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市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2014-03-28李梁婷黄安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滁州市跆拳道可行性

李梁婷,黄安龙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市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李梁婷,黄安龙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滁州市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根据跆拳道运动场地设施要求低、安全性高、便于学习等优势,可以对不同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中小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等优势,探讨跆拳道运动在中小学开展的特殊意义,研究滁州市在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可行性论证,为滁州市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跆拳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中小学;跆拳道;开展;可行性;滁州市

利用拳掌和脚进行防护和抵御的对抗性项目被称为跆拳道运动.跆拳道中的“跆”可理解为用脚的蹬、腾空跳跃、用脚踢,“拳”可理解为用拳掌的攻击以及防护和抵御,“道”体现于用手脚的方式,跆拳道就是一种利用手脚攻击的武打技术.该运动项目1994年进入我国,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中国选手贺璐敏获得亚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陈中获得中国首枚跆拳道比赛金牌,随后,跆拳道运动迅速风靡国内,并进入学校体育.

目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根据现有的基础条件设施,更好的将跆拳道运动的开展列入体育课程以满足中小学体育的需求,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而跆拳道运动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高且其安全性相对较高.本文将探究滁州市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可行性,为跆拳道在中小学开设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滁州市城区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包括滁州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第八中学、第九中学、实验中学、等8所中学以及滁州市第二小学、滁州市逸夫小学、滁州市第三小学、滁州市实验小学、滁州市扬子路小学、滁州市湖心路小学等六所小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和电子资源检索相关书籍和期刊进行查阅,并对其文章进行归类,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对相关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滁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和跆拳道运动的特点等进行研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1.2.2 访谈法

对跆拳道专业教练、中小学跆拳道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该项运动在中小学开展必要性与可行性,数据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事实基础.

1.2.3 实地考察法

对跆拳道专业教练、中小学跆拳道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该项运动在中小学开展必要性与可行性,数据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事实基础.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查阅文献的结果以及教师讨论结果分析,运用逻辑法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得出一定的论文依据,为论文的成功撰写奠定基础.

2 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

跆拳道运动在1994年被我国引进并得以开展,中国跆拳道协会成立于1995年8月并在此加入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我国选手贺璐敏获得亚军以及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陈中获得中国首枚跆拳道比赛金牌.目前,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奥运争光计划》之中.随着近年来跆拳道的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跆拳道场馆以及俱乐部在全国都随处可见.跆拳道运动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且日趋为一种时尚,跆拳道运动已逐渐趋向社会化.1995年5月举办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同年8月成立国家集训队.2004年10月,在大型的国际比赛中获得了3个奥运会冠军、数十枚世界奖由此可见,跆拳道运动的发展的潜力是不可替代的.

3 跆拳道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随着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体育课程出现在课堂,受到学生们的亲睐. 1994年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成立了跆拳道校队,由韩国“国技院”和“世界跆拳道联合会”选派的外援教练美籍韩人杨镇芳教授亲自任教.从此跆拳道运动在高等院校得到了快速发 200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支在天津理工大学正式成立,在天津科技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此次比赛有很多高校派出了自己的队伍参与比赛,近千名大学生参加比赛.2006年5月同样在天津理工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跆拳道中学生比赛,跆拳道在中小学中发展开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发达城市,很多中小学的课程几乎都开设了跆拳道以及跆拳道的兴趣班.

2004 年下半年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课堂引进跆拳道,学校无偿为孩子们提供跆拳道训练场地,把跆拳道请进了小学课堂,深受学生们喜欢,学习认真.2005年跆拳道项目进入了义务的国际贸易学校,成为义乌第一个拥有跆拳道代表队的学校,并且取得了参加金华市运动会的代表资格,并成功的实现义乌市在跆拳道运动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一时名声四起.2008年学校被授予“金华市青少年跆拳道训练基地”.2009年8月在淮南体育馆举办了“安徽省首届大众跆拳道比赛”,学校、道馆近500百人参赛.因此,跆拳道运动在学校中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广泛喜爱.

4 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的意义

4.1 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要求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围绕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主体放在第一位.学生的需要应作为学校的出发点,学校应选择易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场地允许的、教师能教的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在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课程与学校体育改革的需求相符合.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以及跆拳道运动的普及以及“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教学思想的引进,跆拳道运动已经逐步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得以开展同时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也将成为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4.2 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里发展特点,还要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单一,内容教材呆板.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兴趣较低,课堂上消极参与.跆拳道教学内容新颖同时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内容选择丰富,形式设计多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4.3 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发展

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关键时期,肌肉力量较弱,身体的可塑性大.根据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和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量以及运动强度,能使学生肌肉的力量、耐力得以增强,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稳固性,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诱发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喜欢表现自己.跆拳道运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5 滁州市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5.1 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滁州市跆拳道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几乎所有的健身俱乐部和跆拳道馆都开设了跆拳道培训班,而且练习者以青少年为主,小学生占大多数.滁州市就有近20家健身俱乐部和跆拳道馆开设了跆拳道培训班,很多青少年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跆拳道训练,跆拳道运动受到孩子的青睐以及家长的认同.

5.2 拥有良好的教学优势

5.2.1 场地设施小,好开展

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等均需要较大、规范的场地、器材、设施等方能开展,跆拳道课程的开设,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较低,只需要不大空间便可开展,教具也只需要相对简便的脚把和护具等.因此该项体育课适宜在滁州市中小学开设.

目前,滁州市各中小学均有塑胶操场、水泥空地、活动中心等场地,铺上跆拳道垫子或地毯即可开展跆拳道教学.

5.2.2 项目安全,易组织

相对于现有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来说,跆拳道都有专用的跆拳道地垫,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在练习时摔伤和碰伤.在跆拳道教学中很少进行激烈的对抗,肢体碰撞较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再练习和课堂学习内容上,多以个人单项学习为主,对较强、较高水平的运动员才会开展实战学习与训练.在实战教学中,双方运动员均佩带护具,可以有效的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避免或者减少运动损伤.因此.此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教学过程比较容易组织、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

5.2.3 青少年感兴趣,宜学习

跆拳道的基本动作较为简单,易于记忆、操练和掌握,学习周期相对较短,一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即可学完跆拳道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初级品势.对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特征的中小学生,均有较强针对性和适合的练习项目,并且从学习到掌握比较容易,青少年也因此而感兴趣,学习意愿性强.

5.3 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

5.3.1 近年来,滁州市各中小学体育教师随着人才的引进,均接受到在高校期间学习跆拳道的普修课程学习,具备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基本要求.

5.3.2 地方本科院校的滁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跆拳道选修课,为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加强跆拳道知识和能力提升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5.3.3 滁州市内跆拳道场馆和俱乐部的跆拳道教练进行“走教”形式教学,也是可以尝试的一种形式.

5.4 跆拳道对中小学生均有可选择的教学内容

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根据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体质体能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动作难度和强度稍微大的和动作相对复杂的品势进行教学.例如:跆拳道的进攻和防守练习,也可以选择诸如太极一章等相对缓和的内容.内容选择丰富,形式设计多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跆拳道的运动的开展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场地的限制,教学方法简便,内容具有多样性,具有广泛的开展空间.

(2)跆拳道运动在中小学中开展,切实增强学生身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带动了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滁州市跆拳道运动的开展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受到青少年的亲睐和家长的认同.

(4)滁州市中小学现有场地设施等软硬件已基本具备开设跆拳道课程条件,足以满足开展跆拳道相关教学活动的需求.

6.2 建议

(1)进一步完善跆拳道的师资建设,改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引进“走教”的教学形式,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

(2)面向社会招聘具有较高素质的跆拳道专业人员.

(3)引进校外的培训机构进校开展跆拳道培训班、兴趣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跆拳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跆拳道运动影.

〔1〕訾凤琴,张峰林.关于学校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3):90-91.

〔2〕张玉妹,陈锦生.普通中小学跆拳道运动训练的现状及改进办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9): 250.

〔3〕杜文忠.浅谈中小学校开设跆拳道为体育课的影响与价值[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5):97.

〔4〕兰孝国.跆拳道礼仪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2011(12):83-84.

〔5〕鲁志琴.跆拳道训练对意志品质培养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231.

〔6〕陈健.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38-40.

G807

A

1673-260X(2014)03-0090-03

本文为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210377024)论文

猜你喜欢

滁州市跆拳道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嘻哈跆拳道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嘻哈跆拳道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嘻哈跆拳道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