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014-03-30徐芳

关键词:模因大学语言

徐芳

(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模因论(memetics)是近年来文化学界和语言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理论,它把信息复制的观点引入到了语言演变中,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启发外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本文拟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结合《新编大学英语》教材,探讨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一、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新达尔文主义者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尝试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一进化规律进行阐释。模因论的核心术语是模因(meme),它最早出现在牛津大学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在这本畅销书的最后一章,道金斯提出了与基因相对应的模因的概念,用以解释人类文化传播和进化现象。道金斯解释说,基因作为DNA 可复制因子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同样我们也需要一个表示文化传播进化的基本单位,[1]因此他由希腊词根mimeme 仿造出了在音节上与gene 对应的meme。他指出,模因这里有两个含义:文化传播单位;模仿单位。《牛津英语词典》中,meme 被定义为: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esp.,imitation (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产的方式,尤其是模仿而得以传播。).[2]《美国韦氏词典》对meme 的释义为:an idea,behavior,style,or usage that spreads from person to person within a culture(一种想法、行为、模式或用法,它在一种文化内部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3]因此,任何东西,只要它能通过广义上称作“模仿”的过程被复制并得以传播,那它就可以看作是“模因”。模因论因其强大的生命力在诸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何自然教授首次把meme 译成了“模因”,并分析了语言运用中的模因现象。何教授2005年在《语言中的模因》一文中指出:语言学习本身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学到手的各种语言表达手段,要靠复制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4]在模因论中,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中的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语篇,只要能够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当然,模仿、复制并不总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克隆”,更多的时候是模因集合的重组。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语言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播并且内容不断变得丰富,就是因为使用语言的同时,人们在不断复制,不断创新。

二、模因的生命周期

弗朗西斯·海利根(Francis Heylighen)分析了模因的生命周期,即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5]:(1)同化(assimilation):在这一阶段,模因成功感染新的个体,并进入他的记忆中。同化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必须接触模因,或者通过观察外部现象,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发现模因;二是模因必须得到宿主的关注,并被宿主理解和接受。(2)记忆(retention):在此阶段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保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几率就越大。记忆的选择性很强,只有少数模因能够保存下来。记忆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信息内容的重要性及信息被重复的频率等。(3)表达(expression):表达阶段是指人们从记忆中提取模因,并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话语等表达方式将之应用于其他事物的过程。(4)传播(transmission):为了保障信息正常传递给其他个体,需要借助一些有形载体或媒介,并且这些载体或媒介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信息内容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失真或变形。传播阶段中模因借助不同的载体和媒介扩大其传播范围,是对表达阶段的进一步延伸。模因复制的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行,构成了语言和文化复制、传播的系统体系。

三、模因复制、传播方式与大学英语写作

实际上,模因论使我们意识到语言传播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循环过程。语言作为一种模因能够广泛流传与使用者的不断模仿和传播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语言使用者不再模仿和使用语言,那它必将渐渐被人们淡忘乃至最终走向消亡。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6]了解模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的复制、传播方式,对提高我们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一)基因型语言模因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基因型语言模因是指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内容不变但形式各异。其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信息或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也就是说,语言信息内容是模仿传播的主体,而选用的形式则不拘一格,大相径庭。基因型语言模因启示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对信息直接套用或异形传递。

1 直接套用

直接套用即引用,指的是在适当的场合将别人的信息内容不做任何变动而直接传递。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多背诵积累经典佳句,比如谚语、俗语、名言、警句、诗词名句、惯用语等,从而扩大语言模因的储备量。这样学生写作时,当遇到相同或类似语境的时候,便可以从记忆中直接提取储存的语言材料,大大增强文章表达的地道性和说服力。例如要表达时间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在写作中引用警句“Time is money”,“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等;而在一篇讨论金钱和幸福关系的作文中,谚语“Money brings you food,but not appetite;medicine,but not health;days of joy,but not peace or happiness”的直接套用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外研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有不少这样的经典表达,它们用词简练、寓意深刻,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如第一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文章The Two Brothers 中出现了四则谚语:(1)In seeking great happiness small pleasures may be lost.(2)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3)He who is afraid of the leaves must not go into the forest.(4)Beneath a stone no water flows.第二册第六单元课外练习中列举了许多有关食物的谚语:(1)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2)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3)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4)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5)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这些谚语言简意赅,具有特定的含义,学生可以灵活地把它们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经典语言模因的准确记忆和套用,这样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地道性,而且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2 同义异词

同义异词是指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也就是说,在模因的复制传播中,模因的表面形式产生变异,原始信息发生变化,但原始信息的意义保持不变,“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4]模因的这种复制传播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恰当使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相同的信息,使文章语言活泼生动、内容丰满充实、句式丰富多样。《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文章“The Misery of Shyness”中,作者分别采用了describe…as…,regard…as…,view…as…,label…as…,interpret…as…这5 个近义短语,来表达“把……看作……”这一意义,避免了词汇表达的重复和呆板。第四册第二单元课内阅读文章“The Power of a Note“中,作者在表达“令人鼓舞的”这一意思时,用了不同的单词inspiring,encouraging,spirit-lifting,upbeat,uplifting,此外还用了两个从句“that lift people up”,“that lift spirits and warm hearts”,令读者在赞叹作者丰富的词汇使用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便签在温暖人心、鼓舞斗志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许多同学在写作中语言极其贫乏单调,同一篇作文中屡次重复某一表达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因此也很难得高分。教师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达同义异词型模因的传播特点及其具体使用,可帮助他们尽早摆脱这一困境,让他们体会到同义异词表达的妙用及写作的乐趣。

(二)表现型语言模因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表现型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语言的表现方式相同,但内容各异。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形传递。表现型语言模因模仿已知语言结构,并根据具体语境,更改原语言信息内容,传达出不同的含义。模因的这种表现形式启示我们: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同一形式嵌入不同的内容来表达新的思想。表现型模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同形联想型模因和同构异义型模因。

1 同形联想

同形联想指相同形式的语言模因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也就是说,模因的形式虽然保持不变,但使用的语境发生了改变,模因产生了新的意义。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异,意义变异就是其中之一。“模因变异从本质上可以说就是意义的变异,虽然有些模因在形式上并没有发生丝毫的变化,但其意义很可能因语言使用者的表达需要而发生变异。”[7]模因的这种传播方式使我们认识到,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启发他们活学活用所积累的语言表达。例如:Money doesn't grow on the tree.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这是英国Lloyds 银行的一则广告语,其幽默新颖的表达令人过目难忘。我们知道,branch 除了指“树枝”,还可以指“分支结构”,Lloyds 银行利用了branch 的双重含义,吸引顾客选择它们的银行办理业务。《新编大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类似的该类语言模因例子,比如第二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文章A Letter to God 中有这样一句话:Lencho was an ox of a man,working like an animal in the fields… Ox 本义是“牛;公牛”,但在本句中引申为“壮得像头牛,干活十分卖力的人”。句中的Lencho 身强力壮,为了生活日夜在田里辛勤劳作,恰好体现了ox 的典型特征,因此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其引申义,ox 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该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文章The Lady or the Tiger?中有这么一句:The soul of the prince beat with a white heat beneath the combined fires of despair and jealousy.White heat 原指白热,即金属发白光时的高温,这里引申义为“(因绝望、嫉妒而)高度紧张的状态”,同一语言形式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white heat 被复制成可供人们产生意义联想的同形模因。可见,相同形式的语言模因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而人们依据对模因本义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新的使用语境,经过类推、联想,不难理解模因表达的引申义。利用模因的这一表现形式,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入联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2 同构异义

同构异义指的是模因在传播过程中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而复制出新的内容。这类语言现象形式上相同或相似,内容上迥然相异。比如有些民谣流传到今日内容已失去现实意义,于是我们在传诵过程中可以只保留其形式而填上新的内容。最易充当模因母体的是谚语、警句、名言等经典佳句及名段名篇,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度高,模仿兴趣浓,因此它们的衍生能力很强。根据模因的这种传播方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词语、段落、篇章层面上模仿经典地道的英语范文,仿造出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内容不同的表达,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创新。《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九单元课内阅读文章的题目“Music to Your Gears”,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同构异义的例子。英语中,“music to one's ears”是一个习语,指“悦耳的声音;喜讯”,例如So they're getting married?That's music to my ears.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开车时播放音乐的危害,题目“Music to Your Gears”是对习语“music to one's ears”的创造性模仿,作者保留了形式,填补了新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反映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此外,《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的课前准备活动中,一篇关于成功的小文章结构非常独特新颖:For best results,this garden should be planted every day.Four rows of“P”eas:Preparedness,Promptness,Perseverance,Politeness.Three rows of squash:Squash gossip,Squash criticism,Squash indifference.Five rows of lettuce:Let us love one another,Let us be faithful,Let us be loyal,Let us be unselfish,Let us be truthful.Two rows of turnips:Turn up with a new idea,Turn up with the determination to do a better job tomorrow than you did today.学生完全可以在写作中模仿套用该文章的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完全不同的思想内容。此外,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让学生巧妙灵活地模仿范文或不同写作题材的写作模板,将会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大大改善写作难的局面。

四、结语

模因论的出现促进了语言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为我们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根据语言模因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复制、传播的规律、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平时熟练记忆背诵经典词句以及表达洗练优美的段落、篇章,这样写作时他们可以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层面上积极模仿,灵活运用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模因,一方面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传达相同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不同的内容套用经典地道的英语表达,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创新。

[1]Dawkins Richard.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Blackmore,S.Imita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a Meme[J].Journal of Memetics -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2.http:/ / jom-em it.cfpm.org / 1998 / vol2 / blackm ore_s.htm .l 1998.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1.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 (6):54-64;11.

[5]Heyligh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J].http:// pespmcl.Vub.Ac.be / Papers / Memetics Namur.Html,1998.

[6]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 (1):36.

猜你喜欢

模因大学语言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语言是刀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