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
——以明清时期地图测绘为例

2014-03-28马晨燕李雅云

测绘通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测绘政治

马晨燕,张 扬,李雅云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地图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事社会历史活动的必要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1]。在国外,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从巴比伦北面320 km的加苏古城发掘出来的巴比伦地图,迄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夏禹时期就已制作有铸山水和百物的《九鼎图》。地图制作始终是同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的,一方面,人们制作出的地图最主要的用途是服务于人类社会活动,如中国古代的地图就被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生产、军事、城市建设和墓葬规划等方面,1977年在河北平山发现的《兆域图》就是地图在墓葬规划中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社会需求是地图测绘技术的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每一个时期的地图测绘成就和当时的社会需求情况是紧密相关的。

一、中国古代地图测绘对政治的依附性

政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行政权力支配一切,以皇帝和政府官僚作为社会的最高阶层,他们不仅直接控制国家行政、立法、司法、经济、军事等政治制度,而且控制和干预思想、教育、学术、宗教等意识形态活动[2]。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地图测绘大都与政治关系密切,地图测绘对政治的依附性较强。

1. 地图被赋予政治意义

在中国古代,地图是被赋予了某种政治意义的,并体现在两点。其一是将本国的地图献给另外一个国家是臣服的象征[3]。这可以从荆轲刺秦的故事看出。荆轲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是带着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地区的地图去的,秦王认为这是燕国臣服秦国的象征,欣然召见了荆轲,之后才有“图穷匕首见”的故事。其二是墓葬中的地图代表着死者生前的政治权利。在古代,领土的大小等同于政治力量的强弱。《史记》中就有关于秦始皇皇陵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的《地形图》和《驻军图》所绘内容范围也是当时长沙国的部分地区。

2. 地图的绘制大多用于满足政治需求

地图在仪式、军事和行政管理上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地图在政治上的这些特殊用途,自周代以来,各代政府均设立了地图管理机构,实行严格的地图造送制度。《周礼》记载,周朝时已有一套较为完密的地图档案管理制度,其中司书官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唐朝时开始规定国内各州府地图定期造图送职方的制度;明代地图造送制度更为严格,规定“三岁一报”;清代时政府还设立了培养测绘人才的京师陆军测绘学堂[4]。中国古代的地图主要由政府主持编纂,并被广泛应用到政治上,民间自发的地图测绘活动极少。

3. 制图中心随政治中心迁移

自秦汉到清末,历代制图家绘制好的地图大多需经皇帝御览方能传世,这导致制图中心随政治中心迁移,历史上著名的地图测绘人才也多和朝廷联系紧密[5]。如西晋时期创立我国最早的地图测绘理论的裴秀是当时的司空,并被晋武帝任命为主持制图工作的首席大臣。由于要掌管国家土地、交通等事务,裴秀在任职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地图,这对他后来创立“制图六体”影响很大。北宋沈括也是奉宋哲宗之命绘制的《守令图》,《守令图》上报朝廷后被宋哲宗称赞,赏赐了沈括一百匹绢,并允许他任便居住。地图测绘的学术独立性受制于中国古代的政治。

二、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对地图测绘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政权相对稳定,地图测绘获得了长足稳定的发展。明朝时期地图造送制度严格,中国传统地图测绘达到高峰;清朝时期由于康熙、乾隆等皇帝的重视和西方测绘的影响,中国地图测绘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期间西方制图法的传入对中国地图测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1. 明代中国政治对地图测绘的影响

明朝趄建国于1368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清所灭,前后共277年,是中国地图测绘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明初,由于国库空虚,扩展封建王朝农田税收的需要促进了地图测绘的发展。洪武元年,朱元璋就下令清丈田土,到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完成了明代第一次全国性的田土面积测量。这次测量不仅对全国地籍进行了清理,还培养了一大批测绘人才。为巩固明朝的政权,朱元璋还对边陲要地设边防重镇;为掌握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也曾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明代对行政区划和疆域非常重视,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规定“三年一报”,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棣即位后出于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船队不仅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还改进和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测绘水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高峰。

明代中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国势衰落,地图测绘趋向停滞状态。但由于倭寇入侵,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还根据原有测绘资料和制图经验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6]。

明代后期传统制图学停滞不前,但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为中国人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他们中的不少人受到当时中国官员和皇帝的重用,并参与了西方书籍的翻译和地图的测绘工作,为中国地图测绘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方法,对中国地图测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清代中国政治对地图测绘的影响

从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灭亡的268年间,中国的地图测绘随着清王朝的盛衰发生几次起伏变化。

清代初期,政权亟需巩固,同时又要抵抗来自北方沙俄的侵略和骚扰,因此清政府非常关心国家版图范围内的地图测绘。康熙时期国力日益强大,清政府从康熙四十七年开始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用西方先进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地图测绘,并绘成《皇舆全览图》。此后经过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的补充,终于在乾隆二十一年完成了《乾隆十三排地图》的绘制。无论从其精度还是范围来看,《皇舆全览图》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乾隆十三排地图》的绘成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实测全国地图的工作,使中国的地图测绘再一次走到世界前列[7]。

《乾隆十三排地图》完成之后,清朝实际测量经纬度和地图测绘活动基本停止,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挽救危亡命运,才开始再度重视地图测绘。《清会典图》的测绘历时十年,期间完善了测绘机构的设置和测绘章程的制定,同时训练了一大批测绘技术人才,测绘教育也在清末发展起来。但中国长期衰落的地图测绘虽经过努力,技术水平同西方的差距依然很大[6]。

三、同期西方的测绘成就与政治

明朝初期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宗教占据了支配地位,地球的圆形概念受到排斥,地图成为了神学著作中的插图,由托勒密创立的球面投影和普通圆锥投影等先进成果被摒弃,西方的地图失去了其科学和实用价值[8]。

15世纪以后,西方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欧洲迎来了文化、科学大繁荣的文艺复兴时期。加上各国通商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西方出现了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地理知识不断丰富,为地图测绘奠定了基础。

16世纪荷兰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地图学家墨卡托,他所创立的墨卡托投影代替了托勒密的普通圆锥投影,对西方地图测绘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航海、贸易、军事、殖民掠夺及工程建设需要越来越精确的地图,罗盘、望远镜的使用和三角测量法的确立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奠定了基础,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了以军事应用为目的的地图测绘[9]。

四、对明清时期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

明清时期,地图测绘对政治的依附性强的特点一方面促进了地图测绘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地图测绘的学术独立性遭到政治因素的制约,使中国地图测绘的发展受到阻碍。

1. 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对地图测绘的促进作用

明清时期,国家政治对地图的需求是地图测绘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明、清建国初年,为了巩固已得政权,增加财政收入,两朝都开展了大范围、多方面的地图测绘。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绘制航海图是世界地图测绘史上的重大事件;明末清初西方地图测绘技术的传入由于受到明末皇帝和官员的认可,对中国近代地图测绘学起到了一定的启蒙和促进作用;清初还请了西方传教士采用先进的西方测绘技术进行全国性的实地测量工作。明清时期政治对地图测绘的需要和支持,使得中国地图学一次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对地图测绘的阻碍作用

明、清中期以后国势的衰落和政治的腐败,造成了两朝中期地图测绘发展较慢的情况。清初康熙年间组织编纂的《皇舆全览图》无论从范围上还是精度上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但由于地图绘制的政治目的,编纂好的优秀地图被束之高阁,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地图测绘时培养的测绘人才也随着地图绘制的完成平静地终老余生,影响了中国地图测绘发展[10]。

中国政治几千年来对中国地图测绘的影响表明,中国地图测绘与中国的政治文化联系紧密,后者对前者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限制阻碍作用。政治需求是中国地图测绘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政治败落则会阻碍地图测绘的正常发展。处理好政治和学术的关系,使之形成政治促进学术、学术服务政治的良性循环,对于振兴中国科学技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刘沛兰,胡毓钜. 普及地图知识提高国民空间认知水平[J]. 测绘通报,2001(2): 12-13.

[2] 姚伟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与特征[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 1-4.

[3] 余定国. 中国地图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9-54.

[4] 马卫东. 《周礼》所见地图及其地图管理制度[J]. 档案学通讯,2012,1(5): 101-104.

[5] 吕患成. 中西地图学史的比较研究[J]. 地理研究,1994,1(2): 82-89.

[6] 《中国测绘史》编辑委员会. 中国测绘史[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124-137.

[7]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229-239.

[8] 杰里米·布莱克. 地图的历史[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32-45.

[9] 黄世相,李海燕.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载体原因再探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9(2): 29-34.

[10] 牛汝辰. 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J]. 测绘科学,2004,29(7):20-22.

猜你喜欢

测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