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问诊 “四步”教学法实践与思考

2014-03-26潘丰满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法病人

潘丰满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中医诊断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法是中医诊察病人、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问诊常为其他诊法的先导,……临床上很多属于其他三诊的内容,往往也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获得的”[1]。因此,加强问诊训练,对于学生学好中医诊断方法及临床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中医诊断学》问诊实践教学中,探索了 “四步”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教学实践

1.1 观看问诊教学录像,初步学习问诊模式

尽管课堂教学中讲述了问诊意义、方法及中医问诊的具体内容,但是学生学习此节内容时,缺乏相关病、证、症知识的支撑,即整体医学知识面较窄,实际问诊时常常有面对患者存在畏惧的心理、找不到提问的头绪、问诊缺乏条理、问诊内容不全面、缺乏问诊技巧等诸多问题。因此,在问诊实践教学中,首先要加强问诊规范与模式的学习,即 “以看为主”。我们在问诊实践教学 “看”的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观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教学办公室录制的《成人问诊病例示教》、《问诊技巧》教学片,让学生既学习了执业医师考试问诊的内容及规范,又初步学习了临床问诊模式。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带教老师结合中医问诊特点,对教学片中所缺乏的中医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这种西为中用、看讲结合、以看为主的问诊实践教学,让学生对中医问诊模式与规范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1.2 医院临床见习,初步接触问诊过程

通过观看问诊教学视频,学生对问诊模式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到我校中医临床学院的病房临床见习,即进入第二步 “看练结合”环节。通过课间临床见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临床医生的问诊过程,学习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初次尝试询问病人,切实体会与病人交流需要的沟通技巧,直面问诊过程中出现的条理不清、问诊内容不全、医学术语的正确运用等问题。通过临床见习,“看”与 “练”有机结合,学生对临床问诊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发现各自问诊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以便课后复习思考,加以弥补。

1.3 学生模拟诊疗,积累问诊经验

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准确、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这需要问诊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和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积累经验[2]。南方医科大学段新芬等老师开展了 “标准化病人 (Simulated Patient,SP)在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应用”研究,收到了较好效果[3]。虽然SP能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等多种功能[4],但是,SP无法模拟大部分中医病理状态;SP的选取多是非医学出身,为他们行中医学知识的培训又绝非短期可以形成;SP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3],使得中医SP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5]。在不具备利用中医SP进行问诊训练的情况下,笔者开展了学生模拟问诊训练实践教学活动,即在观看问诊教学片、临床见习初步体会问诊过程的基础上,问诊实践教学进入第三步 “以练为主”的学习环节。此教学过程与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巴哈尔·哈德尔等老师开展的 “学生模拟诊疗”教学法[6]相似,即由老师提供临床常见、大部分同学曾患过的风寒型、风热型感冒、咳嗽4个病例资料,将学生分成4大组,每大组提供一个病例资料,供学生预习并设计问诊过程。每大组中2人组成1个小组,其中1人模拟医生,另1人模拟病人,根据病历资料进行问诊模拟训练,并在1次问诊结束后2人进行角色转换继续问诊训练。其后,由每大组推荐较好的1个小组在全班进行模拟问诊演示,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最后由教师小结。此过程以学生 “练”为主,教师起到观察、提醒、启发等辅助作用。通过学生问诊模拟训练,让学生学习了如何接诊病人、如何采集和记录病史资料,积累了问诊经验。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灵活、系统地应用于整个问诊训练中,同时也使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在问诊训练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问诊知识,使之初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1.4 跟随导师临床,强化问诊训练

问诊实践教学在《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期间,学生主要通过 “以看为主”、“看练结合”、“以练为主”三个阶段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问诊经验。然而要做到熟练问诊、灵活自如,则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所谓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因此,学生在大二上学期《中医诊断学》课程结束后,四诊训练与临床实习脱节之时,我们在大二下学期开展了学生导师制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双向选择,为学生配备了临床医生作为导师,使学生有机会继续跟随导师在门诊或病房进行诊疗活动,不断强化问诊及其他诊疗技术的训练,保证了中医四诊训练的完整性与持续性。此阶段为问诊实践教学的第四步——延续阶段,即以强化提高为主。通过多临床、反复临床、反复实践,学生的中医四诊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强化与提高,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乃至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思考

2.1 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观看《成人问诊病例示教》、《问诊技巧》两个问诊教学片,是在问诊理论课教学结束后进行,是问诊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转化,学生兴趣浓厚,而且内容紧密结合执业医师实践考试内容,学生观看认真。而第一次到医院临床见习,则是学生第一次与病人 “亲密”接触,既有强烈的新鲜感,又有一定的知识不足的恐惧感,正是这样的感觉让学生充满求知欲望,普遍兴趣浓厚。学生之间的问诊模拟训练,则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较为新颖的教学法,它避免了与真实病人接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让问诊形式变得更灵活多样,同时通过 “病人”与 “医生”角色互换,让同学们体会了医生与患者各自的不易,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更加关心和爱护患者。导师制跟师临床学习训练,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中医诊断知识的学习持续化。多临床、反复临床,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病人、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大量的临床有效案例,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从平时提问、课程作业、课程考试成来看,学生成绩普遍良好,这与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

2.2 中医问诊实践教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诊知识的积累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需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根据本校的教学资源条件,探索 “四步”问诊实践教学法,从 “以看为主”到 “看练结合”,让学生对问诊过程的了解从书面知识到初步接触病人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的 “以练为主”和 “强化提高”阶段的实践教学,则是通过不同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的问诊及其他诊查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既避免了课程结束诊断训练停止的尴尬局面,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相关知识,提高问诊临床实践能力。

总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问诊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四诊主要内容之一,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反复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做到问诊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内容完整。

[1]王天芳,李洪娟 .关于改进中医诊断学 “问诊”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J].中医教育,2004,23(1):52-54.

[2]郭丽娃,范晔,张红月 .中医诊断学四诊教学模式的探索 [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增刊):245-247.

[3]段新芬,刘晓伟,曲宏达,等 .标准化病人在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应用与反思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821-3823.

[4]Lonneke L,van Dalen J,Rethans J.Performance-related stress symptoms in simulated patients [J].Medical Education,2004,(38):1089-1094.

[5]钟玉杰,王敏,李勤 .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 [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6]巴哈尔·哈德尔,王晓林,乌莉娅·沙衣提 .“学生模拟诊疗”教学法在问诊实验教学中的尝试 [J].新疆中医药,2009,27(6):63-65.

猜你喜欢

诊断学教学法病人
谁是病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记忆法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