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和个人层面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途径探索

2014-03-28王佳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孙 涵,王佳琦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基于学校和个人层面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途径探索

孙 涵,王佳琦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推进和实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文章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学校和辅导员个人两个层面探索实施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化;路径

专业化在社会学领域中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一门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旨在提高辅导员队伍内在的专业性,重点强调加强专业化的动态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实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实现社会分工的必然指向.

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在学科意义上,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首次对“专业”一词提供解释,他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构成“专业”的三大属性分别是全日制的正式职业、拥有深奥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为基础和为公众及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专业化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涵盖范围宽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复杂的工作内容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科学理论,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具有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专业化发展作为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包括个体发展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是从辅导员个体发展视角出发,以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为目标,辅导员以从事学生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实践培训和科学管理掌握高校德育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体现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最终形成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从而逐渐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辅导员职业的社会地位,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2 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中提出“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培训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培训方式为手段,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这就要求辅导员个人要树立专业分工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工作理念,将个人发展和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按照“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原则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2.1 辅导员个体发展层面

2.1.1 树立专业化工作理念

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角色定位较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工作过程中往往看重于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而忽视专业提升和长远发展.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提高专业化认识.树立专业化工作理念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辅导员在高校工作中承担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和研究工作四种职能.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顾问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更应该是一个在熟悉专业发展规律和教师职业价值的基础上成为“专业的教育家”和“研究型导师”.辅导员要将自身工作融入学校发展大局中考虑,紧密结合学生的实践需要,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反思意识,开展行动研究.学校也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建设专业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制度方面加大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倾斜力度,承认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地位,增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为专业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1.2 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专业化发展既要树立专业意识,也要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化知识结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组织领导才能和保持持续专业学习的态度.专业意识影响甚至决定辅导员的专业思维和工作理念及工作方法.顺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趋势,为辅导员自身制定契合工作需要、符合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能进一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帮助辅导员制定个人生涯规划,打造辅导员职业化队伍,推动多样化发展之路,引导辅导员将个人前途与团队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建立团队化工作模式,将学生工作细化为不同项目.每位辅导员承担不同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促使辅导员在具有针对性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拓展技能,并鼓励辅导员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开展学术研究.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共同探索更为科学的工作模式,提升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水平,加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2.2 学校制度设计层面

2.2.1 制定科学的准入机制

辅导员专业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要从源头上严把入口关,明确辅导员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严格的选聘机制,提高职业准入标准,逐步建立新任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专业门槛,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基础.高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现有辅导员队伍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岗位需求.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职业规范和专业标准,通过选聘优秀辅导员优化队伍结构,逐步形成辅导员队伍良性选聘机制.

2.2.2 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大多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工作任务无明确分工,涉及到学生评奖评优、宿舍管理、党团发展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了制约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专业化建设,鼓励辅导员成为专家型辅导员必然要进行规范管理,改善当前学生工作事务与学术教学事务两相分立的现状,建立两者的良好沟通协调,整合校园内外所有资源,共同营造积极和谐的育人环境.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定位,细化专业方向,辅导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特定工作内容作为今后专业发展方向.高校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如辅导员培训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定期谈话制度及考核奖罚制度等,实施科学管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2.3 完善辅导员培养体系

完善辅导员培养体系是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专业培训的目的是促使辅导员掌握工作必需的知识技能,能够应对形势变化而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主要的培训环节包括职前教育、岗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辅导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辅导员培养体系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度辅导员年度培养规划,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其次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探索优化符合学校特点的辅导员培养模式,构建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进修学习和考察访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同时还要建立辅导员专业培训基地,做好对专业化培训内容的考核工作,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条件和发展平台.

2.2.4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积极参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制定系列工作规范,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科学考评是保证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考核监督机制,确定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岗位津贴、晋升职务、职称评聘直接挂钩,激励先进,不断改进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采取学校测评、学生测评和辅导员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侧重实施动态性和发张性评价,进一步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积极拓展辅导员的职业成长空间,根据工作需要和辅导员个人表现,统筹考虑辅导员的发展方向.将善于钻研教学业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兴趣的辅导员转向专职教师岗位;将具有突出工作表现和优秀领导能力的辅导员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培养提拔,安排至相关管理岗位;并且鼓励年轻的辅导员掌握专业知识进修更高学位,从而在不影响辅导员队伍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辅导员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1〕陈思玉.基于双重身份的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2〕慕海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3〕高玖伟.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的职业能力开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4〕许涌金,章珺.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5〕张宏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9).

G645

A

1673-260X(2014)03-0251-02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