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器乐演奏教学中“创造性”教学理念的实现

2014-03-28武丽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器乐民族音乐乐曲

武丽罕

(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器乐演奏教学中“创造性”教学理念的实现

武丽罕

(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器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演奏时不恪守成规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表演,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引导.本文通过提高音乐文化水平、从了解民族音乐入手、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肢体语言”的训练等四方面阐述运用“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诠释之,进而达到培养高层次器乐演奏人才的目的.

创造性;长笛演奏;教学理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①器乐演奏专业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演奏人才,使其能够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中外名曲,并具备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等多种配合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学生领会音乐作品,展现自我个性,在演奏乐曲时作曲最恰当的诠释,笔者认为这是器乐教育“创造性”教学理论的重点所在.

独奏是器乐演奏中的教学重点,在现行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忽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致使演奏模式千篇一律,如同和老师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如何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处理乐曲的能力,是“创造性”的教学理念的核心,如何实现这一理念则需要有恰当的途径.笔者认为刻意通过提高音乐文化水平、从了解民族音乐入手、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肢体语言”的训练等个四方面的教学,完成对器乐演奏专业“创造性”教学理念的实现.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从提高音乐文化水平开始

音乐文化水平的培养是通过视唱练耳、曲式、和声、中外音乐史等基础音乐理论教学来实现的.它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是音乐一切实践活动从创作、表演到欣赏,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音乐创作是创造,音乐表演是二度创造,欣赏也是创造.二是音乐教育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形式.音乐的不确定性、多异性、朦胧性等特征为受教育者留下了更广阔的联想、想象、创造的空间.三是音乐教育通过感人至深的音乐艺术促进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比逻辑推理更能深入人们的心灵.”②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演奏人才,就必须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模式.在现在的音乐教育体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可以通过对学生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和声、中外音乐史等音乐基础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从单纯的听觉享受发展到更深层次的专业角度上的理解.

理解能力不是一句空话,它建立在学生对音乐理论学科的深入学习与掌握之上.如不熟悉外国音乐的发展历史,就无从谈起对西洋各音乐流派的真正认识,学生就只能靠听音像制品、音乐会实况等形式来加以模仿,“个性”的“创造”则永远是一句空话而已.没有理论支撑的演奏者也终究不能称为真正的演奏家.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并在演奏教学中,先通过对乐曲年代的考究、作曲背景的搜集、时代的特征与作曲家的风格对乐曲的影响、约定俗成的演奏方法等方面对乐曲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再分析音乐的结构、特定的演奏记号、速度的规定、乐句的划分等具体研究后再开始演奏音符.

2 “创造性”要从了解民族音乐入手

音乐教育是抽象的教育,它需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方式方法来实现.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文化趋向,语言、语调等都有所区别.因此在音乐上就会受到其文化、语言、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可以从节奏、节拍的强弱对比,旋律线条的发展方式,力度、速度的变化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其音乐演奏形式上.要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应先从本国音乐入手.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疆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使得我国的音乐形式和音乐语言具有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音乐教育的民族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2.1 从了解本地区、本民族音乐文化开始

我国的文化南北差异较大,民族性较强,语言差异也很大.如在内蒙古自治区东、西部语言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西部地区还形成了以蒙古族民歌曲调为基础,添加汉语歌词的特色民歌形式——漫瀚调,这是极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与撞击.这说明,只有充分的认识本地区、本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更好的、更深入的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而在进行乐曲的演奏时加入自己“创造性”的二度创作,给人以新鲜的音乐体会.

2.2 了解我国其他民族、地区的音乐作品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取向,只有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不够的,例如在我国的民歌中,同为长调形式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和藏族长调由于隶属不同民族,其音乐特点大为不同.如果我们不了解其中的异同,便会在表现音乐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失去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所以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特点对更深入的表现音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3 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通过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从本国音乐文化中获得启示,建立一种音乐的认同能力,从而扩展为更好的了解其他国家、地区的音乐.

3 “创造性”还在于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培养高层次演奏人才的工作中,通过上述的传统音乐教学,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音乐感知力,进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对其音乐表演的能力进行训练和引导,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单独授课是我们音乐表演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这种授课过程中,为使学生达到“音由心生”的自主表演,教学中要求:课后作业不要只练习乐曲,还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时代背景、作曲家所在国度的音乐文化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途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等.视奏乐曲的时候不应该过多的欣赏其他演奏家对同一作品的演奏录音.待完全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节奏速度、曲式结构等具体音乐特点,并可以熟练演奏乐曲后,再大量的聆听其他演奏家对该作品的演奏,使学生说出哪些是他认同的;哪些部分各演奏家的处理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是他认为处理不当并需要改进的;哪些是他在演奏学习中需要借鉴的等具体分析借鉴.并辅以合奏、重奏等练习,使其能很好的把握在合奏、重奏中的集体合作和独奏时的自我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演奏时应用把握的尺度.

4 “创造性”也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训练

上述“创造性”的培养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但表演是通过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两个方面表现音乐形象的,两者为并重关系,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对肢体语言的表演,笔者总结的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1)在音阶练习和练习曲练习中加入强弱对比,并要求做适合于该乐句的肢体语言.

(2)制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抛开乐器的情况下想象音乐形象,并通过肢体语言表现所听到的音乐.

(3)同学生一起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有意识地跟随自己吹奏的乐句加入肢体语言,辅助其表现音乐内涵.

(4)查看视频资料,了解演奏家对于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能评论演奏家运用肢体语言对乐曲的帮助是否协调,并借鉴自己较为认同的肢体语言.

(5)通过一定时间的有意识练习,使肢体语言的表演成为学生演奏的一部分.

(6)不刻意要求学生在乐曲中进行某种肢体语言的表现,使学生能够自然流露其对音乐的理解.

5 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使用是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探索器乐教学中的丰富的表现方式及趣味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乐曲,并通过音乐语言统一和谐的表现、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达到培养有个性的高层次演奏人才这一教学目标.在器乐表演教学中,上述方法应同步实施,相辅相成.

注 释:

①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6139221.htm l.

②杨俊鲜.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02).

〔1〕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6139221.htm l.

〔2〕杨佳君.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7(2).

〔3〕杨俊鲜.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02).

G642

A

1673-260X(2014)03-0213-02

猜你喜欢

器乐民族音乐乐曲
始乱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悲伤的乐曲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