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知道的王栋先生(1906-1957)

2014-03-26任继周

草原与草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王栋风土牧草

任继周

(中国工程院,北京市 100085;兰州大学,甘肃省 兰州市 730020)

我所知道的王栋先生(1906-1957)

任继周

(中国工程院,北京市 100085;兰州大学,甘肃省 兰州市 730020)

王栋,字秉钧,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草原学科奠基人。1906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崇明县(现属上海市)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在青少年时代,受同乡先贤张骞的影响,主张实业救国,对农学发生兴趣。他就读于南通甲种农校及高级农科中学。1927年毕业于南通农科大学,以优异成绩留校担任助教。1937年考取第五届庚款留英公费, 就读英国爱丁堡大学农学院。在凯纳尔及史密斯两位教授指导下从事牧草栽培及利用的研究。1940年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牧草中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属当时科学前沿,在世界著名刊物《英国农业科学杂志》刊出,得到学界好评。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酣,德国潜艇封锁英国航道,大西洋航船30%被击沉。王栋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眷恋,冒着极大的风险乘船回国。先后在贵州农工学院和西北农学院任教授兼畜牧系主任。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就任南京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兼央畜牧实验所特约研究员和营养系主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江苏分署专门委员会委员。新中国建国后,继续留任由中央大学派生的南京农学院,即今天的南京农业大学,任畜牧系教授兼系主任。他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和系务工作外,利用假期深入苏北农村和甘肃、内蒙古牧区调查研究,取得了开拓性成就。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当年知识界在历经百年屈辱以后,普遍选择的道路。

他作为中国草原科学的开拓者,首先亲自探讨了从植物生产到动物生产的几乎全过程。其中包括牧草、草原、动物营养、农畜饲养以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等各个领域,并写出了一系列科学专著。从他的辛勤劳作的轨迹,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家的恢宏风貌。他认为“草原管理的对象,一方面是牧畜,一方面是牧草”。“怎样适当地利用草料饲养牲畜,在保持并提高草原生产力的原则下,希望能获得最高额的畜产品。”王栋对草原与环境的关系,做了精辟的阐述:“草原的形成受风土的影响,故风土的情况足以改变草原,同时草原的盛衰亦足以影响风土。”“草原的利用管理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亦与社会情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把土、草、畜及环境(风土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这已呈现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萌芽,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的敏锐和超前。他为探索草地-家畜界面的系统转化而编著的《动物营养学》,达到当时本学科的前沿水平,有商务印书馆作为教育部的《大学丛书》发行。他更进一步对营养学原理的具体应用深入探索,将当时流行的以总消化养分(TDN)为指标莫尔逊饲养标准,升华为以代谢能(ME)为指标的王氏饲养标准,并创造了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分解百分比的“王氏查对图”,可以很方便地查出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量。为了更加便于基层使用,还发明了配合禽畜日粮用的“配料标尺”和“配料盘”。这是后来许多同类饲料配合模型的滥觞。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他敦厚睿智的学者风范。当时国民党政治中心的南京,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但他却稳如泰山,每天西服革履,提着他那个黑色皮包准时上下班。每天一到办公室,向大家打个招呼,很快处理日常工作,然后就打开皮包埋头写作,不时哗哗地摇动那架陈旧的手摇计算机,把数据填入表格。下班时间一到,他收拾皮包,把办公桌整理得清清爽爽,然后回家。就是在这样不急不慢地旋律中,他挖掘并贮备着科学矿藏。解放以后,尽管政治运动不断,他却打开他的知识宝库,几乎每年出一本专著。1950年出版了《牧草学通论》上下册,1951年出版了《动物营养学》,1953年出版《草田轮作的理论和实施》,1954年出版了《家畜饲养概要》,1955年出版了《草原管理学》,1956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出版了《牧草学各论》,累计约200万字。

由于他忘我地工作,耽搁了癌症的早期治疗,不幸于1957年5月5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年仅51岁。

王栋先生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

(2014年8月)

2014-08-14

任继周(1924- ),男,山东省平原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草地农业科学家,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国家草业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猜你喜欢

王栋风土牧草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Quantum correlation and entropic uncertainty in a quantum-dot system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风土和历史
论《风土什志》中李劼人的饮食文化书写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
人工栽植牧草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