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s-cTnT与心力衰竭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4-03-26黎湛江何衍球陈根基杜道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1期
关键词:心脏病心肌发生率

黎湛江 何衍球 陈根基 杜道兵

(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hs-cTnT与心力衰竭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黎湛江 何衍球 陈根基 杜道兵

(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 探讨hs-cTnT与心力衰竭分期及预后相关性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1日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依据美国AHA/ACCD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分期(A、B、C、D 期)相对应分成4组,A组51例,B组55例,C组60例,D组50例。结果 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hs-cTnT及NT-proBNP水平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四组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和治疗后hs-cTnT及NT-proBNP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性,C组、D组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A组、B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TnT水平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对心力衰竭患者尽早干预及病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hs-cTnT;NT-proBNP;心力衰竭分期;相关性

心力衰竭属于心内科常见性疾病,是一种复杂性的临床症状,属于不同类型心脏病的严重节段,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1]。有研究表明[2],心力衰竭的5年存活率和恶性肿瘤存活率基本相仿;另外心力衰竭住院率约占同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20%,病死率则达到40%左右。本研究通过观察hs-cTnT与心力衰竭分期的关系,探讨hs-cTnT水平与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推断hs-cTnT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1日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1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26例,女性90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4±10.6)岁,临床症状:心悸76例,胸闷60例,气短80例,216例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电图、胸片、彩超、CT、NT-proBNP 等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按美国AHA/ACCD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分期(A、B、C、D期)相对应分为A、B、C、D四组,具体如下:A组51例:心力衰竭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症状。B组55例:心力衰竭B期(NYHAⅠ级心功能),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但无心力衰竭症状。C组60例:心力衰竭C期(包括NYHAⅡ、Ⅲ级和部分Ⅳ级),器质性心脏病变,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D组50例:心力衰竭D 期(包括部分NYHAⅣ级),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和治疗2周之后分别抽取空腹的静脉血3 mL,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hs-cTnT及NT-proBNP水平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hs-cTnT及NT-proBNP水平情况。②观察四组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和治疗后hs-cTnT及NT-proBNP水平相关性情况。③观察四组心力衰竭患者1 年内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主要包括本次住院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和病情加重再次住院。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针对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hs-cTnT 、NT-proBNP与心力衰竭分期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hs-cTnT 及NT-proBNP水平情况,见表1。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hs-cTnT及NT-proBNP水平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hs-cTnT 及NT-proBNP水平情况

2.2 四组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和治疗后hs-cTnT及NT-proBNP水平相关性情况,见表2。四组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和治疗后hs-cTnT及NT-proBNP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四组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和治疗后hs-cTnT及NT-proBNP水平相关性情况

2.3 四组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见表3。C组、D组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A组、B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四组心力衰竭患者1 年内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3 讨 论

心力衰竭作为不同类型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状,其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属于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3]。其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病死率高,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本研究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力衰竭分期方法,进行临床分期,总共分为A期、B期、C期、D期四期,对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进行细化,其中A期、B期为预防期,C期、D期为治疗期,提供了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面概念。A期、B期属于心力衰竭的早期阶段,是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对心肌重构进行阻断和延缓,有资料显示[4],在A期、B期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提高预后水平,C期、D期主要是针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相应的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水平。NT-proBNP(N端脑钠肽前体)B型利钠肽激素原分裂后无活性的N端碎片,是典型的心脏标志物,其主要是由左心室在心肌细胞受到容量负荷明显增高时分泌[5]。对于NT-proBNP测定有利于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研究表明[6],慢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越高患者,其NT-proBNP增高越明显,提示NT-proBNP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终点事件的独立性预测因素,对于心力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心肌肌钙蛋白作为心肌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其被认为是心肌梗死的优先检测指标,其在心肌缺血危险层次划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具有更好的检测敏感性,对于心肌损伤的敏感度更高,当>100 pg/mL就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以往研究发现,hs-cTnT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轻度升高,但是对于心力衰竭分期和hs-cTnT水平相关性情况却鲜有报道[7,8]。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心力衰竭分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都引起心肌重构,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通过筛选收集近2年间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hs-cTnT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推断hs-cTnT与心力衰竭分期的相关性,评估hscTnT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关系,有望对心力衰竭尽早干预及病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依据美国AHA/ACCD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分期(A、B、C、D期)相对应分成4组,A组51例,B组55例,C组60例,D组50例,结果表明,四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hs-cTnT 及NT-proBNP水平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四组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和治疗后hs-cTnT 及NT-proBNP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性,C组、D组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A组、B组,提示hs-cTnT水平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对心力衰竭患者尽早干预及病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1] 路苓,罗素芳,吕毅.多病因心衰患儿血NT-pro-BNP、ANP、ET水平变化与动脉氧分压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22-25.

[2] 杨清华,张以昆,邢俊娥,等.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8-60.

[3] 张少强 ,杜武勋,刘长玉,等.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论治方案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3):21-23.

[4] 王方芳,徐伟仙,孙丽杰,等.心力衰竭患者尿酸水平与ACC/AHA心力衰竭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09,24(12):1013-1015.

[5] 王智超,刘霖,朱梦莉,等.中西结合治疗对急性左心衰大鼠NT-proBNP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55-1256.

[6] 张艳,宫丽红,钱新红,等.慢性心衰中医分期分级临床辨证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01-803.

[7] 赵玉红,黄真辉,吴敬伟,等.超高N-末端脑利钠肽值(NT-proBNP)和心率震荡(HRT)对心衰患者临床价值的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7):2243-2245.

[8] 翟金俊.血清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Ⅱ测定在肾衰患者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1):22-24.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Hs-cTnT and Installment of Heart Failure, Prognosis

LI Zhan-jiang, HE Yan-qiu, CHEN Gen-ji, DU Dao-bing
(Shiqi Suhuazan Hospital, Zhongshan 528400, China)

Objective To approach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hs-cTnT and installment of heart failure、prognosis. Method To analyze 216 cases clinical data of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1.1 to 2014.9.31, 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stage(A, B, C, D stage)of in AHA/ ACCD, A group 51 cases, B group 55 cases, C group 60 cases, D group 50 cases. Result The hs-cTnT and NT-proBNP level after treatment of 4 heart failure group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each group, the hs-cTnT and NT-proBNP level after treatment of 4 heart failure group and installment of heart failure were obviously positive correlation property,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of C group, D group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ere better than A group, B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re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s-cTnT level and heart failure were closely, which was to be provided according by early intervention and disease prognosis evaluation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Hs-cTnT; NT-proBNP; Installment of heart failure; Correlation

R542.22

:B

:1671-8194(2014)31-0006-02

中山市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3A020391),下达文号:2013J0001

猜你喜欢

心脏病心肌发生率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