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区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方式
——以包头市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

2014-03-26晔薷罕赛希雅拉

草原与草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牧区牧民畜牧业

常 虹,晔薷罕,赛希雅拉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2.中科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牧区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方式
——以包头市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

常 虹1,2,晔薷罕1,2,赛希雅拉1,2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2.中科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本文基于国家为保护草原生态出台一系列禁牧政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牧区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方式,并以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为例分析现阶段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总结借鉴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

牧区;专业合作社;现代畜牧业

1 引言

为遏制草原退化、恢复草原生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草原的政策和法规,如推行草畜平衡、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退牧还草等措施,提倡发展舍饲畜牧业,这成为牧民养畜的新方向。但是由于单个牧户生产规模小、效率低,一家一户的小草场上无法很好地实施禁牧、休牧、轮牧;且地方政府为保护草原对牲畜数量进行了限制,牧民从事养畜经济收入有限。在这种形势下,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牧户组织起来,形成牧民的合作与组织,即牧区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使用草牧场、牲畜合群放牧、牧民合理化分工协作,扩大了畜牧业生产规模,节省了劳动力和机械设备投入,养畜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为带动农牧民发展高效舍饲畜牧业、实现稳定增收创造了条件。可见,牧区专业合作社是在国家实施一系列保护草原生态政策后发展畜牧业的有效方式。现以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情况为基础分析现阶段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为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

2 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

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地处大青山北麓,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作为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是包头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旗,总人口114312人,其中牧民6620户,19698人,占到总人口的17.2%。全旗拥有草牧场面积163.13万公顷(其中牧区156.93万公顷),大小牲畜58.84万头(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超载过牧,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茂旗从2002年开始逐年实施休牧,2007年开始部分禁牧,2008年起对牧区2357万亩草场实施了全面禁牧十年的政策,达茂旗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旗域内全面实施禁牧的旗县,之后采取禁牧不禁养、转变发展方式、更换优良畜种、科学舍饲圈养的方法,以奶牛、肉牛、肉羊和特色养殖为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目前,全面禁牧政策已实施六年有余,草原生态得到了明显恢复。同时,达茂旗从2002年起实施了围封转移和生态建设工程,陆续建成了23个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园区,通过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科学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生态移民建设等措施,来减轻天然草牧场的压力。到2013年底,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96个,入社农牧民1200余户,流转土地11.6万亩。牛奶、饲草和牛羊肉取得了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达茂草原羊”精品牛羊肉成功打入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的市场,成为畜产品名优品牌。

3 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坐落在阴山北麓,占地面积1.2万亩,是集养殖、屠宰、有机加工、包装、速冻、储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企业。自2009年3月成立以来,采取“合作社+基地+牧民”的形式,积极带领牧民发展肉羊产业,促进牧民增收。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65人,其中农牧民143人,占87%。拥有现代化规模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基地4处,生产能力达到年可屠宰加工有机肉羊10万只,有机肉牛1万头,年均生产有机牛羊肉3750吨,以及总占地1.2万亩的饲草料基地及配套设施,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3亿元,年利润4800万元。

3.1运营模式

2008年达茂旗实施禁牧后,牧民想继续从事养殖畜牧业,开始探索发展舍饲畜牧业的可行模式。2009年,达尔罕苏木党支部书记组织牧民成立了牧野养殖合作社,同是苏木的牧民注册了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家合作社共同经营,以“支部+合作社”、“合作社+基地+牧户”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规模化养殖来增加禁牧牧民收入。合作社由达茂旗畜牧业局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如养殖基地和屠宰加工场,牧民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入股形式有牲畜入股、管理入股等,运营模式有以下几种:(1)牧民以牲畜入股,将符合养殖要求的牛羊交到合作社的养殖基地统一饲养管理,费用由合作社垫支,等母羊产羔之后售出牲畜折算,扣除养殖成本后牧民直接分红。(2)牧民饲养合作社繁育的优良羊品种,饲养的标准按合作社规定的有机产品生产标准进行,合作社负责提供营养配料等技术服务,牧民定期返还合作社羔羊,三年以后还给母羊。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牧民饲养的达到有机产品标准的牲畜,对牲畜进行统一屠宰、销售。(3)牧民也可以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员工。合作社下设管理部、产品销售部和技术服务部,可以提供牲畜统一育肥、新品种引进、疫病防治及其产品的销售服务,组织供应社员所需的饲料、兽药、疫苗,也可以对牧民进行新技术培训和示范及现场指导服务。合作社解决了牧民“牲畜少,不值得养”的难题,大大降低了牧民养畜的风险,之前养畜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可以从事别的行业,这样充分调动了牧民入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展有机畜牧产业,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3.2组建牧区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专业合作社促进了资产的有效重组,使当地的资金、技术、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1〕,推动了地区新型经济发展,在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科技推广、组织农牧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集约化经营、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带动牧民发展高效舍饲畜牧业、实现稳定增收方面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 增加了牧民收入,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

合作社通过规模化养殖、带动牧民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合作社使牧民之间的分工更加合理,节约了生产中各种资源,转移出剩余劳动力。目前,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带动帮扶牧户242户,847人,2011年实现了人均增收4300元,有力地支撑了当地转移安置牧民的再就业,拉动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发展。

3.2.2 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合作社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建设种畜基地、搞规模化集约化的专业合作社养殖以及走品牌化的有机牛羊肉高端市场,在畜种改良、饲养方式、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成功打造出一条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产业链条。现德彪牧野合作社上市工作全面展开,在包头市区开设2处直销店,销售6个系列、20个品种的农畜产品,价格同比提高20%,走上了品牌化、市场化的新路子。

3.2.3 增强了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注册产品商标,推进有机畜产品生产,打造优质品牌,大大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获得有机种羊养殖、有机加工的双有机认证企业,成为专业的有机牛羊肉生产基地。

3.2.4 有效缓解了草畜矛盾,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合作社发展舍饲畜牧业,减轻了草场的载畜压力,有利于草原生态的恢复。新型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引导作用,形成一种促使牧民自觉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长效机制,提高牧业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了生产水平,增加了养殖效益。合作社率先引进了无菌操控生产线、现代化无菌操控屠宰线和全程无菌细分解车间,每年可屠宰加工有机肉羊10万只、肉牛1万头,实现了草原恢复、农牧民增收双赢。

4 促进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由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可知,促进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应从创造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两方面入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与规范,促进牧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相关部门要正确认识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的措施之一,将其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出台实质性的地方扶持和发展意见,加强对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的组织领导。

4.2强化宣传,引导牧民入社

牧区专业合作社的成败取决于牧民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的高低〔2〕。为使牧民认识到合作社为全体成员创造生产经营的安全保障体系,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牧民对申办牧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好处有清晰的认识,激励成员的合作精神,建立共同的利益目标,成员与合作社成为整体共同稳定发展。

4.3完善运行机制,规范管理制度

牧民合作社搞得好不好、有没有凝聚力、竞争力强不强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3〕。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应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对内讲求服务,对外讲求盈利;既注重分配,又注重积累,要符合牧区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针对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合作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业务指导,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宗旨、成员权利与义务、组织机构、合作内容、运作方式、分配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促使其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4〕。

4.4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当与草原文化相结合

牧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传统,草、畜、牧、人和谐相处,保护了自然生态,这是草原文化的核心基础〔5〕。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诚信伦理思想、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为以牛羊肉、奶等畜产品为主的草原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持久发展的精神内驱力。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顺应广大牧民的意愿和协作要求,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以求长远发展,增强发展潜力。

〔1〕吴莅芳,魏娟.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前沿,2012,(23):116-117.

〔2〕双峰,敖仁其.内蒙古牧区初级合作社发展历史与当今启示〔J〕.北方经济,2011,(19):41-44.

〔3〕王凤兰.牧区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0):8752-8753.

〔4〕高鸿雁.推进我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J〕.实践,2012,4:26-28.

〔5〕任继周,侯扶江,胥刚.草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J〕.草业科学,27(12):5-10.

S8-1

A

2095—5952(2014)03—0039—03

2014-05-30

常 虹(1983-),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草原生态学研究。

猜你喜欢

牧区牧民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牧民的遗嘱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