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的审美特征

2014-03-29李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石室哥特式教堂

李孟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510000)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的审美特征

李孟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510000)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一座纯花岗岩建造的哥特式教堂.它是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1863年到1888年建造的.石室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但又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它宗教象征意味浓郁,是广州地区天主教徒举行主日弥撒的地方.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排水兽头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位于广州一德路,它东西宽32.85米,南北长77.17米,高57.95米,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一座由纯花岗岩建造的哥特式教堂.该教堂在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又称石室圣心大教堂,或耶稣圣心堂.这座教堂既体现了中国在近代被侵略的历史,又见证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1996年,国务院宣布广州石室天主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以哥特式风格为主,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体现中西文化交流

石室天主教堂建造于1863-1888年,属于中国近代早期的教会建筑.虽说天主教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在岭南地区活动,也兴建了一些教堂,但是在近代早期,这种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格格不入的.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许已经意识到这种文化差异给中国人带来的不舒适感,然而却无意更改.董黎教授在《岭南近代教会建筑》中这样说道:“近代入华的西方传教士本来就以拯救灵魂的上帝使者自居,根本无意正视或迁就中国文化.传教士们每到一地,首先谋求的事情便是建一座西方高直式教堂,使其成为传教布道的活动中心……”[1]在传教士心目中,成功地修筑一座天主教堂,就意味着这里成为“神的领地”.所以中国近代早期的天主教堂,都是极为典型的哥特式.不过,由于建造的地点改变了,教堂建筑也不得不吸收一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石室天主教堂是近代早期教会建筑的代表,其中西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石室天主教堂是由法国工程师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人完成的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是由法国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派遣的明稽章担任监牧统筹,由法国工程师南莘(Nancéen Léon Vautrin)担任设计师而建造的.但它又是由中国石匠蔡孝指挥完成的,其中凝结了中国建筑工人的心血.对于一位西方人来说,有机会修筑教堂,无疑是一种荣耀和功德,但是对于饱受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来说,却未必如此.1883年12月,法国侵略中国传统属国越南,挑起中法战争(1883-1885).因此中国石匠在建造这样一幢天主教堂的时候,心理上或许是十分矛盾和沉重的,他们一方面忍受着西方咄咄逼人的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西方文化的先进性.正如唐孝祥教授在《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一书中总结的:他们“从原来对西方建筑样式的漠视、对西方建筑技术的无知、对西方建筑材料的陌生和对西方建筑文化的鄙夷,变为后来对西方建筑材料、技术、样式的好奇和了解及对西方建筑文化的正视和关注,其结果则是实现了建筑文化心理由封闭到开放,由抗拒到接触,由孤傲自大到理性反省的调适和转变.”[2]

1.2 石室包含了哥特式教堂的全部要素,但是又显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是天主教堂典型的建筑形制.教堂气势磅礴,墙体庄严稳重,玫瑰花窗玲珑剔透,双尖塔直插云霄.层层内收的透视门,有着优美简洁的线脚,仿佛引领着信徒进入天主的圣殿,感受天主的召唤.教堂内两排修长俊逸的哥特式束柱,直通十字交叉拱的顶面,给人以高、直、尖、挺之感.中殿高28米,空间疏朗而肃穆,人处于其间,深感自身的弱小和天国的浩淼,从而全身心地依附于上主和教会.每当信徒在天主教堂中进行主日弥撒的时候,赞美上主的歌声在高大的空间中回荡,声音丰满洪亮,崇高之感油然而生.教堂外建造了许多的飞扶壁、小尖塔和小尖亭,它们既有力学上的支撑作用,又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和宗教意味,使得整座教堂严谨、端庄,却又不失活泼纤巧.

不过,广州石室天主教堂也呈现出一些中国建筑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1)西方的天主教堂通常主正面朝西,而广州石室天主教堂主坐北朝南.从1906年拍摄的照片看来,石室天主教堂背靠白云山,面朝珠江水,与中国传统建筑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念如出一辙.

(2)西方教堂的屋顶采用木桁架,而石室天主堂的屋顶则采用中国人熟悉的抬梁式结构.不过百年以来风雨侵蚀,屋顶破损严重.1928年,教堂屋顶发现白蚁,就将木结构天面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教堂木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花窗.比如教堂的气窗采用了传统的满洲窗和菊花图案,而木门上则雕刻着中国传统的梅花迎春图、富贵平安图和长久平安图.

(4)石室教堂没有使用水泥,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桐油糯米石灰浆砌成的.“该灰浆砌筑物既防水又坚固而有韧性,历久而强度不减.”[3]

(5)排水兽头糅合了法国的滴水嘴兽形象与中国传统的石狮子形象.

在石室教堂的屋檐部位,设计雕刻了三十多个排水兽头,作为教堂屋檐排水系统的装饰性构件.它们方脸小耳,束肩前探,怒目圆睁,为哥特式教堂平添了一些诡异与神秘.关于石室教堂的排水石兽,中国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排水石兽就是中国传统的螭首散水;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排水石兽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石狮子的形象,持这种观点的是吴庆洲教授.

先看螭首散水说.《百年圣殿展雄姿》是这么形容的:“这种石兽是中国建筑中使用的排水神兽——螭首.民间传说龙生九子,螭首为第五子,它的嘴特别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善于吞江播雨,负责排去雨水,在建筑上用作排水口装饰,称为‘螭首散水’.”[4]但据笔者观察,石室天主教堂的兽头形象与中国传统的螭首相去甚远,不似中国传统的螭形.

在中国古代,螭的形象为色黄、无角,是龙的一种.东魏、北齐时,已有魑首作为建筑构件.到北宋时,螭首作为宫殿殿阶的装饰,已经成为一种定制.明代规定散水螭首为皇家御用,是封建等级的象征.如北京故宫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上就有大小螭首共1142个,它们眦牙翘颚,勇武有力,下雨时会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象,非常壮观.

但是,从现存诸多实例看来,螭首散水一般只用在皇室建筑中,而近代早期来华的法国建筑师多在沿海通商口岸活动,不易得见.何况,中国真正具有排水功能的螭首全部用于台基,而不是屋顶.而石室教堂的排水兽头却全部用于檐口,通过尖亭、飞扶壁将雨水导引到兽头排出,与法国天主教堂的排水系统十分相似.所以笔者认为,广州石室天主教堂的排水兽头其实并非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螭首散水,而是来源于法国天主教堂的屋顶排水装饰——滴水嘴兽gargouille.

Gargouille是一种四足翼龙,传说生活在法国塞纳河中,惊吓过往船只,并造成河水泛滥.鲁昂的大主教圣罗文(Saint Romain)以十字架驯服了翼龙,并引到城镇中将它屠杀.翼龙尸首随后被焚烧,但其头颈部位却不能焚毁.于是人们把它悬挂在教堂之上,见证上主的全知全能.到13世纪时,Gargouille的形象就被普遍用作天主教堂的滴水嘴兽,十分狰狞可怖.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圣丹尼斯大教堂,都可见到Gargouille的石雕,它们都是圆形兽头,两耳竖直如猫耳,爪子强劲有力,贴于身体两侧,一些翼龙还雕有翅膀.不过法国人在雕琢滴水嘴兽的时候,并不仅限于四足翼龙形象,很多形象都会被采纳.从结构上看,法国滴水嘴兽主要是在背部留有凹槽,将水导引到兽口处流出,与广州石室天主教堂的排水兽头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从形象上看,石室天主教堂的排水兽头又的确不似法国的滴水嘴兽,却很像中国的石狮子,所以笔者认为吴庆洲教授的观点确实有合理之处[5].石狮子与排水本无关系,而是建筑的守护神,在宫殿、寺庙、园林中都可随处可见.岭南地区也不少,如福建闽侯雪峰寺石狮、广东潮州寺庙石狮等等.近代法国传教士来到岭南地区,是很难见到皇室御用的螭首散水的,但石狮子却触手可及,于是就将方头小耳、怒目圆睁、眦牙裂齿的形象用在排水构件上.由于用作排水,石狮子原有的绣球、幼狮、左右顾盼的特征都去掉了.所以笔者认为,石室天主教堂的排水兽头兼备了法国滴水嘴兽和中国传统石狮子的特征,是两者的综合.

2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作为仍在使用的建筑,宗教象征意味浓郁

广州石室天主教堂是一幢仍在使用的历史建筑,置身其间你能够看到天主教徒如何忏悔,如何唱圣歌,如何领圣体,如何举行婚礼,一如一百多年前.于是石室就具有了浓郁的宗教象征意味.首先从它的奠基过程来看.广州石室天主教堂于1863年奠基,当时的主教明稽章分别从耶路撒冷和罗马带来一千克泥土,置于基下,寓意天主教滥觞于东方的耶路撒冷,而发展于罗马帝国.一直到今天,教堂正门入口处仍然保存了两块左右对称的花岗岩,分别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字样.

其次是石室的彩色玻璃花窗.教堂内的绘画,在中世纪和近代并不是单纯的装饰图案,而是传播天主教的绝好辅助教材.石室从建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原有的彩色玻璃已经破烂不堪,所以在2004年进行了修复.除了玫瑰花窗外,石室大部分花窗的外轮廓都采用合掌式,象征圣徒合掌朝拜天主.玻璃窗上的彩绘来源于《圣经》的旧约和新约,其中新约故事在首层,旧约故事在二层中殿之上.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旧约是对新约的期待预言,新约则是对旧约的实现和完成.”[6]旧约与新约的故事并不是按照次序排列的,而是按照“之”字形排列,寓意信仰的旅程必然经历崎岖和磨难.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表彰早期传教士在中国传播教义的光辉事迹,特别增加了方济·沙勿略、利玛窦等人的画像.一扇合掌式玻璃窗上左边绘利玛窦,右边绘徐光启,象征利玛窦与徐光启的深厚情谊.利玛窦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他在明末来到中国,曾在肇庆兴建“仙花寺”,后又游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翻译西方书籍,并借机传教.他与明朝的士大夫交好,其中一位便是徐光启.徐光启是中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农学家,在利玛窦的影响下,他受洗成为了一名天主教徒.玻璃窗上绘有他二人的画像,无疑是期盼以他们的威望感召中国人加入天主教会,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本地信徒的亲切感.

这些彩色玻璃绘画采用特殊的工艺制作,早上从教堂外面看,平淡无奇,然而一旦进入圣殿,殿外的阳光就会透过彩色玻璃投进来,使得彩绘的《圣经》故事格外绚烂夺目,并且在殿内形成红、黄、蓝、绿等各色变幻莫测的光斑,十分轻盈美妙.人在移步换影之间,如同沐浴在天国的光辉之中.而晚上的时候,殿内的灯光又会将彩色玻璃照射得透亮,从殿外观看,增加了几分神秘的美感.

综上所述,广州石室天主教堂是巴黎外方传教会在1863-1888年建造起来的哥特式建筑,但又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它是广州地区天主教徒举行主日弥撒的地方,宗教象征意味浓郁.

〔1〕董黎.岭南近代教会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33.

〔2〕唐孝祥.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0.

〔3〕吴庆洲.广州建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129-130.

〔4〕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广州教区.百年圣殿展雄姿——广州市石室天主堂总体维修工程专辑.广州:广州伟龙印刷制版有限公司,2009. 88.

〔5〕吴庆洲.广州建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130.

〔6〕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天主教广州教区.窗棂上的圣经故事——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文化释义.广州:广州市中天彩色印刷有限公司,2008.8.

TU-86

A

1673-260X(2014)07-0088-03

猜你喜欢

石室哥特式教堂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石室花开队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日本列岛封土石室墓的展开与连云港石室墓
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封土石室墓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