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英美文学课程TRAVE教学模式的建构
——以保山学院为例

2014-03-28赵云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英美文学作品

赵云梅

(云南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的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不仅在社会蔓延,同时也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并对今天的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往往追求学着轻松,极易获取学分的课程,而忽视一些需要花较大时间的课程.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就业压力和学生普遍心理的影响,一些较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往往被“边缘化”.对于新升格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学生英语学业水平起点低,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处于被动和等待信息输入的心理更强,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和教材的难度系数高,学生对文学无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成了单方面信息的输入者,从而加重了英美文学课程的“边缘化”程度.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运用文学批判的基本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

2 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理论主要涉及到行为主义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课堂合作学习等模式.对于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模式研究的有龙跃(2012)根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指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除了注重信息输入的质量外,还应注重学生对于信息的输出;张辉、张志刚(2009)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理念,根据文学课程的自身特点,提出“文学课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解决传统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张敏(2012)则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影视作品能够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增强对文学作品原文的理解”;贾佳(2007)从增加学生的文学意识入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刘喜波(2011)根据其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调查,创建了英美文学课程六步法教学模式;崔洁(2012)则基于LAMS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文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张少娟(2011)从文学课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英美文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这一概念,并提出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这一概念;汪敏飞(2010)“以读者反应论”为理论指导,强调通过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掌握文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学进行理论的指导,其研究的内容涉及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念、读者反应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等教学理论,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而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进行的实践与改革却缺乏实证研究.

本研究在于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建构以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和文学作品赏析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完成课堂内外任务的评价为主要检测手段,而不是以各种各样的真实情景活动形式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点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将学生任务完成、合作、影视作品在文学课程的介入、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入手,克服了以上理念的不足,使教师在学生任务的完成和汇报中,检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文学学习的时效性.

3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等,决定了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低下.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功利主义心态日益突显;他们更多的关注一些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只有极少数学生为了考研的需要或者兴趣的驱使,以毕业论文撰写为目标选择英美文学的学习,从而加深了英美文学课程的“边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采取避难就轻的心态,在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强调学习技巧,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基本学习习惯,更不用说是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显得过于被动,只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从而使文学知识的输入仅限于课堂,忽视了文学获知信息的输出.

3.2 课时量不足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不仅要了解英美文学的发展、流派、批评方法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母语文学背景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对本族文学的发展和特点缺乏了解,从而使文学作品的比较产生缺失,进而影响了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课时量少是影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质量提高的另一个因素.一般而言,文学课程一般一周两节,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英美两国的文学教学任务,一般教师只能匆匆地赶完教学进度,对于很多方面知识的教学都是“蜻蜓点水”,“有效输入”严重不足,缺乏“有效输出”.结果,一个学期的学下来,学生只能大概地记住少部分作家的名字、作品梗概,整体印象却一片模糊,更谈不上运用各种理论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解读.

3.3 资料库的建设

文学课程的“边缘化”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体现在学院对文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低,课程资源建设不足,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感知,从而限制了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兴趣的提高.资料库的建设包括经典文学名著影视作品、文学评论的相关方法与理论、英语原著作品文本等方面的内容.张敏(2012)认为“一部由英美文学名篇改编的电影在塑造人物、美化情节、表现主题方面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通过经典名片电影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得到艺术、文学、思想等多方面的启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增强,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资料库的建设可以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影视作品与文学文本相结和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了解文学文本的主要思想和故事发展情节.

4 TRAVE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建构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学生在学习文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TRAVE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文学修养的同时,也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量内提高教学效率.

4.1 T-任务(Task)阶段

T即“task”.针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特点,教师将文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按阶段分成不同的任务,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和赏析文本的能力.任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任务等部分.课前任务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课堂教学未深入讲解的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发展线索、作品涉及的主要人物和场景等.课中任务的完成主要以小组活动进行,通过以小组活动进行文本解析的呈现,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文本的理解和文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未在课堂内讲到的作者和其他作品的阅读,并了解作者的整体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同时将相关的文学批判理论知识用于对作品的解析,教师通过以学生“report”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补充,这样可以有效补充课时量不足,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问题.

4.2 R-报告(Report)阶段

报告阶段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学生准备阶段.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主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PPT制作等;第二步,内容呈现(presentation)阶段.各小组根据准备材料,选定小组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对所选作品、作者、选定主题、内容进行呈现.第三步,内容补充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呈现内容的主题、不足进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学习过程的不足,加深对该作品的印象和提高文学作品自我赏析的能力.

报告阶段的实施,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和能力,同时针对学生问题进行适当补充,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论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4.3 A-活动(Activity)形式设计阶段

针对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特征,活动设计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同时,又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活动的要求不能过难,但是又不能不具挑战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一贯的讲授式,增加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课,其设计思想主要应本着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主的原则,通过写读书笔记、看电影、诗歌朗诵、配音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创办诗歌朗诵协会、讲故事等活动小组,吸引教师和学生参加,并组织英美诗歌朗诵、文学名著读书报告会、配乐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活动能力.

4.4 V-影视(Video)展现阶段

由于目前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获取的知识大多来源于课堂文本知识的学习,然而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从而使学生获取文学知识的途径受到限制,因此建立一定的网络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在文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看电影作品,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文学作品,并通过视觉的感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诠释和作品的赏析能力.直观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了解作品的发展情节和主线,因此,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在上文学课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起到预设和巩固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根据文学文本相关内容,展示相关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分析文本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提高文本赏析和分析的能力.

4.5 E-评价(Evaluation)阶段

传统的评价通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学习效果的评价,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习惯,最终对文学的学习流于形式,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形成什么也不懂得局面.因此,本模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对于未能及时掌握的内容进行及时补救,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小组活动内容的讨论、准备、呈现,养成合作和独立完成任务相结合的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本评价以学生课堂活动表现、读书报告、小论文写作效果、小组活动内容的完成效果、小组活动结果呈现等方面为主要形成性评价内容,以运用相关的文学理论,使学生提高对文学文本的赏析和评论能力为最终目标,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扩充相关文学知识,又能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率.

5 结论

五步法教学模式的建构以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生源、地理条件、资源环境为背景,针对有限的资源、学生学业水平起点低、学习习惯有待于改变等特点,提出教学内容、评价形式、教学活动等方面的改革,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文学学习的学习效率为目的,通过影视展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任务的布置和完成、形成性评价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同时,从而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掌握一定的文学批判知识,极大地促进学生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效率,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既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注重文、史、文学批判理论的结合,从而丰富学生在英美文学学习中的知识和运用能力.

〔l〕高等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龙跃.基于“输入假设”与“输出假设”理论的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实践与研究,2012(1).

〔3〕张敏.谈影视对英美文学教学的辅助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12(4).

〔4〕高迎春.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探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8).

〔5〕刘喜波.开创ACTIVE的英美文学教学新模式———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猜你喜欢

学生为主体英美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一体化教学课堂新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备课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