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学本科生中实施身边榜样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2014-03-29汤雨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选树榜样同学

汤雨哲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建立在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和人际交往学学理基础上的榜样示范教育法一直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开展榜样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冲击,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弱化已经显现。在充满挑战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领域中,如何重建榜样示范教育的工作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大学生十分期盼的一项工作。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深入开展“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主题教育方案和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榜样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这种充分发挥大学生伙伴关系积极作用,用身边榜样教育活动替代传统榜样教育的创新之举,为新时期探索思想教育工作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证明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如何让榜样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身边榜样选树的类型、机制、标准是什么?榜样宣传途径与平台有哪些?榜样教育活动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一系列疑问,需要我们进一步调研和分析。本文立足于通过调查分析,从大学生伙伴关系中切入身边榜样的概念,求证身边榜样教育对促进学生成才成长的效用,并提出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榜样教育的有关范式,以期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设“在本科大学生伙伴关系中实施榜样激励的调查问卷”展开。研究对象为江苏省高校本科生,样本在211高校与非211高校中随机选择,涉及四个年级学生(见表1)。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40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1911份,有效率96%。问卷从5个维度进行设计,即调查对象的自然状况、对开展身边榜样教育活动意义的认可度、对身边榜样人物选树类型标准的关注度、对身边榜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方法的偏好以及对采用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的认同度。5个维度共22问,其中对采取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的认同程度为6问,其余均为4问。除自然状况的4问为连续题号外,其余18问均为不连续题号,自然状况包括性别、年级、成绩状况等,为调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提供基础。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关于大学生对榜样人物类型标准的认识

传统的榜样教育之所以效用弱化,关键在于当代大学生对榜样的认知发生了差异。了解大学生心中的榜样类型标准,是确保榜样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

在“大学生的伙伴关系主要有哪些?”调查中,认为是“同班同学”的占72.3%,“同专业同学”的占58.6%,“宿舍室友”的占87.9%,“社团中的社友”的占43%,“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占45.2%,“性格相仿的同学”占49.9%,有39.7%的同学认为“本校的同学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伙伴”,由此可见,目前在校大学生伙伴关系范围比较广泛。而在这些伙伴范围中,对“他(她)们身上有否值得学习的地方”的回答是:49.9%的人回答“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46.8%的人回答“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在大学生伙伴关系中实施榜样教育存在现实基础。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16.1%的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榜样人物是雷锋、孔繁森式的人物,有20.2%的学生接受像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式的人物,有33.3%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像大学生年度人物那样的榜样,有30.4%的学生愿意接受学校选树的各类优秀学生。由此可见:传统榜样人物在学生心中逐渐淡化,时代风云人物对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63%以上的学生乐于将大学生年度人物、校内典型等身边榜样作为可学对象。

对“在你看来,哪些人物可以成为你学习的榜样”调查中,问卷设计了2个多选题,选中率超过50%的有“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多才多艺的同学”、“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动手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同学”,其中“动手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同学”选中率最高,达56.3%。在列举的14类榜样人物中最受关注的3类人物排序为:“动手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同学”、“多才多艺的同学”、“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而“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排在第四位。通过对“目前,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选项统计发现,32.6%的调查对象最为注重“锻炼各方面的能力”,27.7%的调查对象是“把学习搞好”作为首要任务。

在榜样人物选树类型标准的认知方面,不同性别、年级、成绩状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统计数据表明:男生对时代风云人物的认可度同比高出女生8%(100个男生与100个女生相比,下同),而女生对大学生年度人物和身边榜样更为认可和关注,二者之和同比高出男生24%。不同年级之间对榜样人物的认可差异主要体现在:大一、大二、大四学生比较关注身边的榜样,大三学生关注时代风云人物比例最高。对成绩状况不同的学生而言,成绩优秀的学生最关注时代风云人物,成绩良好的学生最关注大学生年度人物和身边榜样。

在对身边榜样类型标准的选择方面,不同性别、年级、成绩状况之间同样存在一定差异。调查显示: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这一榜样类型,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女生选择率为21.5%,男生为16.5%,女生比男生高。而对于最关注的身边榜样人物类型,男生选择“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同学”最集中,女生的选择多为“多才多艺的同学”。不同年级的差异在于大二学生将“多才多艺”排第一,大三学生把“组织协调能力”排第一,而大四学生把“创新能力”排第一。不同成绩学生的差异在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最关注“考上名校的研究生”;成绩良好的学生最关注“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最关注“多才多艺的同学”;成绩差的学生最关注“创新能力强的学生”。

(二)关于大学生对身边榜样选树方法的认识

榜样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物作为榜样,而怎样选择与选择多少人物作为榜样是关键,这就需要了解大学生对榜样人物产生的途径和选树方法最愿意接受的方式。

根据统计数据,对于“榜样人物产生途径”问题,选择“由学校组织评选”的占26.7%,“教师指定”的占8.5%,“学生推荐评选”的占55.3%,“学生个人申报评选”的占9.5%,由此可见,学生希望榜样人物由学生推荐产生。而对于榜样人物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榜样是否一定全面发展问题,回答“数量控制,少而精,人物要全面发展”的占46.6%,“数量可以多一些,只要有闪光点就行”的占24.8%,“每个班、宿舍都可有榜样,只要有学习之处就行”的占27%,“身边有无榜样都一样,对大家都没什么影响”的仅占1.6%,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希望有榜样可学,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希望选树榜样的数量和质量要兼顾。在男女生差异性方面,榜样选树途径应由“学生推荐评选”,女生占30.3%,男生占25.1%。对于榜样人物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的回答,年级之间有一定差异。总的来说,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倾向于身边榜样可以多一些,而绝大多数大四学生认为应少而精。而不同成绩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成绩中等和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处处应有榜样”的比例较高。

(三)关于对开展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的认识

影响榜样教育活动实效性的直接因素是榜样教育活动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在校大学生对学校榜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的喜好是不同的。

调查结果表明,采取“有互动的访谈会”的形式是广大学生了解身边榜样的首选,占44.7%,其次是“个别交流交谈”占23.2%,选“小型座谈会”的占18.4%,而报告会最不受青睐,仅占13.7%。对于榜样人物如何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问卷通过“对于榜样教育活动,哪些途径对你可以有帮助?”进行了多选调查,有73.1%的人希望“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体会”,有50.8%的人希望“宣传他们的成就和成长经历”,有47.8%的人希望“经常性地让榜样人物走进大家的空间”,这说明广大学生最想知道的是“榜样人物的成功经验和体会”。

对于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的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成绩学生之间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女生比男生更乐于参加“有互动的访谈会”,女生占25.5%,男生占19.1%,而愿意接受“与榜样人物个别交流交谈”的,男生占14.4%,女生占8.7%;不同年级对这个问题的差异在于大四学生不喜欢“报告会”而乐于接受“个别交流交谈”;不同成绩对这个问题的差异在于成绩差的同学更愿意接受与榜样人物的“个别交流交谈”。对于学习榜样人物的途径而言,成绩优、良、中的学生均将“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体会”作为首选,而成绩差的同学则将“经常性地让榜样人物走进大家的空间”作为首选。

(四)关于开展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的效用评价

对于当前高校开展的榜样教育活动在广大学生中认可程度、产生的作用以及对选树身边的榜样人物是否认可,问卷设计了8个问题进行广泛了解。统计结果表明:81.6%的学生知道本校或本院开展了榜样教育活动,说明高校开展榜样教育活动的普遍性和学生的关注度较高;在榜样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成长作用方面,认为“很有启发,很有意义”的占36.2%,“有所启发,有所意义”的占57.4%,说明身边榜样教育活动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对于“在你的主要伙伴中,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否值得学习的地方”,回答“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占44.9%,回答“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的占46.8%,说明用身边榜样来教育引领的可行性很强;回答“若你的伙伴中出现了榜样人物,会主动联系他(她),沟通学习经验的”占48.1%,“会默默地学习他(她)的长处”的占47%,说明选树身边榜样人物的价值性很高;在伙伴群体中,回答“积极努力,力争成为他们榜样”的占51.6%,“有想成为大家榜样的冲动”的占35.2%,说明榜样激励存在内在需求和内在驱动力,开展榜样教育的必要性很大;88.7%的同学“非常希望”和“希望有一些可学的对象”,说明榜样教育活动需要有持续性;69.8%的同学认为选树的身边榜样能“更加努力,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说明教育活动中选树的典型总体素质过硬,但有25.3%同学认为他们“并没有主动帮助别人”,说明选树的典型在作用发挥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针对当前高校开展的身边榜样教育活动,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启示:

(1)身边榜样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榜样教育其局限性在于人物形象“高大全”,可敬不可学,可学又不可及。而从大学生伙伴关系中切入的身边榜样和大学生年度人物,让大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可信可学。因此,采取身边榜样教育法代替传统的榜样示范教育法在教育活动中收到了实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接受和欢迎。

(2)身边榜样教育活动在人物选树过程中必须把握方法上的科学性。身边榜样教育活动之所以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在于其人物选树过程较之传统的榜样教育方法上有较大的突破,一是人物选树注重类型的多样性和标准的生活化,如学业型、创新型、创业型、志愿服务型、孝亲型、社会公益型等等,人物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集体或团队,选树人物数量不受限,质量不苛求,让生活化、学生化的榜样人物走进学生空间;二是人物产生过程注重体验性,要让广大学生学榜样,就必须要让学生信榜样,而通过学生自己推荐评选出来的榜样才是最具有学习价值的榜样;三是注重内涵式人物的选树,身边榜样教育活动学的是“事”,而不是“人”,要避免选树人物无内涵可提炼,因为“成功的经验和体会”才是教育对象真正想要的。

(3)身边榜样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注意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告诉我们,身边榜样教育活动应分层、分类展开,不同性别、年级、成绩情况的大学生对榜样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从组织引导来看,男生在榜样教育活动中相比较要被动一些,需要多引导多组织。从榜样的类型选树来看,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多组织一些时代风云人物的学习介绍,对成绩良好和中等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更多接触一些大学生年度人物和校内各类典型人物。从榜样人物选树数量来看,面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典型人物可以多一些,面向大四学生的典型人物要少而精。从榜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来看,尽量少组织报告会,多组织一些有互动的访谈会,对大四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言,小型座谈会和个别交流更有教育意义。

实践证明,在传统的榜样教育陷入困境的今天,身边榜样教育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榜样教育的创新之路。本文仅对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的具体做法做了一个实证研究,证明了其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方法论中的问题。榜样教育的核心应是价值观问题,如何使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紧扣主题,把握方向,持续发展,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因此,身边榜样教育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1]朱宁波,袁媛.青少年道德榜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3(5):64-69.

[2]张玉新,纪乃旺.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现状及困境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35-36.

[3]林美.学校榜样教育低效的归因分析与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3(9):15-17.

[4]丁玲玲.榜样教育的困境和有效性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121-123.

[5]杨露.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98-100.

猜你喜欢

选树榜样同学
首发集团工会启动第四届“首发工匠”选树工作
做好劳模选树 激发奋斗力量——工会组织选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经验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选树先进典型的实践
“四步把脉”塑造先进典型——洛阳供电公司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的经验做法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