡肽酶肠液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川芎嗪对 AD模型小鼠脑内APP和NEP表达的影响①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生长猪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的相关性研究
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脑啡肽酶抑制剂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