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税收筹划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2014-03-28黄璐

财政监督 2014年19期
关键词:税务机关筹划税务

●黄璐

浅析税收筹划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黄璐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对筹划方案的合理选择,相应安排部署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使得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税后利润。然而在税收筹划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高风险。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

(一)税收三性是税收筹划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强制性,意味着纳税人无法逃避纳税这一义务;无偿性,表明并非企业上缴给国家多少税款,国家就会对应提供等价服务,税收是在整体上有偿而个体上是无偿的,因而作为经济人自然会努力减少上缴的税款,这与国家要保证财政收入保证税款的征收存在着立场上的对立;固定性,指国家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如何征都有着明文规定,有税法作依靠。纳税人若想改变硬性规定,只能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一旦违规,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二)税收筹划的性质是税收筹划风险存在的直接原因

税收筹划具有政策依赖性、事前筹划性和被动判定性。政策依赖性,如前所说,筹划必须以不违背税法为前提,若税法明文规定该如何征税、征多少税,企业对此选择不遵守、不执行,那么就是逃税、偷税、漏税,是被严厉禁止的。筹划只能从现有法规的差异和弹性处着手,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征缴办法和策略来达到合理减支;事前筹划性,意味着它是一种事先的预见性安排,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纳税时间的掌握、申报方式的配合以及收入和支出控制等途径,预先估计不同经济行为下的税负轻重,作出相应选择。然而事前性也意味着不可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外部条件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因而风险必然存在;被动判定性,便是企业的一些避税行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交由税务机关一锤定音。国家出台了税收征管法,然而法规总不能包罗万象,具体的情形只能靠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判定,这又增加了不确定性。

(三)个人能力有限是税收筹划风险存在的主观原因

税收筹划说到底是人在筹划,即便使用了各种高端的软件帮助分析,最后的决策仍然靠企业的决策者。再优秀再精英再有经验的决策者也难以保证每次的税收筹划都是万无一失的,且难以保证具体的执行人员能执行到位,失误、风险避无可避。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角度看,由于立场的不同,对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着怀疑、抵触的心理,因而也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认定,难免有误。

(四)外部环境的多变是税收筹划风险存在的客观原因

税收筹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决定了它是以对未来的合理假设与猜测为方法进行的,而世界风云变幻,一点点的突发事件都能造成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物价、关联方、经济形势、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都只能预估个大概,一旦情况有变,很可能税收筹划会失败,这是外部环境所造成的重要不可避风险。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别

根据税收筹划所具有的政策依赖性、事前筹划性和被动判定性,税收筹划的风险也相应地产生了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执法风险。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的产生归于税收筹划对政策具有高度依赖性。税收筹划必须遵循现有政策法规,因此政策风险也就具体表现为违法违规或政策变动。前者因我国的税收政策复杂难懂,甚至有些条例模糊不清使得纳税人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无意识触犯法律或企业税务水平过硬却借筹划之名故意偷税、逃税,造成被处罚、信誉受损等不良结果。后者是指政策一方面会随着经济形势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由于法规存在着各种漏洞需不断加以修补和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性、时效性较短的特点,会给企业的中长期税收筹划造成很大影响。中长期税收筹划一旦执行,短期内无法随着政策的变动进行灵活调整,会造成筹划结果偏离预期计划,这便是政策风险。

(二)经营风险

事前筹划性使得税收筹划具有经营风险。具体分为:第一,方案设计风险。方案的设计是筹划的关键,容易走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方案设计片面化,只关注部分税种而忽略总体税负或只着眼于当前利益无视后续影响;二是方案成本偏高,虽筹划后能大幅度减支、税负减轻但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大,成本过高,得不偿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三是脱离实际,不顾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筹划方案,导致错误筹划,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方案选择风险。在企业现有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便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然而不同的方案各有优势,企业的选择未必是最优方案。第三,经营变化风险。即指由于纳税人生产经营范围、期限、地点等的变化改变了税收筹划的适用条件而导致筹划失败。由于税收筹划是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基础上的,这些规定在给税收筹划提供条件的同时,也对企业日后的经营活动带来了约束。一旦企业的经营活动突破了这一约束,就有可能使税收筹划由有效变为无效。第四,方案实施风险。再好的方案,再科学的选择最终都要落实于具体的实施,这对实施人员素质、能力都有着严苛的要求,细小的失误都会导致方案无法实现初衷,偏离目标。

(三)执法风险

由税收筹划的被动判定性决定。执法风险也是认定风险,是指征缴双方对于税收筹划的理解和认识不同而对企业涉税项目的谋划和处理是否属于税收筹划的认定存在差异。且税收筹划的目的本就是减少上缴的税款,这与税务机关要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职责不相容、立场相对立,因而纳税人自认为是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税务部门却有可能本能地怀疑是恶意的避税甚至是偷漏税行为,使纳税人受到相应的损失和处罚。

三、税收筹划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虽无法被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降低风险。应对风险的措施从大的方面来说具有以下几项:

(一)培养必要的风险意识

税收筹划必然是伴随着风险的,企业中上至管理层、决策者、方案制定者下至每一个具体的操作员、实施者都应对此有所了然,因而在制订方案时留有一定的变动空间,预估可能的变化,提前设想相应的应对方案,不将企业陷入被动的境地;在实施和执行方案的当下,不一成不变,而是时刻关注最新的经济形势以及最新的相关的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灵活应对,随时紧跟形势做出可能的调整。

(二)提高人员素质

光有风险意识也是不够的,只有当企业里人员素质、能力整体提高,才能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审时度势,鸟瞰全局;在外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变化时,在税务机关法规出台时能迅速敏感地判断对自身企业影响,并做出调整;在企业高层制定出税收筹划方案后,基层的工作人员能正确高效执行,且财务人员不会出现做账模糊、申报有误、报税不及时等不必要错误。

(三)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

由于税务机关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可以得到税务部门的指导和认同,“擦边球”在税务机关的认可之下风险大大降低,认定差异风险减少。且不同地区征管特点和要求都不尽相同,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联络,了解当地的具体征管要求和其他有效信息,是非常之必要的。通过与税务部门的交流和沟通,还会给税务部门留下尊重税务机关和人员的印象,树立良好的纳税信誉和形象,从而获取税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然而有些个别地区税务机关本身行为不端,以身涉法,为征缴更多的纳税款,与企业沆瀣一气,以同意给企业回扣等条件诱惑其他区划的企业将税款缴至本区。这种区域间税务机关的隐形竞争所导致的暗箱操作,企业应不予理睬,不予参与。一旦被发现,企业将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猜你喜欢

税务机关筹划税务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信息化背景下税务机关获取自然人涉税信息范围的边界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关于如何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思考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