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的人际功能
——以哈代《远离尘嚣》为例

2014-03-29孙小孟

关键词:情态人际语篇

孙小孟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论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的人际功能
——以哈代《远离尘嚣》为例

孙小孟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模糊限制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语言学框架下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经从语义学拓宽到语用学、二语习得、翻译学、篇章学等。文章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理论和人际功能理论,分析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特有的人际功能,表现在塑造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反映角色关系、表达人物情感和作者态度、凸显写作意图等方面。

模糊限制语;人际功能;文学;语篇;《远离尘嚣》

一、引言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学就是基于对语言的这一基本属性及其相关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限制语因其语用功能的优势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Skelton所言:“没有模糊限制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语言”[1]。自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考夫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2]这一概念以来,学者们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经历了从逻辑到语义,再到语用功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进一步丰富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范围。主要依据语用学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从语用功能的视角研究模糊限制语如何作为交际中的语言策略来实现交际目的,及其在政治、科技、商贸、法律、学术、外交等各种语类中的语用功能。然而,对文学作品中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人际功能的研究却鲜有涉足。本文将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理论和语言的人际功能理论,研究模糊限制语在文学作品——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远离尘嚣》中所体现的人际功能,进一步丰富、深化人际功能理论和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范围,从而更深层次地解读、欣赏文学作品。

二、理论依据

(一)模糊限制语与情态的接界面

模糊限制语和情态属于语言学两个不同的范畴,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二者的研究也是分开进行的。但是,从二者的起源、定义、研究方向和功能来看,二者有极大的相似性。首先,模糊限制语和情态都起源于逻辑学,前者从模糊语义、模糊逻辑的角度对语义进行限定,后者是在模糊逻辑当中对命题的真假值进行程度上的界定。二者都强调了对命题或语义范围的限定性。其次,学者们对模糊限制语和情态的定义具有很大的重叠性。虽然众多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和情态分别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是,对情态的定义,大多数学者都持有的相同观点是“情态反映了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态度和看法”[3]。从模糊限制语的多种定义中,我们发现一个大家公认的核心观点是模糊限制语反映了说话者的主观认识和对事物的判断。从上述两者的定义观可以看出,模糊限制语和情态简直是同义复数,两者具有兼容性与重叠性,都属于语言的认知性资源。再者,尽管语言学界到目前为止对模糊限制语和情态还没有做出统一的分类和范围的界定,但从目前学者们[4]-[5]对二者范围的界定和分类情况看,表示情态意义的词语和表达都是模糊语,大部分是模糊限制语。而且,由于模糊限制语最初就是指用来改变模糊语义的隶属度或使精确语义模糊化的词语或表达,突出了其限定和划界功能。从情态类型(type)、情态取向(orientation)、情态隐喻(modality metaphor)和情态值(value)构成的整个情态系统的内涵看,无论是经常性(usuality)与可能性(probability)的大小还是义务与意愿的高低,不管是主客观取向的显隐还是情态赋值的高低主要都是通过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来实现的。因此,模糊限制语与情态是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模糊限制语是情态的语言构建手段”[6]。

(二)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把语言的元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具有描述人类各种活动或经历(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语言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讲话者如何组织信息、构建语篇。”[7]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情态、语气和评价系统来实现,情态是实现人际功能的主要语义载体。而情态语义又是通过模糊限制语得以体现。因此,可以认为人际功能能够通过模糊限制语来实现。

从人际功能的社交性、情感性和权势性这三个次范畴看,人际功能既包括对话者之间的社会交际、人物关系,又包括交际者之间的情感、态度和动机,还涉及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地位和权势关系等。目前学者对模糊限制语人际功能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语用学会话含义理论,结合合作原则,面子准则,礼貌原则等理论研究模糊限制语在各语类(genre)中所实现的人际功能。在不同的语类中,人际功能的三个次范畴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一般的会话中,模糊限制语用来实现含蓄、委婉、礼貌、客气的功能[8],凸显了人际功能的社交性和情感性。在学术和科技语篇中[9]-[10],模糊限制语可以使作者观点客观化,实现论述和命题的商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突出了人际功能的社交性和权势性。在法律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用来实现自我保护、澄清问题、缓和语气和选择恰当词语等心理需求[11],强调了人际功能的情感性和权势性。在政治、外交和新闻语篇中[12],模糊限制语则是作为交际策略以实现礼貌、委婉、商讨、迂回,增强话语的可接受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和灵活度,避免承诺和责任等目的。强调了人际功能的社交性。在文学语篇中[13],模糊限制语主要用来体现人物间的权势关系。

因此,可以看出人际功能是应用广泛、充满活力的功能,在社会交往中人际意义非常丰富,它随语境的变化、语篇目的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对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的人际功能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下文我们将结合文学语篇的特点,对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的人际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三、模糊限制语在《远离尘嚣》中的人际功能

高尔基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现象的思维过程”[14]。作家进行文学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而形象思维始终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感情。作家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带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既表意,又传情。文学中的语言总是从某个人的视角讲出的——隐含的作者或叙事者、或人物,也许兼而有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语篇又可以看作一个交际事件,关注作者、叙事、人物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语言中的人际特色。因此,我们在分析文学语篇中人际功能的时候既要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情感,也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体会作者的态度和动机。基于文学的这一基本特征,模糊限制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人际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

在《远离尘嚣》中,哈代对女主角芭丝谢芭·埃弗登的成功塑造离不开模糊限制语的功能。(以下引文中加下划线部分是模糊限制语)例如:

①She was not a shy girl by any means;it was merely her instinct to draw the line dividing the seen from the unseen higher than they do it in towns.[15]15

②She simply observed herself as a fair product of Nature in the feminine kind.[15]4

③The self-consciousness shown would have been vanity if a little more pronounced,dignity if a little less.[15]15

④She often performed actions of the greatest temerity with a manner of extreme discretion.Many of her thoughts were perfect syllogisms;unluckily they always remained thoughts.Only a few were irrational assumptions;but unfortunately,they were the ones which most frequently grew into deeds.[15]117

高情态值的模糊限制语not……by any means和merely突出了芭丝谢芭·埃弗登的身世和性格:她虽来自平常的农村,但却有着姣好的容貌和强烈的个性。她绝不是个一般农村内敛、怕羞的姑娘,仅仅是因为她自尊的本能让她的穿着得体,胸前的衣领既不像其他农村姑娘那样密封,也不像城市姑娘那样开放。她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是那样独特,如果再过分一点点(if a little more),就是虚荣,再少一点(if a little less),就可以理解为自豪。她常常(often)把极度(greatest)冒失的行为以极尽(extreme)谨慎的方式表现出来。她的很多(many)思想都具有完美(perfect)的逻辑性、推理性,可惜的是,它们终究都保留在思想的层面,没有付诸行动。不幸的是,她思想中那仅有的少数(only a few)鲁莽、不理智的猜测,却总能(most frequently)上升为实实在在的行为。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组中、高量值的模糊限制语成功地刻画了芭丝谢芭自重、高傲、谨慎而又冲动的矛盾性格。试想,如果去掉这些模糊限制语,芭丝谢芭的形象将不可能这么真实、丰满、生动而意蕴无穷,也就失去了小说创作和人物的魅力。

(二)反映角色关系,表达人物情感

如果说塑造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基础,那么角色关系和人物情感的成功再现则是文学作品的支柱。要用文字来真实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复杂、多变、含糊、抽象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特征,离不开模糊限制语的功劳。因为,模糊限制语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是非之间的度进行限定。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使语言更贴切,更具体地表达人物之间悲喜、爱恨的情感纠结。哈代就是一个能够成功运用模糊限制语来反映角色关系,表达人物情感的高手。下面是芭丝谢芭和老威廉的两段对话。

⑤‘Would you repair the old wrong to me by marrying me?’

‘I can’t say.I shouldn’t yet.At any rate.’

‘But you might at some future time of your life?’

‘O yes,I might at some time.’[15]318

⑥She breathed;and then said mournfully:‘O what shall I do?I don’t love you,and I much fear that I never shall love you as much as a woman ought to love a husband.If you,sir,know that,and I can yet give you happiness by a mere promise to marry at the end of six years,if my husband should not come back,it is a great honor to me.[15]319

年轻的芭丝谢芭因为一时头脑发热在情人节前夕写给老威廉·伯德伍德一封情书,后者视以为真,向其求婚,却遭到拒绝。芭丝谢芭嫁给中士特洛伊。后来,在芭丝谢芭的丈夫失踪并被传淹死的八个月后,虽然没有看见尸体,威廉·伯德伍德仍然坚信特洛伊真的死了,并再次向芭丝谢芭求婚,以上便是求婚的对话。威廉·伯德伍德用了非常委婉的模糊限制词would,might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忐忑与不安。而芭丝谢芭却用了中、高值模糊限制语can’t,shouldn’t yet,at any rate向威廉·伯德伍德的求婚作出了回绝。从二者对模糊限制语的选择上,读者可以感受到威廉对芭丝谢芭执着的爱和芭丝谢芭不爱他又觉亏欠于他的真实感情。所以在第二轮对话中,芭丝谢芭用了低值模糊限制语I might at some time对老威廉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给予安慰和希望。不久,当老威廉再次请求芭丝谢芭承诺嫁给他时,芭丝谢芭又用一连串的高值模糊限制语much fear,never shall,as much as,ought to,should,mere等非常直接地强调了自己内心对老威廉无一点爱慕之情,即使嫁给他,也是出于自己对他的愧疚,最终不会给他带来幸福。正是有了这些模糊限制语,才将老威廉和芭丝谢芭这种畸形的关系和矛盾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远离尘嚣》的另一条情感线是盖伯瑞尔·奥克和芭丝谢芭奇特的关系。盖伯瑞尔曾向不名一文的芭丝谢芭求婚无果,不久,因为毫无经验的牧羊犬狗把羊群逼上了绝路,全部坠崖而亡,他破了产,靠沿路打工维生。芭丝谢芭则继承了去世叔父的牧场,偶然和命运点燃了一场大火,盖博瑞尔救下了芭丝谢芭的麦子,一对劳燕分飞的男女又被牵在了一起。以下是作者对他们见面时的心理描写,也用了大量模糊限制语来描述,以更贴切地反映二者的关系和彼此的感情。

⑦Bthsheba withdrew into the shade.She scarcely knew whether most to be amused at the singularity of the meeting,or to be concerned at its awkwardness.There was room for a little pity,also for a very little exultation:the former at his position, the latter at her own.[15]43

⑧With an air between that of Tragedy and Comedy Gabriel returned to his work.[15]17

模糊限制语scarcely,whether most to be,or to be突出了芭丝谢芭此时此刻的矛盾情感:是该高兴,还是该感到尴尬。她的内心像个翻倒的五味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再次遇见眼前这个向她求过婚而现在如此落魄的男人,她还是有些高兴,并对盖伯瑞尔的霉运有点(a little)同情。同时,因为自己当初拒绝他的求婚,再次见面,不免尴尬。夹杂着的也有对自己好运的一点点(a very little)得意。从中读者可以认识到至少芭丝谢芭是有点喜欢盖伯瑞尔的。作者对盖伯瑞尔内心情感的描述很简单,模糊限制语between…and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盖伯瑞尔此刻喜忧参半的心情。悲于自己的破产,喜于再次见到芭丝谢芭,并有机会留在她农场里工作,能够经常看见她,就知足了。从中,读者也感到某种期待,冥冥中猜测着后文情节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要归咎于模糊限制语在此处的恰当使用了。

(三)表达作者态度,凸显写作意图

人际功能的框架应该是“认知性的、评价性的和互动性的”[16]。所以说“人际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互动、商榷和取得一致,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并试图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动”[17]。作家写小说的目的,就是要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传递给读者,借助小说中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单声独白(叙述人话语)和人物话语来表达自己的主观和客观态度,积极和消极的评价,从而实现写作意图。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就是借助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反映他对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态度和评价。下例清楚阐释了他如何选择模糊限制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实现写作意图。

⑨People always say that—and we know very well women scarcely ever jilt men;it is the men who jilt us.[15]83

⑩It appears that ordinary men take wives because possession is not possible without marriage, and that ordinary women accept husbands because marriage is not possible without possession;with totally differing aims the method is the same on both sides.[15]116

⑪It may have been observed that there is no regular path for getting out of love as there is for getting in.Some people look upon marriage as a short cut that way,but it has been known to fail.[15]29

维多利亚时代是男性至上的社会,妇女普遍受歧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伦理道德、宗教法则和社会舆论片面强调妇女的道德义务,全然漠视她们的情感权利。模糊限制语people always say, we know very well从大众整体的视角揭露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当时的已婚女人是丈夫财产的一部分,所以哈代认为婚姻让女人变成男人的私有物。而普通女人也只有允许自己被男人占有,才可能(possible)获得婚姻,找到命运的依靠。哈代以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当时婚姻的本质:男女怀着决然不同的(totally differing)目的,共同选择了婚姻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即便如此,也不难看出女人的卑下地位,毕竟,男人可以轻易抛弃她们,反之,女人则不行。因此,人们发现(It may have been observed),对于男人来说,婚姻可以作为得到女人或爱的捷径,但是对于女人来说,想要摆脱不幸的婚姻,却没有法律保护,无路可走,人们公认(It has been known)那是徒劳的,行不通的。哈代选择大量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更加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凸显写作意图,强调处于社会边缘屈辱地位的妇女除了忍受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揭露和控诉维多利亚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反人道、反人性的本质,取得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正常而普遍的语言现象,在限定语义的同时,也承载了超出语义范围的信息,在不同的语类当中实现多种语用功能。因此对模糊限制语的理解也是一种认知行为。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理论,从人际意义的角度研究模糊限制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发现其具有塑造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反映角色关系,表达人物情感,凸显作者态度和写作意图等人际功能。把模糊限制语与人际功能相结合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语用能力与提高作品欣赏水平。

[1]Skelton J.Th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hedges[J].ELT Journal,1988(1):37-43.

[2]Lakoff 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1972(8):183-228.

[3]Lyons J.Semantics(Vol.2)[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452.

[4]Prince E F,Bosk C,Frader J.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Pierro.R.J.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C].New Jersey:Ablex Printer,1982:83-97.

[5]Hal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Edward Arnold Ltd,2000:81-91.

[6]康响英.模糊限制语与情态系统的界面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70-74.

[7]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58.

[8]李佐文.试论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5-8.

[9]黄小苹.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85-88.

[10]杨慧玲.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84-87.

[11]崔凤娟.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性[J].山东外语教学,2012(4):42-48.

[12]张美玲,于江强.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的文体功能[J].语文学刊,2008(1):84-86.

[13]康响英.论模糊限制语在《讹诈》中反映的人际关系[J].外语学刊,2008(1):41-44.

[14]黎千驹.实用模糊语言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0.

[15]Hardy T.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M].New York: Bantam Books,1982:4-319.

[16]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9.

[17]裘燕萍.语篇目的与人际意义的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6):103-106.

责任编辑:黄贤忠

On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Hedges in Literary works——A Case Study of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ed

SUN Xiaome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Chongqing 402160,China)

Hedges are widely used and have significant pragmatic value.Studies of Hedges/hedging from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have covered the fields of semantics,pragmatic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ranslation and texture,etc.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modality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in systemic function linguistics,analyzes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hedges such as portraying characters’personality,reflecting character relationships,indicating speakers’emotion and author’s attitude as well as conveying author’s attention in literary works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ed.

hedges;interpersonal functions;literature;texture;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ed

H315.9

A

1673-8004(2014)04-0065-05

2013-12-30

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文学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研究”(项目号:Y2013WY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孙小孟(1979-),女,山东威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情态人际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