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4-03-29雷春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西胆囊炎柴胡

郭 凯 雷春燕

(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南 娄底 417000)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郭 凯 雷春燕

(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南 娄底 417000)

目的 探究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结合;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1],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85%~95%,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如伤寒带菌者。本病大多为慢性起病,为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覆发作而来[2]。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是右上腹部或心窝部隐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可有恶心,偶有呕吐。面对此种疾病,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以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与此同时,医师要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便减轻患者症状。现就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对其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7± 5.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0.4)年;观察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4.3±4.1)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2.7±0.5)年。临床表现[3]: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所有患者经CT和B超检查均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胆囊结石以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患者;④造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治疗,对产生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头孢他啶(Ceftazidime)4 g行抗炎治疗、肌内注射山莨菪碱(Anisodamine)8 mg行解痉治疗以及补液治疗等;此后对患者行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肝胆气郁型、气滞血瘀型、胆腑郁热型。肝胆气郁型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处方[4]:柴胡15 g、黄芩15 g、半夏10 g、白芍15 g、生姜15 g、大黄10 g、大枣15 g、枳实12 g,呕吐可加竹茹15 g,高热可加败酱草25 g、生石膏50 g、蒲公英25 g,黄疸可加茵陈50 g、泽泻20 g,胁痛可加川楝子10 g、元胡索10 g。水煎服,每日一剂,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气滞血瘀型患者采用四逆散合失笑散,胆腑郁热型患者采用清胆汤,具体处方为:柴胡、黄芩、栀子、郁金、枳壳各15 g、大黄15 g;双花、茵陈、金钱草各25 g,黄连10 g、芒消10 g(冲服),水煎。每日1~2剂,分2~4次服。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1.3 诊断标准

①在病史中常有因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史,和过去有经常反复发作史。②腹痛:位于右上腹,突然发作,为剧烈绞痛,或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③右上腹部胆囊区有程度不同的压痛,叩击痛和肌紧张。有时可扪到肿大的胆囊。可伴有轻度黄疸。④B超下能够看见胆囊壁明显增厚或胆囊变形。

1.4 疗效评价标准[5]

治愈: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示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壁略增厚、毛糙,透声尚可。有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影像学检查胆囊改善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胆囊无改善或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率较高,因此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严重制约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中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也随之增多,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治疗的提高。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肝胃气痛”等病范围[6]。中医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贮存与输送胆汁,“中清不浊”,以通降下行为顺,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寒暑失调,情志不畅、虫积内扰等均可致肝胆气滞,湿热内阻,或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肝胃不和等而形成本病。本次我院采用中药大柴胡汤结合西医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2.5%。大柴胡汤具有保肝利胆、抗炎、解热等作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由此可以发现,大柴胡汤能够使平滑肌的痉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改善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迅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张健,曹洪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74(2):45-46.

[2] 赵振霞,赵振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29(2):69-70.

[3] 黎甲文,王振常.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J].福建中医药,2009,49(4):89-90.

[4] 刘秀林,刘丽花.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8(9):26-27.

[5] 宋其会,刘帮清,胡爱萍,等.中医辨证论治加抗Hp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94-96.

[6] 林艳,田谧,史耀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46 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6):80.

R575.6+1

:B

:1671-8194(2014)08-0143-02

猜你喜欢

中西胆囊炎柴胡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