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靶控输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2014-03-26王聚民

医学综述 2014年23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肿块

王聚民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南 焦作 450000)

乳腺良性肿瘤是青年妇女的常见肿瘤,发病较快,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临床常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但是究竟多大剂量舒芬太尼可在术中保证最佳麻醉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热点[1-2]。本研究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三种不同浓度(0.3、0.5及0.8 μg/kg)舒芬太尼对乳腺良性肿块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麻醉诱导,以探讨最佳麻醉诱导浓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患者205例,年龄17~52岁,肿块直径0.4~3.6 cm,乳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Ⅱ~Ⅲ级。有87例患者乳腺肿块可触及,且多为多发性肿块。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B组69例、C组66例。三组患者的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三组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ASA:美国麻醉师协会;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A组:血浆靶浓度为0.3 mg/kg;B组:血浆靶浓度为0.5 mg/kg;C组:血浆靶浓度为0.8 mg/kg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者均经触诊及乳腺B超、X线及磁共振成像确诊,属于乳腺良性肿块范畴,排除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1.3方法 术前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肿块大小、数目及具体位置,体表标记,术前禁食禁饮。进入手术室后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6 L/min。使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血压、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指数。上肢桡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用靶控输注-Ⅲ双通道靶控输注泵(北京思路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调节三组患者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4 mg/L,同时调节A组患者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3 μg/kg,B组为0.5 μg/kg, C组为0.8 μg/kg。麻醉成功后行气管插管开始手术,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至皮肤缝合完毕时停止麻醉[3]。

1.4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切皮时(T3)、切皮后5 min(T4)及术毕(T5)6个时间段血流动力学HR、MAP的水平变化。记录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R、MAP的水平变化比较 麻醉诱导后三组患者HR及MAP水平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A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HR及MAP水平高于麻醉诱导后,B组患者HR及MAP水平T2~T5时间段处在相对较高水平,C组患者T1及T2~T4时间段HR和MAP水平均处在较低水平且比较稳定,三组不同时点间HR、MAP的水平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三组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患者不同时间段HR、MAP的水平变化比较

组别例数HR(次/min)T0T1T2T3T4T5A组7076.2±8.570.3±7.972.5±6.682.5±8.071.2±8.077.4±8.2B组6977.4±9.168.2±7.068.4±7.178.2±8.367.3±7.878.0±7.7C组6676.8±9.467.4±7.566.7±6.864.2±7.667.6±8.275.2±7.5组间F=2.343 P=0.012不同时点间F=3.267 P=0.045组间·不同时点间F=2.877 P=0.032组别MAP(mmHg)T0T1T2T3T4T5A组95.3±10.166.2±7.771.7±7.294.6±9.992.6±8.993.1±7.6B组97.8±9.767.3±7.479.8±6.988.9±8.690.7±7.491.2±8.3C组96.2±10.366.8±8.072.5±7.474.2±7.976.4±8.382.5±8.7组间F=2.279 P=0.015不同时点间F=2.467 P=0.038组间·不同时点间F=2.633 P=0.024

表3 三组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患者呼吸恢复时间、 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血浆靶浓度为0.3 mg/kg;B组:血浆靶浓度为0.5 mg/kg;C组:血浆靶浓度为0.8 mg/kg

3 讨 论

靶控输注是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基础,在静脉输注麻醉药物时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水平来维持或控制最佳麻醉深度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4-5],使静脉麻醉方式更加方便有效,且易于控制,最大限度地维持患者体内循环平衡。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诱导剂,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6]。而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很强,临床给药几分钟内即可发挥强大药效,同时也可以保证足够的心肌氧供应[7]。两者结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意识消失需要的丙泊酚血浆浓度。同时两者结合也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抑制心肌活动而降低血压,有效抑制插管应激[8-9]。刘碧华[3]对三组乳腺癌手术患者(每组20例)分别给予0.2、0.4、0.8 μg/L舒芬太尼,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 mg/L,结果发现前两组插管后1 min和3 min MAP及HR显著高于舒芬太尼靶控平衡时(P<0.01),0.8 μg/L组插管后1~5 min MAP及HR与舒芬太尼靶控平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0.8 μg/L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维持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度。谭明等[4]对3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靶控输注3 mg/L丙泊酚和0.3 μg/L舒芬太尼,对照组30例患者微量泵持续泵注入3 mg/L丙泊酚和4 μg/L瑞芬太尼,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插管时HR及MAP与靶控平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插管5 min时的HR及MAP显著高于靶控平衡时(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本研究将205例拟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患者分为A、B、C三组,在多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相同剂量的丙泊酚,并分别调节三组患者血浆靶浓度为0.3、0.5及0.8 μg/kg,结果发现,麻醉诱导后三组患者HR及MAP水平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A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HR及MAP水平高于麻醉诱导后,B组患者HR及MAP水平T2~ T5时间段处在相对较高水平,C组患者T1及T2~T4时间段HR和MAP水平均处在较低水平且比较稳定。说明应用丙泊酚联合较高浓度(0.8 μg/kg)舒芬太尼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术中麻醉状态。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乳腺肿块的手术切除中,应用丙泊酚联合较高浓度(0.8 μg/kg)舒芬太尼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术中麻醉状态,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同时不加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乔青.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29):208.

[2] 胡建,陶林,章壮云,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下乳腺手术的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2):1245-1247.

[3] 刘碧华.乳腺癌手术患者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84-85.

[4] 谭明,万正嵩.血浆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应用于乳腺癌手术麻醉效果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5):39-41.

[5] 欧建强,董叶乎,肖旺频.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时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J].浙江医学,2009,31(5): 675-676.

[6] 莫子林.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8):245-246.

[7] 黄昌,林刘瑶.喉罩技术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211-213.

[8] 赵清军,商烁.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影响喉罩置入心血管反应的研究[J].山东医药,2012,52(13):86-87.

[9] 马馨霞,李海冰,刘志强.乳腺癌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方法研究[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6):649-651.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肿块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