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网络宣传工作创新研究

2014-03-29威,刘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工作

丁 威,刘 睿

(1.重庆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2.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关键转型期,而传统宣传工作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日益弱化使得传统宣传工作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阵地的积极作用,创新网络宣传工作平台以开辟宣传工作新阵地,把网络打造成为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新高地。

一、网络宣传工作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现实工作、生活的每个维度,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未来宣传工作能否继续开疆拓土,不断赢得更多的力量。为此,宣传工作要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牢牢把握网络发展为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扩大宣传影响,团结更多力量。

(一)网络突破了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的时空限制,极大拓展了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平台,开辟了宣传工作的新时空

传统的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在工作时间、空间及传播的范围受到十分明显的限制。而当下的现代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的超越时空限制、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性的即时滚动播放,尤其是在如高速光纤等新材料科学支撑下的网络速度倍增式爆炸式地快速传播,使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能够实现不间断直线传播的常态化,从而完全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完全可以实现网络所及宣传所在。如微博用户过亿,数量之大,受众面之广,可以说是机遇无限,潜力无限,这在传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途径、手段、条件及常规的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都是无法达到的,所能够产生的宣传工作效果也是远远超过传统的宣传工作的,极大拓展了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平台,开辟了宣传工作的新时空。

(二)网络的互动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实现了宣传工作者与受众的互动,开辟了网络宣传工作和网络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网络的互动传播与交流使得我们传统的被动式“灌输”式传播方式演变为可以主动参与并互动沟通,进行思想交流,在不断的思想交流过程中传播宣传文化和精神,宣传我党宗旨和理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网民力量。例如在早期的网站bbs的自由交流版块和自由发言栏目里,及当下盛行的QQ、微信、微博中,广大网民可以围绕自己关心的时事热点、感兴趣的各种问题进行自由有序的发言,而网站管理员、网络相应版块的主持人、话题人、微博发起人、网络意见领袖及广大网民就可以及时跟进并进行互动交流,进行话题探讨、思想碰撞,更好的促进互帮互助和健康成长。这就为我们进行网络宣传文化的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传递、开展卓尔有效的宣传工作提供绝佳的机遇和广阔的天地。

(三)网络文化的丰富性极大增强了宣传工作的传播穿透力和宣传文化的感染力,增强了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网络内容形式丰富,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实时速递、实况直播等于一体,极大增强了我们传统宣传工作内容的吸引力;网络的现实虚拟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即时播发、实时速递”和无缝对接式循环传递、发酵、聚变式的传播效果,极大增强了网络宣传工作和网络宣传文化的传播时效及时性和鲜活的动态性、广泛多维度的参与性,效果非凡。如一些高校或地方的宣传工作网络论坛中设置的民主交流、文化广场、宣传春秋、宣传之声、政协建言等专栏版块或网站、微博等,广大网络宣传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好、兴趣等自由选择参与不同微博和栏目、版块等进行浏览与互动交流、视频评论、话题讨论、主题建言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增强了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了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网络宣传工作创新面临的新挑战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灵活多变对宣传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工作形式、方法、理念带来新挑战

传统的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多为一方主导、对方接收式的,例如集中学习、主题宣讲、电视直播、广播评论、座谈、走访、讨论、黑板讲座等方式,这些方式直观性强,互动效果好。虽然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更为现代化、更为被大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时代,其作用是否依然如初,效果如何,难以断定。从现实来看,传统的这些方式对受众而言,其感受是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内容多对有利信息的陈述传达多于对不利信息的分析判读,对事后的宣传总结多于事先的梳理引导。尤其面对网络时代的知识文化水平、认识研读能力日益加强的网民群体智慧而言,很少真正地做到考虑宣传对象的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宣传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到抑制,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效果日益衰减。所以,当我们面对时下瞬息万变、发展迅猛、信息喷张式传播的虚拟网络,尤其是面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甚至突发事件不断发酵、深化发展而不受传统手段所掌控时,我们的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工作开展的方式、操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形式,如何适应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网络新时空,如何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以人为本且易被广泛接受进而取得实效并适合时代要求,就是新时期我们开展宣传工作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网络信息内容丰富、庞杂对宣传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工作内容带来新挑战

网络世界和网络知识容量之大,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全部内容的集散地,人类全部文化的大仓库,而且网络是一个看不见的无边世界,网络的这种特性必然导致其是一个各种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价值、不同观念汇聚、碰撞、交织的大会所,多元性、复杂性、不可控性、难测性都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党的宣传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工作内容具有先进性、主导性、反复性、长期性、可控性、确定性、包容性等特点,而网络在传播人类文明成果、各民族优秀文化、世界先进思想、各国先进科技和知识、发明成果等一切真善美的内容时,也在传播颠覆国家、鼓动分裂、宣传战争、危害环保、网络犯罪、黄赌毒等等不良信息内容。尤其是敌对势力妄图借助网络无序传播不良信息对他国或地区、民族进行政治渗透、国家颠覆、民族分化等,并不断借助网络传播各种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价值观念、以及精神垃圾、文化垃圾、心理垃圾充斥网络,使政治意识淡薄、精神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难辨是非的网民难以抵御从而反为其害。这对世界各国网民都是如此,尤其是分化、分裂等负面价值观的传播扩散对我国以团结为主要基点的宣传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而且这一挑战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十分艰巨、复杂和长久的挑战。

(三)网络信息的破坏性对宣传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工作效果带来新挑战

网络信息的庞杂使得颠覆国家、鼓动分裂、宣传战争、危害环保、网络犯罪、黄赌毒等等不良信息,尤其是各种不同的甚至极为反动的意识形态的信息超越了时空的障碍,在网络里自由穿越、任意游走,而且对政治意识淡薄、精神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难辨是非的网民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使得这些网民越来越走向我们团结统一的宣传工作的对立面,极大破外了我们宣传工作得来不易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为代表的网络负能量在网络世界肆意散布的西方所谓的人权价值观念、西方政治体制优越、西方政党制度、民族政策的优越等不合实际、不尊重我国主权的负面价值观,鼓吹台湾独立、新疆恐怖活动、西藏独立、民族分裂等等,破坏我们宣传大局,使得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网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日趋西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等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下降甚至沦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的追随者和新时代的网络汉奸,这些网民都成为我们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效果的抵消者甚至直接破坏者。虽然我们在网络管理方面也一直摸索并总结了一定经验,但面对无法有效掌控的网络世界,尤其面对难以及时掌控的网民群体或个体,网络谣言、网络台独、网络分化、网络分裂等问题的处理应对效果远不如传统宣传,是我们的软肋之一,更是我们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严峻挑战之一。

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新宣传工作平台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曾指出,要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尤其是面对网络的国际化背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新宣传工作平台,占领宣传工作新阵地。

(一)创新宣传和宣传文化传播新方式,实现宣传和宣传文化进网络,开辟网络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新维度

“宣传工作网络化”是一项全新的实践和探索,在实践中,可以尝试建立面向宣传工作人员的“网络宣传工作平台”,该网络平台提供一个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学习交流和工作平台。其中,诸如“党员教育专栏”、“宣传理论学习专区”和“宣传工作实战”、“宣传文化交流”等学习交流平台给宣传工作人员提供大量详实丰富的学习、工作资料,同时还应该包括大量的文字资料、理论学习资料、视频资料、工作讲座资料、专题图片资料、宣传文化资料等,通过这些生动而丰富的宣传资料积极推动宣传工作干部和工作人员学习充电,从而打下开展宣传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提炼创新宣传工作的好经验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先进理论研究模式,升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的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理论成果,并用这些宣传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实践,不断探索和开拓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新局面。

(二)创新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队伍建设,实现宣传队伍建设进网络,占领网络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新阵地

曾有人指出:“网络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占领”。同理,网络阵地,宣传队伍和文化不占领就会被反宣传势力和文化侵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网上宣传工作阵地,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工作,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强调,我国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为此,我们要加快建立一支既懂宣传又懂网络技术,政治立场坚定、创新能力强的包括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组成的新型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工作队伍,使这支队伍做到“高效精干、立场坚定、德才兼备、能征善战”,积极开展网上作战,开展网上宣传,进行网上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工作管理,把握网上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动权,占领网上宣传工作阵地。

同时,可以创新宣传队伍机构建设模式,实现宣传队伍建设进网络。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采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及先进软件,开辟如“网上宣传互动平台”、宣传工作QQ群等宣传队伍工作平台和机构,成员可在网上直接对话、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和经验,交流和开展宣传工作等,实现宣传队伍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而使流动的宣传工作队伍能够及时地通过网络开展日常的和突发的网络宣传工作和网络宣传文化的传播工作。

(三)创新网络宣传工作监督模式,实现宣传工作监督进网络,彰显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正能量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接受广大的宣传对象的监督,发现解决更多工作的问题,推进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网络具有开放性,我们传统的宣传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宣传文化传播又有时空限制,而利用网络开展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活动,就增加了相当的透明度,广大群众尤其是宣传工作对象尤其是我们宣传统战工作的重点团结对象如民主党派成员、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党外知名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可以不定时、不定点地参与对我们宣传工作队伍和工作内容、方法、效果的评议监督。这种监督既是我党优良传统的体现,也是宣传以诚待人的体现,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广大宣传对象的联系,提高宣传工作效率,从而避免和减少不良现象的产生和传播,进一步扩大宣传工作成果。可以在网上设立公告栏,将宣传工作新情况及时在网上公示,广泛接受监督,通过留言板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交流互动,促进工作。同时,宣传工作干部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思想汇报放到“宣传工作网络”中的“宣传专栏”,供大家学习交流,并听取其他同行的意见和群众尤其是宣传对象的监督,取得宣传对象更多更大的支持,彰显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正能量,从而不断推进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步步向前。

(四)创新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管理方式,实现宣传管理工作进网络,展示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新风貌

首先,要创新宣传工作信息管理方式,实现宣传工作信息管理进网络。可以通过开通内部宣传信息平台和系统来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做到宣传工作信息交换及时互动,及时传递各类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信息资讯,在第一时间内把中央宣传工作精神传达至每个宣传基层队伍和每位宣传工作干部。

其次,可以开发宣传工作干部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每个党委建立一个数据库,自我管理,自我维护。另一方面,数据录入后,各党委宣传部可随时将转入或转出的宣传工作干部从数据库中删除或录入,特别对如流动宣传工作干部的就业、组织生活方式、联系方式等,通过网络即时统计,基本实现宣传工作干部的动态化和网络化管理。

再次,还可以创新组织生活管理模式,实现宣传工作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组织生活进网络。宣传干部和工作人员多为党员,在网上过组织生活是打破传统组织生活方式的一种创新和突破。这种方式也是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适应形势的必然,一方面可以使宣传干部的组织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宣传工作信息的沟通和宣传文化资讯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将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无限外延,使在外学习、工作的宣传工作干部也可通过网上支部等组织形式与同一支部或部门、单位的宣传工作成员进行各种党内交流、学习活动,包括工作汇报、主题学习、民主评议、专题培训、组织选举等;三可以使长年驻扎在外开展工作的的宣传工作干部通过网络同宣传工作机构和宣传文化组织保持实时联络,有自己的“网家”,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但要做到宣传工作资料和学习材料严谨周密、详实多样,可以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灵活方式,从而丰富宣传工作内容和宣传文化内容,展示宣传工作和宣传文化传播的新风貌。

[1]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4-02/28/c_133148804.htm,2014-2-28.

[2]马利.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时代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11-27(07).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htmlfile/moe/s6636/201207/139888.html,2000-09-22.

[4]卢丽娜.积极创建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 [N].大众日报,2002-08-21.

[5]王振国.对加强网络宣传和舆情监管工作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3-S2:51-52.

[6]丁威.网络建设 创新党建工作的时代诉求[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2):64-66.

猜你喜欢

文化工作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