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公安特警职业倦怠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2014-03-28付林青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特警职业倦怠公安

付林青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公安特警职业倦怠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付林青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由于新疆公安特警长期处于艰苦且封闭的工作环境中,所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选取的乌鲁木齐市公安特警为调查对象.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公安特警的职业倦怠状况,为减轻其职业倦怠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对乌鲁木齐市共180名公安特警进行调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公安特警职业压力处在较高的水平,被试的职业压力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控制源对公安特警的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

公安特警;职业倦怠;心理控制源

1 引言

公安特警作为警察队伍中的特种精英部队,长期处于高负荷、超强度的全面训练中,警务工作的突发性、危险性、长期性等特点,也使公安特警透支着自身的健康.全天候的工作性质,加班加点的工作状况,较少有时间关心家人、分担家务,为此也经常受到亲人的误解和埋怨,事业和家庭难以两全.因此,警察一直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睡,幅员辽阔,民族成分复杂,矛盾冲突较多,尤其是近年来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警察来说,新疆地区的公安特警,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应当做到及时认识、了解并有效地减轻公安特警的职业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从而,保证警察的身心健康.

2 关于职业倦怠与控制源的研究述评

2.1 职业倦怠

对于职业倦怠的定义,获得较多认同的是1981年马斯洛等人对职业倦怠所做的定义,即,“职业倦怠是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工作态度和成就感低落的症状”.

国外研究者关于警察心理压力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后成为警察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法上,学者们大多采用卷调查的方法.另外,神经行为、生化指标等生物学因素也被考虑其中.研究结果上,主要集中于,警察职业倦怠的现状、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警察职业倦怠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对警察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关于警察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相对较少.但随着我国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大致与国外相同,但在预防和干预上,国内对于警察职业倦怠更多强调社会的支持力量.

2.2 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来自于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认知或定向.

国外对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早,其内容也相对丰富.包括理论研究、量化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罗特,班都拉、赛里格曼、韦纳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量化研究继理论研究之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经过反复的验证修定,James-Phare量表、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等相继问世.随后展开的实证研究证实,不同心理控制源的个体,即内控者与外控者在身心健康上比外控者优越;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来影响个体的心理控制源;个体心理控制源对其社会生活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我国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对象来看,包括了社会各类群体.涉及学生、教师、军人、运动员等.从研究的方法上,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理论化的研究较少.在研究内容上,主要考察心理控制源与各类心理特质的相关及因果关系,如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研究结果与国外大体一致.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乌鲁木齐市公安特警职业倦怠的现状,通过对公安特警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旨在探讨被试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心理控制源对公安特警的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力图丰富与警察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等相关的研究内容,为警察的职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了解新疆公安特警职业倦怠、心理控制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减轻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提供客观依据,确保新疆警察的身心健康.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乌鲁木齐市特警八支队的公安特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78.2%.其中未婚150人,已婚30人;专科学历115人,本科学历65人.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工具

工作倦怠量表(MBI—GS);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

4.2.2 研究步骤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现场作答,并当场收回.

4.2.3 统计分析

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5 新疆公安特警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结果分析

5.1 情绪衰竭、工作态度与成就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职业倦怠量表中三个维度对总分的影响,最终得出,情绪衰竭和工作态度两个维度对职业倦怠的总分影响较大,相关分别达到了0.72和0.81,而成就感对职业倦怠的总分影响较小,相关仅为0.29.

5.2 婚姻状况对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

分析得出,婚姻状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sig值为0.098,没有达到显著地水平,表明该样本中,婚姻状况对职业倦怠不存在影响.

5.3 受教育程度对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

被试的受教育状况对于职业倦怠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sig值为0.006.也就是说,被试的职业倦怠状况确实受到受教育程度这一因素的影响.

5.4 心理控制源对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

通过对被试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被试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心理控制源呈回归关系.即,被试越倾向于内控其职业倦怠的分数越低,被试越倾向于外控其职业倦怠的分数越高.

6 讨论

6.1 关于情绪衰竭、工作态度与成就感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分析讨论

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情绪衰竭、工作态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较高、而成就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较低.但作为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共同作用都对警察的职业倦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其他职业不同,警察在社会生活中更多的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警务工作的突发性要求每名警察时刻做好面临危险的准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其情绪衰竭.再者,新疆地区的公安特警,常年如一日的从事着枯燥单调的训练和巡逻任务,极易引发工作态度上的转变.最后,由于日常警务工作的相似性和长期性导致警察日复一日的工作也千篇一律,个人成就感很难得以体现.

6.2 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警察职业倦怠影响的讨论

过去有研究表明婚姻状况对警察的职业倦怠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本研究中并未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为已婚的警察,虽然能从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家庭的支持,但是他们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工作而且时常白天黑夜的坚守在岗位,极少有时间休息,这必将减少他们对家人的关注与付出,很容易引发家庭冲突.家人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都难以理解与支持自己,处于这种境况下的警察会变得孤独、冷漠,出现情绪衰竭的现象.在社会上,同样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很少有与朋友、邻里交往的机会,交际圈在无意中也会缩小,使其失去与人必需的沟通与交流.这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也容易导致警察陷人职业倦怠状态.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低学历的警察倦怠程度比高学历的警察倦怠程度更为严重.可能归因于高学历的警察具有更全面的技能,使他们在工作中能更全面快速地应对突发事件,较好的面对压力有关.

6.3 心理控制源与警察职业倦怠的关系

心理控制源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局的一般性看法.倾向于内部控制点的人,把行为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倾向于外部控制点的人,则会把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压力,如命运、机遇和他人.与外控的人相比,内控的人的生活态度更主动,更可能体验到幸福.因此,在对警察职业倦怠的干预上,可以从调整警察自身的观念和心态入手,促使公安特警转变认知结构,形成积极归因模式,最终达到其心理控制源的根本转变.

从上述的分析得到的启示是,在预防警察的工作倦怠上,应该特别重视对其休息时间的合理安排,保证其余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的时间,减低其职业衰竭的程度.工作之余,开展文娱活动,适当安排体育训练,积极转变公安特警对工作的不良态度.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使更多的公安特警能体验到职业成就感.同时,从警察自身的角度来说,,需要更多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促进心理健康.

〔1〕陈华.心理控制源与警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四川警察学院[J].四川沪州,2006(8).

〔2〕杨琳静.对新疆派出所民警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警察学院,2012(7).

〔3〕王存文.殳尧公安警察工作倦怠与人格、控制源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

〔4〕张艳.国内外警察工作倦怠感研究综述[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7).

〔5〕张振声,徐永红.中国警察职业倦怠问题解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3).

〔6〕王亚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3-2004.

〔7〕娄霞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4.5.

〔8〕曹姬娜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反省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4.

〔9〕刘蕊贵州警察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调适研究[D].2009.4.

〔10〕Burke,Ronald J&Deszca,Eugene,"Correlates of Psychological Burnout Phases Among Police",Human Relat ions,1986.

〔11〕Jackson,S.E.,R.L,.Schwab,&R S.Schuler,“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urnout Phenomen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1(4),1986.

〔12〕J Thomas.A.Cannizzo Jr.&Peter Liu.,"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s of Perceived Burnout and Career Stage Among Sworn Police O fficers",Police Studies, 1995.

B844.3

A

1673-260X(2014)03-0147-02

猜你喜欢

特警职业倦怠公安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高原特警之歌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联合演习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