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类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EDP教学模式研究

2014-03-28胡笑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教学方法

胡笑梅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管理类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EDP教学模式研究

胡笑梅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开发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引入EDP教学方法,分析了EDP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为探索有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管理信息系统;EDP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融会了计算机科学、统计科学、管理学理论、决策科学、信息论、系统科学、运筹理论等学科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能力.基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如何充分利用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仍缺乏行之有效、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模式.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该课程的授课方法及授课内容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EDP教学模式的特点

EDP教学模式,即“探究(Exploration)_讨论(Discussion)_实践(Practice)”教学模式,它是在素质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会求知、会实践、会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套教学组织方式EDP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创造力、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为出发点,运用探究、讨论和实践三个环节组织教学,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EDP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学生的互动性、教师的引导性、教学的互动性、方法的多样性和措施的灵活性.此种教学模式可摈弃传统教学模式的被动接受输人式教育,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EDP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通过正向与反向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正向过程是逐步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反向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正是由于正向和反向的穿插运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在这种上升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以积累,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引入EDP的可行性

2.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有利于EDP教学模式的实施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它是一门集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学科.EDP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依托,结合了实践教学、探究性教学,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要求.EDP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将信息系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应用环境,有利于学生们提高应用技能和创造力;EDP模式课程设计依照“先问题,后内容”的原则,课程内容以问题为中心,同时,EDP模式中的问题都是基于课程目标,也即是基于现实世界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如此设计,既可以扩展课程内容,使所学知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新进展以及社会应用紧密结合,又可以使那些当前已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内容得到更新.

2.2 管理类各专业引入EDP教学方法有较为充分的基础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一般开设在管理类各专业的大三阶段,因此在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如果引入EDP教学模式则有较为充分的基础知识准备.同时EDP教学法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来展开,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相对于一年级的本科生,管理类高年级学生在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之前已形成较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有利于对“探究问题”整体方向的把握,在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横向思维,更好的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原有知识的改组、重构.

2.3 EDP模式符合学生学习心理

对于未接触社会实践应用的新生,让他们用一种陌生的学习方法去了解一个未知领域内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而高年级的管理类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主动探索、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同时EDP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有助于调动管理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教师紧跟科技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围绕新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EDP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这有利于学生们发挥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这种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平等双向交流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种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更易适应和接受.

2.4 创新型人才需求推动EDP教学模式的实施

当今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企业对高校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经济管理运行中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出现,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提髙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为EDP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为了培养经济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需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应采取EDP教学模式.

3 EDP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组织与实践

3.1 探究阶段——理论知识的获得

探究阶段是学生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时获得基础理论知识的阶段.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可为讨论阶段和实践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理论导学的主体作用极为重要.为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能得到清晰直观的解释,为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获取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应增加案例教学,改进多媒体教学,开展《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课堂建设.除此以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料,通过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获得新的理论知识,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3.2讨论阶段——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讨论阶段,通过教师引发事实性、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的讨论,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已形成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提高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合作分享的意识.在“师生互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得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减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及对记忆的过分依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讨论的一般程序为: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基础性讨论题目或结合实践提出讨论主题;二是学生交流讨论;三是教师总结讨论,展示相关的知识论点.比如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现实中的经济管理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掌握,激发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3 实践阶段——理论知识的应用

在实践阶段,通过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实现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收集最新的前沿问题案例,根据自身的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校的实验条件,编制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书,以每一章内容为实验专题安排一次实验课.同时可以分组的方式设立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共同协作与交流,完整地完成每次实验.通过教师的全程监督指导,可培养学生用计量经济方法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EDP教学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为提高EDP的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在实施EDP中需要以下问题:

4.1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实施EDP,不仅要求教师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且要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目前,EDP法在现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开展不够普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任课教师大多是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的,这些教师尽计算机理论方法掌握的很好,但相关经济管理专业理论较为缺乏或薄弱,不了解或不能很好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现实经济管理热点及学科发展动态;二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课,招生规模的不断大,造成任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使每位教师授课的专业也经常发生变化.为此,本课程要实施EDP,必须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跨专业进修,提高任课教师的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对课堂分析讨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4.2 合理分配EDP的时数

EDP作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总时数一定的情况下,要合理划分理论讲授、实验及EDP三者教学时数的比例.在本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EDP既不能替代理论讲授和上机实验,其教学时数也不能过多,否则可能造成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与方法掌握不扎实,给将来进一步深造学习带来障碍.

4.3 改进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

目前多数高校对本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主要采用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出勤和作业完成状况;期末考核的内容主要是采用笔试方式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碍于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方法的熟练掌握和各门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笔者认为,可将课程考核方式改为讨论、论文写作与期末测试相结合方式,并分别赋予权重进行综合评定,将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及质量作为评定其平时成绩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论文写作作为EDP的延伸.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洪琳,李文川.EDP教学模式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髙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3〕曹万林.基于EDP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7).

G642

A

1673-260X(2014)03-0181-02

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239);2010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省级特色专业项目(20100459);安徽财经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质量工程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