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视角的中泰两国友好关系之因探

2014-03-30○刘

关键词:中泰两国华人

○[泰]刘 琪

(常州大学 泰国研究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4)

泰国视角的中泰两国友好关系之因探

○[泰]刘 琪

(常州大学 泰国研究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4)

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国的友好交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前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双边关系由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水平。中泰两国能够保持长期友好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泰国的视角看,有泰国皇室领导人、泰国华人、泰国地理位置三方面的因素。

中泰关系;泰国视角;泰国皇室;泰国华人

中国与泰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更是为两国关系打开了机遇之门。中泰建交38年以来,两国外交关系发展得非常顺利,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不仅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04 年 6 月,泰国在东盟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东盟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最早与中国签署水果蔬菜零关税协定;第一个同中国开展了武装部队联合训练。到2013年,中国已成为泰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及第一大贸易伙伴,泰国已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泰双边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13.5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97.4亿美元[1],仅20年间中泰双边贸易总额就增长了近52倍。2009年中国赴泰国旅游人数为77.7万人次,到2013年达470万人次[2],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6倍。特别是2012年4月英拉总理访问中国期间,中泰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未来5年双方战略合作共同行动计划,为中泰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以“走亲戚”的形式访问泰国、与泰国民众进行了“零距离”、“亲人般”的交流,更是为中泰两国密切关系锦上添花。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致英拉总理的感谢电中说的:“我亲身感受到,‘中泰一家亲’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心中”,“无论到什么时候,中国都不会动摇中泰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方向”。而泰国则如泰国前总理川·立派说的:“尽管泰国的政局不断变化,但不管哪个党上台执掌政权都会视中国为好朋友。”[3]

中泰两国能够保持长期友好关系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努力探求其缘由,如颜星的《历史上的中泰友好关系》[4]、李兆乾的《中泰友谊史话》[5]、朱振明的《中泰关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中泰文化交流》[6]、庄国土的《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历史的视角》[7]、昭披耶永马拉的《中泰关系》[8]、披耶阿努曼拉查东的《赋税与帆船贸易》[9]等,然而学者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历史的原因、经济的原因、文化的因素等方面。本文试图从泰国的视角加以阐释,从泰国皇室领导人、泰国华人、泰国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 泰国皇室领导人因素

泰国现任国王、泰国人民十分爱戴与尊敬的曼谷王朝第九世王(拉玛九世)普密蓬在他的圣谕中曾强调:“泰中两国地理相近、血缘相亲。”[10]普密蓬国王十分重视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他的圣谕充分说明泰国非常重视与中国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关系。在促进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方面普密蓬国王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每逢中国领导人及中国重要代表团访问泰国,普密蓬国王都要亲自会见,并十分关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年来,普密蓬国王虽没有出国访问,但为了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情谊,数次派诗丽吉王后、玛哈王储及诗琳通公主等皇室成员作为他的代表访问中国。自中泰建交以来的38年中,泰国皇室成员对中国的访问达60多次,可见普密蓬国王及皇室与中国的深厚友谊。[10]具体来说,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2000年10月16日,诗丽吉王后代表国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泰国媒体对这次被泰国舆论界称为“历史性的访问”作了大量报道,泰国电视台每天都向泰国民众播放诗丽吉王后在中国访问时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热情接待的情景,王后对中国的成功访问在泰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广泛、迅速地增加了泰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使泰国民众体会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友谊。

(二)早在1977年诗琳通公主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1980年开始坚持学习中文至今,她先后师从中国大使馆选派的9位资深中文教师研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学习使用汉语拼音、普通话和中文简体字。诗琳通公主2000 年2 月14日至3月15日到北京大学进修汉语并访问中国期间,泰国各大电视台及报纸每天都播放、登出公主在中国的学习及访问情况,从而提高了汉语在泰国的热度,诗琳通公主不仅坚持不懈地学习汉语,还亲身参与支持汉语教学,她对汉语、对中国文化的执着深深触动了泰国的汉语爱好者,他们以公主为榜样,燃起了学习汉语、学好汉语的热望,从而引起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潮。对于泰国的“汉语热”,前中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称之为“诗琳通公主现象”。

1981年,诗琳通公主首次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泰国皇室成员。之后的32年间,她已到中国访问、考察、研修达36次,成为访问中国次数最多、访问密度最高的海外皇室友人。她每次访问中国之后都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经历与感受记录下来,编撰成书,已经出版了《踏访龙的国土》《平沙万里行》《雾里霜挂》《云南白云下》《清清长江水》《归还中华领土》等书,在泰国引起巨大反响,使许许多多的泰国读者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她的著作不仅为泰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在泰国掀起“中国文化热”,而且在帮助泰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研究中国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朱拉蓬公主是世界上第一位能演奏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皇室成员,她的古筝奇缘源自2000年访问“敦煌古筝”年,在桂林乘船游览漓江时,一段古筝演奏留给她深刻印象,当时她说:“这是我所听过的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12]从此,她师从北京戏曲学院张晓红老师、中国东方歌舞团常静老师学习中国古筝。已学习了13年古筝的朱拉蓬公主于2001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2年、2013年先后在泰国和中国举办的六届“中泰一家亲”音乐会中担任主奏演员。朱拉蓬公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通过泰国媒体逐渐被泰国民众所了解。在公主的示范作用下,泰国民众开始知道中国有如此悦耳动听的乐器,古筝及其他乐器在泰国大受欢迎,很多人甚至专门拜师学习中国乐器。而通过古筝,泰国民众能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泰国皇室在泰国民众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皇室成员深受民众的尊敬和爱戴。泰国皇室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几乎每个泰国人都有机会从电视屏幕中看到泰皇陛下及皇室成员迎接中国领导人及中国重要代表团的盛况;几乎每个泰国人都有机会从电视屏幕中“随驾”看到皇室成员在中国访问期间受到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的接待。这增强了泰国人对中国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在被泰国民众称为“国之瑰宝”的诗琳通公主对中国汉语、文化等方面的热爱及对中泰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示范”下,泰国民众更是对中国产生好感,并希望两国友好关系能得以延续。泰国皇室重视中泰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推动中泰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泰国华人因素

在泰国,华人移民历史悠久、融入程度深、参政程度高,从而奠定了“中泰一家亲”的坚实社会基础。泰国华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专家统计,泰国社会中华人的数量共超过7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7]他们在整个泰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泰国境内所有的民族一道,不仅为泰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中泰两国友好交往中起到桥梁作用。

(一)在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国王(1869-1910)之前,由于泰人农奴不具备从事商业活动的条件,而泰国上层社会即皇室贵族阶层、僧侣阶层又不屑于经营商业,所以擅长商业经营的华人移居到泰国后,不仅在贸易往来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成为泰国经济贸易的主力军,还很快取得泰国皇室的信任,成为皇室贸易的代理人。

素可泰王朝的建立(1238-1378),促使华侨华人在中泰经济贸易关系中充当主要角色。素可泰王朝三世王兰甘亨大帝(元史译名为“敢木丁”)不仅重视国内交通贸易,还极力促进对外贸易,支持与中国通商,雇用华人领导泰人,扬帆出国贸易。据泰国历史记载,公元1289至1323年素可泰王朝派往中国的使团共为14次,每次所使用的船只不仅是由在泰华侨华人设计制造或者在华侨华人的指挥和监督下制造,而且使团的翻译及水手均由华人担任。[14]26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1350-1767)泰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根据泰国历史学者仕盛·蓬汶博士研究,阿瑜陀耶王朝时期自1371年开始派遣使团前往中国明朝进行朝贡贸易,至1766年最后一次朝贡,阿瑜陀耶王朝所派出的官方进贡使团总共130次。[14]31随着与中国朝贡贸易的发展,阿瑜陀耶王朝对华侨华人充当泰国对中国经济贸易关系角色的依赖则更大。阿瑜陀耶王朝前期已开始委任华人担任官方职位,雇用华侨充作帆船人员及从事其他管理职务。到阿瑜陀耶王朝中期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经营和管理对华贸易,“左港厅”(华民政务司)是阿瑜陀耶王朝中后期专门负责管理对中国贸易的机构,由泰国华人担任主任,厅内职员全属华人,通用华语。左港厅不仅负责对中国贸易,同时管理由对华贸易延伸而至的对琉球群岛和日本长崎以及越南港口等贸易,该机构还负责航行于苏门答腊及菲律宾间的帆船贸易事务。左港厅是阿瑜陀耶王朝管理对外贸易的左、中、右三个机构中职责最为繁重,组织亦最为庞大的机构。[7]

曼谷王朝特别是拉玛一世至拉玛四世时期(1782-1853),泰国华人除了负责建造泰国商船、管理王室船只外,还被泰国王室委任为赴华使节,代表泰国王室与中国进行贸易,同时泰国赴华朝贡船的船长、舵工、水手和所搭载的商贩也基本上由华人充任。[7]因此,泰国华人对中泰贸易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由于泰国华人对祖国的情怀,特别是华商的经济有赖于中泰经贸往来及中国市场,华人、华商特别是作为皇室贸易代理人的华人均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泰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使得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泰国政治经济中举足轻重、对发展中泰友谊起到重要的稳定剂作用、也直接影响到泰国本土民众对中国看法的华侨华裔在泰国成立了各种同乡会、会馆、商会,这些会馆、商会为敦睦乡谊、服务社会、繁荣泰国经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泰友谊做出了贡献,为泰国的招商引资、为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桥梁作用。

(二)在中泰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为两国友好交往起到桥梁作用的泰国华人众多,如泰国素可泰王朝和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陈举成、陈子仁、曾寿贤、黄子顺、谢文彬、李清、奈罗等;泰国华裔郑信(其父郑达,广东澄海人)于公元1738年在华人和泰人的帮助下,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王朝建立初期,郑信便派遣使臣到当时的清政府,希望能与清政府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往来,其在位的15年里共4次派遣使臣来华。在当代,泰国第三代华裔巴实·干乍那越(中文名为许敦茂,祖籍广东饶平)为中泰两国恢复邦交做出了突出贡献,1972年他被派作泰国政府尝试中泰建交的探路人,经过不懈努力,使得中断了近14年的中泰关系得以恢复,并于1975年7月1日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他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立下汗马功劳,被泰国誉为“打开中国门户的先驱”、“泰国的基辛格”。

泰国华裔的数量不计其数,自1932年6月实行君主立宪制至2013年共有34任28位总理,其中有21位为华裔,如比里·帕农荣(潮州籍华裔陈璋茂)、他旺·纳哇沙越(潮州籍华裔郑良淡)、川·立派(福建籍华裔吕基文)、挽限·信拉巴阿差(潮州籍华裔马德祥)、在泰国造成极大政治风波的他信(广东丰顺籍第四代华裔邱达新)、他信之后的沙马(潮州籍华裔李沙马)、阿披实(福建籍华裔,祖先是从越南移民泰国的袁氏华侨)、现任总理英拉(广东丰顺籍华裔),等等。这些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泰国华裔总理对中泰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特别是泰国前总理社尼·巴莫和克立·巴莫两位华裔亲王兄弟(曾祖母是福建移民,是拉玛二世的安葩王妃)任总理期间均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46年1月23日,社尼总理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驻伊朗大使李铁铮在泰国签署了《中暹友好条约》,宣布两国在和平与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5年7月1日克立总理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外,1975年克立总理访问中国还创造了多个“第一”: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外国国务院总理;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泰国总理、皇室皇亲;第一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会见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泰国总理,并且也是与毛泽东主席会谈时间最长的外国领导人。

2005年初,泰国前总理他信在任期间携同家人访问中国并展开寻根之旅:到广东丰顺认祖归宗,祭拜祖祠。前总理克立在祭祖时总说:“列祖列宗在上,请原谅后人不孝,我们已经不能用中国话祭祖了,只好说泰语了。”[15]158泰国第七世王拍卜诰陛下在1927年3月23日驾幸到4所华文学校(育民、明德、培英以及进德学校)时的训示中也提到:“……事实上,泰国与中国实际如兄弟,此外,泰中人民血统早就同化一致,乃至分割不开,曾任职的高级公务员和目前在职的公务员,为数众多是具有中国血统、在泰国成家定居下来的中国人,直至成为泰国人的也为数众多。就是朕本人也有中国人血统(皇祖母姓陈),基此泰中两族很久以来就很亲密与团结。朕没有其它意愿更甚于希望泰中关系能如同既往那样亲密、依然那样存在。”[16]203可见,在泰国的华人华裔,虽然时间上的久远足以使他们接受居住国的生活,但华夏子孙固有的对根的眷恋情怀却使他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未曾动摇对家乡、祖籍国的眷恋,特别是在“泰中人民血统早就同化一致,乃至分割不开”的情况下,没有人比泰国的华人华裔更希望中泰两国能亲密与团结。

三 泰国地理位置因素

泰国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居于亚洲最大的两个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之间,不仅是东南亚的中心地带,而且泰国还处于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交替影响范围,泰国国内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从古代起,各国商人、航海家、僧侣和传教士等就不断顺着季风乘船来到泰国。因此,泰国自古便是东西方海上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一)泰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中泰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据中国史料记载,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两国地理位置临近,秦汉之际就有华人移居泰国等地区。西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汉书·地理志》“粤地条”中记载,中国朝廷派出的官员和华商从广西的徐闻出发,沿着印支半岛的海岸线进入暹罗湾,再穿过克拉海峡到达最后的目的地——斯里兰卡。[17]1669-1671途中经过都元国、邑卢没国和谌离国等古国,可能分别在当今泰国巴真府摩诃梭古城、素攀府乌通古城和北碧府。[18]1西汉平帝元始年间(1-5),中国派出使者远航印度,途经暹罗湾到达泰国南部。可见汉代时,泰国就已经是中国海船航行印度洋的必经之地。由于泰国是东西方海上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公元3-14 世纪之间,大量的商人、官方使节、僧侣往返于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洋面上,他们中可能会有一些人出生或留居在现在的泰国领土上。在这些旅行者中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印度或东南亚前往中国的僧侣,他们在4-9世纪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7]

由于泰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中泰两国地理位置的邻近为中泰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中泰两国自汉代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就有密切的往来。泰国境内古国(盘盘国、堕罗钵底国、赤土国、罗斛国等)以及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等与中国的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等均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公元424-464年间盘盘国曾派遣使者访问刘宋政权。公元527年之后,盘盘国又三次遣使到梁朝,送来象牙、画塔、舍利以及沉檀等各种名贵香料作为礼物。公元627-649年(唐朝贞观年间)盘盘国的使者再次来中国;公元638年堕罗钵底国派遣使者到长安交换了两国君主的书信,送上了象牙、火珠、白鹦鹉等礼物,带回了堕罗钵底国向唐朝索求的良马和铜钟。[19]274

隋炀帝在位时(607),常骏、王君政等人出使泰国南部宋卡、北大年一带的赤土国,赤土国王派了三十艘船出海迎接,击鼓奏乐,并举行了周到又隆重的欢迎仪式。常骏返国时,赤土国王子携带文书和金芙蓉冠、龙脑香等礼物随船回访中国并于公元610年春拜见了隋炀帝。宋代史书中提到泰国的罗斛国,并记载罗斛国与当时宋朝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而在政治上,1103年宋朝派人到罗斛去“说谕招纳”。1115年罗斛国的使者正式参拜。1155年罗斛国送给中国一头大象,这是中国得自泰国地区的第一头大象。[19]275

据中国官方文献记载,素可泰王国向中国派遣了9次使者,分别在 1292年、1294年、1295 年、1297年、1299年、1300年、1314年、1318年和1322年。元朝则在1293年、1294年和1295 年3次遣使往素可泰王国。[20]阿瑜陀耶王朝时期中泰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频繁。整个阿瑜陀耶王朝所派出的官方进贡使团总共130次。明朝的使臣访问阿瑜陀耶王国共19次。[14]31尤其是初期,阿瑜陀耶王朝几乎每年派使团到中国明朝访问,有时一年数次,如1373年一年中就有6次之多。此外,由于泰国是中国海船航行印度洋的必经之地,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中,就曾两次到达过泰国并为中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自此,由于泰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中泰两国地理位置的邻近,两国王朝之间的使者频繁往来,在密切的官方交往带动下,两国之间的商贸、文化及大规模移民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增进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为中泰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二)地理位置的邻近使得中泰两国的文化、人民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泰两国同属亚洲且地理位置邻近,两国虽然并不接壤,但中国云南省隔缅甸的掸邦与泰国相望,地理位置的邻近使得中泰两国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以及人民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全国约94.6%以上的人信奉佛教,佛教现已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与泰国人的一生息息相关,如新居落成、婴儿出生、生日、结婚、丧礼等都离不开佛教。在中国,佛教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之一,是最受欢迎和被广泛认可的宗教。佛教对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人口数量占中国总人数 90%以上的汉族。虽然中国的大乘佛教和泰国的上座部佛教有明显的皈依方式和习俗差异,但其最根本的教义和仪式则基本一致,并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两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的汉族人)温和、热情、好客等相似的性格。因此,两国人民在核心价值观上保持高度的相似度。正因为两国地理位置的邻近、两国文化信仰的相近,对泰国华人移民来说,除了极易被泰国社会所接纳外,熟悉和适应泰国的文化价值和习俗是一个简单且自然的过程,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华人移居泰国。

此外,泰国泰族不仅与中国壮侗语系民族,如壮、布依、侗、傣、水、黎、仫佬、毛南等民族均有相似的生活方式[21],与中国傣族在生活生产、民俗文化、习惯思维等多方面更是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甚至中国傣族信仰的上座部佛教是直接由泰国北部兰那泰传来的、西双版纳的傣渤文也是从泰国北部的兰那泰文衍变而来的。

泰国北与老挝、东与柬埔寨、西与缅甸、南与马来西亚接壤,东望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与东南亚、东亚、南亚的交通往来十分便捷,泰国由此成为东南亚的重要中转枢纽。此外,泰国还与周边及世界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既是中国开拓东盟市场也是其他国家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必争之地,这种独特的地理区位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中泰两国文化交流、双边贸易的发展。而且中泰两国虽是近邻,但无论海陆都不接壤,历史上也未曾有过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冲突,彼此间也并不存在领土争端或是历史积怨遗留下来的问题。因此,中泰两国更易于得到对方的认可、理解,并能更有效、更有利地发展双边友好关系。由于泰国的地理位置,中泰两国不仅现在,未来两国的交流合作还将进一步加深。

结 语

目前,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已经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但如何更好地促进中泰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笔者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应加大培养中泰两国的人才数量。首先,随着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对泰汉语的人才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目前,在泰国国内虽有80万人学习汉语,但相对于两国总人口共约14亿人来说、相对于中泰两国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来说,目前精通泰汉语的人才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其次,随着两国全方位、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人才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中泰两国虽同属发展中国家,但两国基本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因此,在政治方面我们需要懂得两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的促进政治方面的合作;在经济贸易方面我们需要懂得两国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帮助各自的投资者在不熟悉当地法律的情况下投资,使得企业减少合规成本与风险;在文化、能源、交通、科学技术交流方面我们需要专业人才,使得两国能够开展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相信中泰两国在泰国皇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泰国华侨华裔的促进下,在两国地理位置的有利条件下,正如诗琳通公主赞颂中泰两国友谊所说的“中泰手足情,绵延千年好”[22]7,中泰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将会迎来更加绚烂的明天,“中泰一家亲”将得以长久延续。

[1]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12年1-12月泰国对全球、对中国贸易情况表[EB/OL].(2013-01-29)[2013-06-09].http:∥th.mofcom.gov.cn/article/d/?2.

[2]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13年来泰中国游客达470万 增幅68%[EB/OL].(2014-01-22) [2014-02-10].http:∥th.mofcom.gov.cn/article/d/?2.

[3] 新华网.习近平副主席访问泰国综述:“中泰一家亲”[EB/OL].(2011-12-25)[2013-06-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25/c_122478839.htm.

[4] 颜 星.历史上的中泰友好关系[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5] 李兆乾.中泰友谊史话[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6] 朱振明.中泰关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中泰文化交流[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4).

[7] 庄国土.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历史的视角[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8] [泰]昭披耶永马拉.中泰关系[M].曼谷:帕赞出版社,1913.

[9] [泰]披耶阿努曼拉查东.赋税与帆船贸易[M].曼谷:泰卡色出版社,1947.

[10] [泰]安阿农,罗莎琳.中国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J].黄旺贵,译.创新,2008,(6).

[11] 人民网.诗琳通公主的中国情[EB/OL].(2003-08-17)[2013-06-09]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020449.html.

[12] 大洋网.中泰一家亲[EB/OL].(2010-04-28)[2013-06-09] .http:∥www.dayoo.com/roll/201004/28/10000307_101849834.htm.

[13] 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14] [泰]张仲木.中古泰中经贸中华侨华人的角色[M]∥ 张仲木,等.泰中研究:第 1 辑.曼谷: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2003.

[15] [泰]修朝.泰中前后两次建交史略[M]∥修朝,等.泰中研究:第2辑.曼谷: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2004.

[16] [泰]修朝.921耀华力事件始末[M]∥张仲木,等.泰中研究:第1辑.曼谷: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2003.

[17] [东汉]班固.汉书: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8] 黎道纲.泰国古代史地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9] [泰]李仁良,陈松松.今日泰国 [M].曼谷:华侨崇圣大学出版社,2013.

[20] [明]宋 濂,王 祎.元史:第12、17、18、19、20、28卷 [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1] 梁庭望.中国壮侗语诸族与泰国泰族文化共性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4).

[22] [泰]陈建敏.我又见到了诗琳通公主[M]∥陈建敏,等.泰中研究.曼谷: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1999.

【责任编辑龚桂明】

AnalysisofSino-ThailandFriendshipfromthePerspectiveofThailand

LIU Qi

(Center of Thai Studies, Changzhou Univ.,Changzhou,213164,China)

The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with a long history, their friendly exchanging has lasted over 2000 years.The current bilate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trade, culture and so on are constantly growing.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ve been raised to a new level of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from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From the Thai perspective, I think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keeping the friendly-friendship long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he leaders of Royal House of Thailand, the Thai people with Chinese origins and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hailand.

Sino-Thai relationship; the perspective of Thailand; Royal House of Thailand; Thai people with Chinese origins

2013-06-09

常州大学科研启动基金(ZMF14020048);常州大学教育研究课题“中泰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CDGZ2014004)

刘琪(1979-),女,泰国清迈府人,文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泰关系研究。

K336

A

1006-1398(2014)04-0014-07

猜你喜欢

中泰两国华人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何为“华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肖凤桐会长在中泰工程咨询企业合作交流会议上的致辞
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中泰铁路的波折为例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建交与护侨:中泰就1945年“耀华力路事件”的交涉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