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4-03-28张丽琴陶志阳程平刘秀娟

长江蔬菜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场主武汉市农场

张丽琴 陶志阳 程平 刘秀娟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张丽琴 陶志阳 程平 刘秀娟

编者按:随着我国农村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的分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从而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导读:家庭农场与城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目标和要求相适应,发展前景广阔,其作为专业大户的升级版,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农业的先进生产力。武汉市2011年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的新型经营模式”,得到市政府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与信息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需要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通力合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1]目前,武汉市在培育家庭农场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实践证明,家庭农场与我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目标和要求相适应,前景广阔。

1 家庭农场提出的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蓬勃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生产的兼业化、老龄化、女性化趋势愈发严重,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精壮劳动力严重匮乏,大量的老、弱、病、残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未来“地由谁来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出现了分化,除了一般的小型经营主体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按照家庭农场的三大标准(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农场必然会来源于专业大户,但是其界定标准要高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作为专业大户的升级版,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农业的先进生产力。同时,家庭农场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动实现了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从而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对于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武汉市培育家庭农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市培育家庭农场现状

2011年,我市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99家,并下发了《2011年家庭农场项目指南》,扶持资金354.7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获得财政补贴3.58万元;2012年我市新发展家庭农场68个,安排扶持资金210万元[3~4];2013年已有170多家家庭农场提出申请,为此我市在原有《项目指南》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制定了《2013年家庭农场申请财政补贴项目指南》。

目前,我市家庭农场主要有种植、水产、种养型和循环农业型4种模式,其特色和作用主要表现为:规模适中,风险较小,便于管理;有一定的集约效益,成本可控;家庭农场主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懂技术、会管理;在减少农村土地抛荒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2.2 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有所投入,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应尽快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无法建设;已建的水利设施多年失修;沟、渠、塘、库等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导致农业生产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和农田排涝抗旱成本。相对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对电、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要求更高。2013年前期的干旱,再次导致农田减产、农民减收。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

②各种技术与信息缺乏,生产与销售能力差。作为微观的家庭农场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在产品选择、制定价格、寻找销路等诸多环节中缺乏自主意识和专业技能,信息来源渠道不畅通,从而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其生产经营有时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势必难以实现。

③资金短缺,贷款融资难。我市家庭农场的规模大多在33.335~100.005 hm2,土地流转、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对农机具的需求等至少需要百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我市对家庭农场采取"先建后补"的原则,平均每家获补贴近4万元,购买农机具还可享受30%补贴,但每个家庭农场只享受一次。当前我市对家庭农场的扶持与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形成鲜明对比,仅2013年,我市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就达到7亿元,而对全市家庭农场政府投入仅为200万元。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已享受的各种扶持优惠政策相比,关于家庭农场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迟迟未出台,农场主筹措资金渠道基本是向银行贷款或自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

④农业科技服务不够完善,农技、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低。我市自从试行“以钱养事”农技服务新机制改革后,单位变性质,人员变身份,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运作模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目前我市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低,年龄老化严重,对家庭农场生产技术指导难以到位。家庭农场作为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单元,由于农场主找不到花钱买农技服务的渠道,缺乏专业农技人员的及时跟进指导,承受农业生产减收风险加大。加上需要大面积机械耕地、整地、收获等农事服务时,找不到专业的农机服务公司,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农业现代化难以实现。

3 推动我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对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为加快培育武汉市家庭农场的培育,应加大对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像重视设施农业那样重视家庭农场建设。可借鉴江浙地区家庭农场设施建设、技术支持都由政府出资,农场主只需要付出种养和人工成本的发展模式。武汉市在农村水利“三加一”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投入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对每个家庭农场进行水利设施配套补贴,实行先建后补的原则。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家庭农场才有发展的根基本。

3.2 开展多种农业保险

农业是弱势产业,家庭农场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有时自然灾害会给农场主的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建议农业主管部门设置多种农业保险,动员落户武汉的所有财产保险公司至少开通一种农业保险,并对他们进行任务分工,将险种涵盖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牲口养殖、钢架大棚等,能够对农场主的生产成本进行基本保险,降低其创业风险。

3.3 创立家庭农场信息服务平台

建议由政府创办家庭农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包括申请家庭农场所需具备的条件、土地流转的合同格式、土地流转形式(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各种扶持政策信息、保险政策、每区家庭农场主种养、生产的主要产品及上市期信息、当前天气预测及病虫测报信息、能够指导生产的相关技术类期刊及报纸和网站的相关信息等。目前我市农村手机持有率很高,可以以短信的形式将这些信息服务网站地址发给农场主,指导他们查询相关信息。

3.4加强行业引导和规范

通过重点培育发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实行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由主管部门进行授牌,实行各种扶持家庭农场的优惠政策,重点向示范性家庭农场倾斜。一是农场主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家庭农场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经营,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力求将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二是家庭农场随着自己的发展壮大,应力求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品质和品牌的价值[5,6];三是帮助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做好盈亏核算,适时调整产业规划。

3.5 探索新的融资模式

家庭农场的形式应多样化,在确保以农民为主体的前提下,除了一般的一家一户的模式外,还应鼓励农民联户联合建立股份制家庭农场,并允许社会资本向家庭农场投资,缓解家庭农场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对家庭农场的扶持作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授信和贷款额度。尽快在我市街镇一级开展组建农村互助银行的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此外,可借鉴重庆经验创办融资担保公司,盘活“三权”资产,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帮助农民获得贷款支持。同时,简化商业银行“三权”抵押贷款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化解“三权”抵押贷款风险,有效增加农村资金投入。

3.6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服务领域,组建农技服务和农机服务公司,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让有志于农村事业的离退休农技专家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有实力回乡创业的农民及其他社会资金以资金入股的形式进入我市家庭农场,帮助农场主共同发展经营,提高农技、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以满足家庭农场主对技术服务和农机服务的需求。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杜志雄,王新志.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变革的理论思考[J].理论探讨,2013(4):74-77.

[3]王光全.中国家庭农场模式初探[J].理论与当代,2013(4):39-42.

[4]尹朝辉.家庭农场对农机的需求分析[J].农机市场,2013(5):32-33.

[5]晓放.“家庭”与“农场”的“湘”恋[J].湖南农业科学,2013(10):15-19.

[6]王建华.戴南镇多元规模经营主体成长启示[J].农村经营管理,2013(8):42-43.

福建建阳水吉:百亩大棚蔬菜找销路

建阳市水吉镇,平均气温18℃,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 800 h。这里有洁净的环境、湿润的气候和肥美的水土,使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蔬菜备受欢迎。近几年来,水吉镇和平村利用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并成立了和平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目前以和平村为中心,已发展大棚蔬菜一百多亩。

近几年全国蔬菜价格长期居高,2013年秋,作为建阳重要的蔬菜基地的水吉镇和平村同样采取了扩大基地,增加规模的方式,合作社的社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生产管理和品质保障上面,加上今冬以来气候理想,百亩大棚蔬菜不仅获得高产,而且产品质量高。该基地大棚种植的大白菜5.3 hm2,平均667 m2产量在4 000 kg以上,大棚种植大蒜1 hm2,平均667 m2产量在2 000 kg以上。大丰收的年景,当地菜农却高兴不起来,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买主,大量的蔬菜囤积在大棚里。由于即将转春换种其他蔬菜,而且大棚里的蔬菜也不能久放,合作社已派出人员到外地找市场,当地政府也积极帮助菜农寻找销路。(来源:新农网)

致谢:在有关家庭农场的调研过程中得到了武汉市农业局、武汉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武汉市汉南区农业局、武汉市黄陂区农业局、武汉市新洲区农业局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张丽琴,长江蔬菜杂志社,湖北武汉,430012

陶志阳,武汉市东西湖区疾控中心

程平,武汉市新洲区程平中医门诊

刘秀娟,农工党武汉市委会

2014-01-23

猜你喜欢

农场主武汉市农场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农场假期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
一号农场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