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体系构建研究

2014-03-30朱淑玲

关键词:体育设施器材全民

朱淑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体育部, 河南 郑州 450046)

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体系构建研究

朱淑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体育部, 河南 郑州 450046)

应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作。研究分析我国全民健身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对加快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提出的形成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提供新的理论视野。

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健身场所,是社区民众生活、学习的重要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社区居民健身体系的建设是和谐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抓手。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进行积极指导和引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投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总资金超过233亿元,旨在缓解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面对我国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的社会需求,广大民众健身的迫切要求以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等,对构建城市社区全民健身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对构建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进行科学性研究是政府和学术界面对的新问题,也是我们秉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社区健身体育设施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民健身设施分类复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组编《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三级)》(2012年)根据全民建设路径使用群体的不同按照其配置分类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的儿童健身设施;二是以有氧运动器材为主的中、老年健身设施;三是以力量训练器材为主的青、少年健身设施;四是通用性器材较多的大众健身设施[1]。社区健身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居民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大众健身热情愈演愈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增强锻炼效率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健身场所选择以及健身方式、方法选取的科学合理性尤为重要。

(一)体育设施安置点针对性不同,影响健身人群活动积极性

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一般比较固定,主要是公园、广场、街道边、免费开放的单位体育场馆、收费的体育场地等,这些健身场所主要是露天的,空气流动性强,质量好。另外,健步走,以其简单、轻松被广大居民接纳,深受群众欢迎,从而取代了跑步。球类和武术项目也是大家比较喜欢的健身项目。社区健身设施设置首先要考虑居民的具体需求。男性大多喜欢动的项目,如:跑步、球类、武术。女性喜欢塑性且带有美感的活动项目,如:健美操、民族舞、交谊舞、散步等。由此,健身设施配置中要充分考虑针对性,不同人群选择活动器材和方式的差异性等,从而增强健身人群活动的积极性。

(二)全民健身设施配置要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不同的健身器材对人体肌肉、骨骼的锻炼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同一种锻炼手段和方式因采取的锻炼角度不同也有所差别。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一般是由锻炼强度大小,强度锻炼顺序,大小肌肉群刺激顺序,关节上下活动顺序等因素决定。为了防止锻炼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居民在跑、跳、攀爬、平衡和柔韧等方面器材锻炼中要着重考虑上肢、下肢、背部、腹部、腰部肌肉锻炼,以防运动损伤和过度锻炼。所以,在体育设施配置中要充分考虑配置合理顺序,不能随便安放,还要考虑设施多样性,不重复和呈现单一情况。

安全性是健身设施首要保证的一个方面。由于健身的人群并不需要掌握非常高的体育运动技能,而且,老年、儿童在社区场地活动次数频繁,因此锻炼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2012年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报告》指出,截止到2012年抽查结果显示,城市社区健身设施无重大质量问题的器材尽管占抽查器材总数的80%,但健身设施中存在着因长年风吹日晒生锈、腐烂、断裂、零部件缺少等种种问题。也有1%的器材因安装选址不当,这些情况极易对人身造成损伤。

建议健全维修体系,形成体育局、街道办事处、社区和专门维修人员组成的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维修和保养,制定各类器材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范围。另外,加强对维修厂家和维修人员的监管,真正做到使用中无危险。除此之外,健身器材针对人群多是无锻炼经验的体育爱好者,场地安置多选择室外松软草坪、塑胶场地,或者有细沙的空闲场地为好,以充分保护健身者的安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安排专业的社会指导员进行专门的身体锻炼技术培训,增强锻炼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三)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锻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经济基础的增强,人民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丰富。群众体育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有23.2%的人每年至少参加过4次体育比赛或表演,更有72.6%的人坚持在周末参加1小时以上的体育娱乐活动[3],达到了发展中国家靠前的水平。在体育设施方面,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量为169.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 1.46 m2[2]。可见,“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花钱买健康”的生活理念已深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之中。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锻炼身体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对锻炼的环境和场地设施要求也在逐年增强。虽然健身设施安置地点不同,但是针对不同周边健身人群,无论参与锻炼的人群如何变换,趣味性、娱乐性是配置健身设施的一个因素。相关部门在选择公园广场、道路旁及各类小区等场地进行安置时,配置得美观协调将大大增加健身环境所在区域的可观赏性,吸引健身人群参与健身中。健身设施安置设计者应考虑人群参与锻炼时能愉悦身心,器材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在全民健身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优化配置全民健身资源,科学合理配置体育设施安置数量和比例,满足群众锻炼所需设施和场所,增强群众健身、娱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全民健身工程的全面发展。

二、城市社区健身体育设施配置实施对策

卢元镇等指出:“健身设施的合理布局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接近服务对象;二要交通便利;三是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要相对集中;四要有利于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4]目前,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科学性和合理性秉待解决。

(一)加大健身设施的研发市场,改进全民健身设施使用性,进一步增强体育健身设施的研发力度

中国体育目标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举国体制深度改革优势下,全民健身市场资源潜力开发秉待解决。引进和结合国外先进的体育市场运作模式,运用新颖的管理方法对全民健身设施制造厂商进行政策优惠调整,加大群众体育活动用品研发力度,制定群体体育用品和器材的生产和管理标准,是推进全民健身继续前进的基础。

(二) 增加体育设施资金投入渠道,提高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的供给水平

城市社区健身设施投入的是专项资金,因此,资金来源少、 支持力度小是社区健身场所建设的一道门坎。街道和居委会日常管理和维护没有专门资金,依靠居民和社区自筹是杯水车薪。 这就造成了健身设施配置越多后期维护管理费用越高的局面,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着城市社区健身设施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因此,政府加大对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维护保养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财政供给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体育市场与社会力量为主的多主体公共体育资金供给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有机的协作和互补,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水平。重视社会化的资金来源,鼓励个人、集体与社会投资合办体育场所,提供更多免费服务或定期提供免费服务活动场所。

(三)以方便广大民众为目的,科学选址,注重健身设施配置的布局,加强管理力度

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使用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需求。调查表明,参与健身活动居民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健身时间多在早晨和傍晚,青少年群体活动多选择室内场所。尽管不同人群活动时间和地点有差异性,但却有一种相同的倾向性是优先选择离家距离近的体育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健身设施配置的选址除了要考虑到建设在离居民聚集区近的地方外,还需要考虑到便于公众使用,以及周边环境适合锻炼等因素。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数量。

(四)注重场地类型建设,合理搭配,提高体育设施建设使用实用性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必须以满足全民健身需求为工作中心,注重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满足社会大众健身的多元化需求。

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强身健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而促使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引导民众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健身设施配置应合理利用空闲场地,根据人体锻炼的机理,合理搭配健身器材数量以及保证场地的平坦和舒适。器材种类全面,可操作性高。目前体育锻炼者在使用健身器材时多是模仿或者阅读器材使用说明书,对于器材的可开发功能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挖掘,这势必影响了居民活动积极性。所以,在建设健身场所时应在符合居民健身要求下,从方便居民健身出发,从健身的多功性能和实用性出发,充分考虑各类健身场所的后续使用和维护等问题。

(五)政府职能部门理清各方的权责界限,提供公共产品及其公共服务,开放公共体育场馆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势在必行。针对资产性质多元化,以何种方式调动开放,需要政府部门深刻挖掘。毫无疑义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提高场馆利用率,利国利民。政府职能部门鼓励个人和集体投入资金进行非营利性模式运营,补给资金,引导合理收费,使当事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引导市民更好地利用各类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体育资源,使市民的选择更趋多元化。同时,制定明确的量化资费标准,充分考虑老百姓健身消费承受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够充分享受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做到将社区体育设施规划纳入城市体育发展规划,使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走产业化的道路。

三、结语

城市社区健身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需要系统而长期的规划和建设。“我国城市社区健身设施规划和建设”理念的建立,无疑是对全面健身系统理论的一个突破。它在继承各类城市发展理论优点的基础上,注重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资源这一特殊资源的关注,解决了诸多健身设施配置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建设的长远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创新的视角实现了全面健身设施配置长期的社会效益并带动全面健身的可持续发展。

[1]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三级)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概况[EB/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4/12261c22155-26281008.html.

[3]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41308/n41323/n41345/n41426 /n42527/n42632/171416.html,2002-12-6.

[4] 宫晓丽.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

[5] 红学.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

[6] 新光.下一个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体育学刊,2009(6).

(责任编辑:董红克)

StudyontheConstructionofCityCommunityFitnessFacilitiesSysteminChina

ZHU Shu-ling

(DepartmentofPE,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450046,China)

To deal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national fitness system has become a major work of sports reform in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system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diversification sports service syste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It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goal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national fitness;sports facilities,service system

2014-09-06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QN-358)

朱淑玲(1974—),女,山东高密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部副教授。

D669.3

: A

: 1008—4444(2014)06—0062—03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器材全民
全民·爱·阅读
比亚迪集团扶贫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可持续全民医保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