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契合协同助推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湖北兴山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2014-03-25龚永新黄德淼

茶叶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昭君茶文化文化

龚永新,黄德淼

(1.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湖北兴山县特产局,湖北 宜昌 443000)

文化契合协同助推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湖北兴山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龚永新1,黄德淼2

(1.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湖北兴山县特产局,湖北 宜昌 443000)

湖北兴山县地处三峡大坝库区,这里是昭君故乡,也是古老茶区,自古以来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就有交集,今天更是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同属于地方优势文化资源,对于兴山茶产业的发展理应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作者通过两类文化契合于“敬”、“爱”、“和”、“美”的分析,从文化整合的角度,提出两类文化协同运用于兴山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兴山;茶产业;文化资源;契合;协同运用;产业发展;对策

兴山的香溪河流域,至今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传说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联系,当地人深信不疑且代代相传。如“神农采药,遇荼解毒”、“昭君制茶,白鹤亮翅”等。这些传说故事,一方面体现了兴山境内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均具有发端性特征,彰显其文化寻根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体现兴山境内的昭君文化与茶文化的交集性特点,在推动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上绩效突出。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不仅用于推动名品创制,而且在塑造企业品牌、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营造产业氛围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成效。深入分析两类文化交集的实质,对于进一步促进两种文化融合,协同运用于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昭君文化与茶文化的深度契合

1.1 “敬”为先

茶不仅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茶与礼仪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以“敬”为先,更是体现在事茶、用茶及茶文化的方方面面。所谓“以茶祭祀”,包括敬祖、敬神、敬仙、敬佛等,春茶开园,人们也是先敬天再进到茶山采茶;所谓“以茶为媒” ,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或运用,不少地方男女求婚先“下茶”,结婚时有“三道茶”,这“三道茶”用于敬神、敬父母、夫妻互敬。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寄情、以茶代酒等,均表现为人们交际中融洽亲密、热烈真诚的一种礼仪。“客来敬茶”,也是客至先敬茶,既是传统礼仪,又是传统美德,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并演变为一种同乐、互爱、叙话、祝健的现代生活礼节,家喻户晓,人人皆为,习以为常。

无论是生活在家乡时的昭君,还是主动“请掖庭令前行”担任和亲使者的昭君,都在传承着中华民族凡事以敬为先的优良礼俗。特别是昭君身处戎狄之地,不视戎狄为异类,不鄙视匈奴人,尊重匈奴人的风俗习惯,住穹庐,衣毡裘,食畜肉,饮奶酪,数十年如一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单于和各民族人民的敬重。所谓敬人必为人敬,也是这个道理,昭君死,“单于国葬之。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犹青。”自昭君去世后,昭君家乡的人民为其多次立庙建祠,作为昭君“第二故乡”的内蒙,类似于呼和浩特市的青冢达十几座。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昭君文化中昭君与人民互敬的关系。

1.2 “爱”为本

本质上讲,昭君文化与茶文化都体现了爱,包括爱人生、爱他人、爱民族、爱和平。在昭君的家乡,至今流传许多关于昭君青少年时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断讲述着昭君自幼富于爱心,她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人民,作为“爱神”、“保护神”的那些生动感人的事迹。在《望月楼》中,人们把昭君比作普行善事的仙女下凡;在《三熟地》中,人们把昭君比作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领路人;在《昭君渡》、《稀荒垭》等传说中,人们甚至把昭君比作为民惩恶扬善、充满智慧的侠女。昭君出塞以后,更是将这样的爱带入大漠,相传,昭君出塞带走大量的物资和工匠以造福于塞外人民;带去五谷种子,把中原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塞外;带去中原地区博大精深的医药技术,提高了塞外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昭君还发明了“昭君套”等新式服装,向匈奴妇女传授使用胭脂化妆的技术,培养了塞外人民爱美、用美装点自己的强烈意识,以实现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望。

透视茶与茶文化,也是以“爱”为本并通过茶本身以及事茶者得以充分表达。小小的茶,当她进入人类生活,也就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有质量的生活,为人类保持健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或一种新的方式。茶既具有天然保健作用,又具有医药功能,饮茶“有百利而无一害”。茶还是医疗人们心理疾病的“心灵鸡汤”,茶文化中有关茶的精神愉悦作用比比皆是,晋时“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所谓厚生爱民,正是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并贯穿于茶与人关系的始终。

需要强调的是,昭君文化、茶文化中所体现的爱,非一般之所爱,它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首先,无论表现在昭君文化中的昭君之爱,还是表现在茶文化中的茶之爱,这种爱的奉献都是以牺牲自身利益,甚至是完全毁灭自己为前提的。其次,昭君之爱、茶之爱,没有疆土之分、种族之别、贵贱之嫌、远近之避,爱的奉献具有普照性、持续性、永恒性特点,反过来,这样的爱也才能赢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与人民真诚的、永远不变的爱。

1.3 “和”为贵

在昭君文化、茶文化中,“和”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比如昭君出塞和亲,为了民族的“和好”,也换来了人民的“和平”,致使“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同时,昭君和亲也大大促进了汉匈经济发展和边境人民的安居乐业,加强了匈奴与汉的贸易交往和交流,促进了两个民族的互相学习,播下了两个民族长久友好的种子。周恩来称昭君是对“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有贡献的人物”,昭君为“和”付出了自己毕生努力,也为昭君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昭君文化中的“和”一样,茶文化中“和”,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主要是和谐。茶是“和谐”之物,茶饮乃“和谐”之饮,“尚中贵和”体现在茶文化上,就是倡导人们处事奉行中正之道,友好相处,相互协作,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享祥和。今天,茶文化能够越来越广泛地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根本原因也是茶文化发挥了引领“和”、促进“和”的强大功能。

1.4 “美”为光

昭君与茶及其文化的外在美是光彩动人的。昭君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人们常用“沉鱼、落雁”赞颂美女,而“落雁”指的正是昭君。对于昭君之美,《后汉书》中有24个字的描述,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耸动左右”。为此,“元帝大惊,意欲留之”。“千姿百态”、“多彩多姿”等词常用茶外在美的描述,茶有条形、针形、片形、花朵形等,而多数茶又具有纤细柔美的形象。所以,《诗经》曰:“有女如荼”;唐代,“茶”为小女孩的美称,人们叫小女孩为“茶茶”、“小茶”、“阿茶子”等;苏东坡把名茶与美女相提并论,诗曰:“从来佳茗似佳人”等。当然茶还有色泽、光鲜等丰富的外在美表现。

昭君与茶及其文化的内在美是光彩照人的。在昭君家乡,还有一个茶因昭君而起、昭君因茶而美的传奇故事,讲的是昭君曾救过两只白鹤,为感恩于昭君,白鹤从西南方衔来茶籽,种在了昭君村,因而也便有了今天的“白鹤茶”。同样如此,茶不仅有其丰富的外在美表现,茶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美、艺术美内涵,如由茶之美延伸出来的技术美、工具美、科学美、创造美、意境美、哲理美等。茶是天含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所以在中国茶文化中,有许多积善行德、惩恶扬善等故事,如“深山得茶”、“茶为素业”、“祭冢得报”、“施茶好报”等,多以体现茶人互喻善的本性,处处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按照伏尔泰的说法,外表的美取悦于眼睛,内在的美能感染人的灵魂。昭君与茶及其文化呈现的美,不仅契合在它的外在美上,也契合在它的内在美上,从而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昭君文化与茶文化是充实的,“充实而有光辉”,乃大美也!

2 昭君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助推兴山茶产业发展对策

当前,地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地方文化的鼎力相助,这种形势与背景,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成熟和进步,另一方面,将成长中的民族经济与具有独特性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协力于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

2.1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

现代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健康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作用,而文化作用的发挥则必须选择适宜的载体。兴山的昭君文化与茶文化早有交集并共同作用于茶产业,说明茶产业是两类文化的良好载体。针对兴山的实际,加强产业载体建设,首先是做大做强茶产业。这需要依托丰富的茶区资源,围绕产业的科学规划,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产能建设、体系建设、网络建设,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和拓展茶叶销售市场等。其次是做特做优茶产业。主要通过加强县校合作、县所合作,实行茶叶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产业创新能力,走优质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2 整合两类文化资源

昭君文化与茶文化都是兴山境内的优势文化资源,“昭君白鹤茶”正是两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整合两类文化资源,还需要挖掘、丰富,并不断地加以提炼。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彰显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厚重的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们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重新配置文化资源,形成优势文化合力,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充分体现文化协同,发挥文化在铸造品牌、开拓市场、增进效益、营造氛围等方面的作用。

2.3 促进文化广泛渗透

推动昭君文化与茶文化的渗透,首先应针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过去,我们将生产的名优茶冠名为“昭君白鹤茶”,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扩大与科技进步,也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增强,今后各类涉茶新产品会不断丰富,不仅有“昭君茶”,而且有“昭君娘家茶”、“昭君故里美”等,与此同时,通过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在昭君文化与茶文化的契合点上做文章、下功夫。其次,推动昭君文化与茶文化的渗透,还应针对非物质生产部门,通过增加服务性内容,形成文化产品,让这样的产品也打上两类文化的铬印。如以魅力茶乡为依托,设计昭君茶园→昭君采茶→昭君制茶→昭君茶饮→昭君茶礼→昭君茶市的体验链。

2.4 打造著名茶叶品牌

“昭君茶”古已有之,发展到今天,“昭君茶”不仅可以包括昭君绿茶、白茶、黑茶,还可包含茶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及其服务。“昭君茶”全面契合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而作为著名茶叶品牌铸造有其先决条件。

致力于打造“昭君茶”品牌,一是重视品牌发展环境建设,包括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二是促进品牌的价值延伸,包括延长产业链,重塑产业价值链,如兴山在茶产品生产上,从绿茶、白茶到黑茶,再到茶食品、茶用品的发展;三是培养品牌智力支撑,包括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引进科技人员、专家智慧,网络各类人才,培养不走的人才等;四是扩大品牌的对外宣传,如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宣传,组织品牌建设研讨会、论坛及其相关活动等,添加“昭君茶文化”内涵,提高“昭君茶”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5 拓展产品消费市场

用“昭君茶、和天下”作为广告词,简单明了,不仅有利于拓展产品消费市场,而且有利于弘扬昭君文化与茶文化。过去我们在内地市场的培育上,花了长时间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所以,这里主要讨论如何向边疆市场拓展的问题。

把昭君文化与茶文化紧密起来,就是要通过产品与服务的形式将昭君之爱、茶之爱传承下去,特别是以昭君家乡的名义,用“昭君茶”作为“现代昭君”的身份延续这样的友谊,事实上也是在拓展产品的消费市场。当然,这还需要通过开发茶类,提高品质,生产出适合边疆人民消费的产品,并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正因如此,兴山应通过走出去调研,做好市场细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边销市场消费,发展订单,提升服务,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仅如此,兴山还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丰富和发展茶的消费方式,特别是通过了解内蒙古以及牧区人民的茶叶消费习惯,把传说中由昭君创制的“昭君奶茶”技术引回来,将这种技术以及消费方式植入旅游环节,为“亲家”人民间的互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2.6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近些年,兴山在发展茶产业过程中,注重营造产业氛围,促进行业沟通。白茶特色产业的形成、适应边销的黑茶开发、茶产品和茶文化产品的丰富等等促使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兴山茶叶的社会知名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要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就是要建立起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各类人才共同携手、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协同运用,“昭君茶文化”向产业广泛渗透并形成互动的体制与机制,推动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甚至带动多种产业同步发展,为“三农”服务,为三峡库区经济的持续繁荣做贡献。

[1] 雷茂奎.昭君出塞的史实、背景和历史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1982,(1):62-70.

[2] 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中国古代茶叶全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8-9.

[3] 周灿,赵燕梅.《达古达楞莱标》的茶文化内涵[M].学术探索,2013,(8):68-71.

[4] 王平.王昭君的民间形象及其价值[J].研究者,2011, (5):12-13.

[5] 张玲.孟子[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6:53.

[6] 龚永新,曾令相,黄启亮,等.宜昌茶品牌建设现状及其提升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84-2486.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n Coincidence of Cul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About Concordance and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X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GONG Yong-xin1,HUANG De-miao2(1.Three Gorges Tourism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anxi,Hubei 443000,China 2.Bureau of Specialty of Xingshan County,Yichang,Hubei 443000,China)

Xingshan County located in Three Gorges dam district, is the birthplace of Wang Zhaojun and also the historic tea producing area. There are many coincidences between Zhaojun culture and tea 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today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ir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more obvious. Zhaojun culture and tea culture, as the superior resources in Xingshan area,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promoting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ngshan tea industry. Theref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s coincidence points of two kinds of culture such as “respect”, “love”, “peace” and “beau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boost Xingshan tea industry.

Xingshan County, tea culture, cultural resources, coincidence, collabo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龚永新(1955-)教授,主要从事茶学、茶文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sxlyzyg@163.com

猜你喜欢

昭君茶文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昭君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昭君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谁远谁近?
昭君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