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语篇理论框架下的外报外刊教学

2014-03-25刘成科

关键词:语篇模态符号

刘成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了读图时代。伴随着这一不可扭转的趋势,语篇的概念,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逐渐抛弃了过去主要依赖以文字为表意手段的单一模态语篇过渡到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意手段相结合的多模态语篇。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方式,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该理论发端于由以Kress和 Van Leeuven[2]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借鉴 Halliday[3]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创建的对图像进行多模态分析的理论模式。后经由O’Halloran[4]、O’Toole[5]、Scollon[6]、Norris[7]等学者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的多模态语篇理论及其分析路径。

本文拟以多模态语篇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外报外刊教学,揭示新闻语篇的意义生成模式,特别是各种模态互动作用下意识形态意义的生成,改变学生过去传统的单一模态思维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多模态思维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视觉阅读能力和批判性语篇阅读能力。

一、外报外刊教学的多模态趋势

外报外刊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专业课之一,该教学大纲指出:“外国报刊选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杂志的能力。通过熟悉英美报刊、杂志的文章的一般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8]。

国内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已开设外报外刊课程。近些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学校甚至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也陆续开设了此课程。可见,该课程的作用和意义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然而,当下外报外刊的教学依旧偏重于对篇章的语言和结构分析,如相关的新闻词汇、文体风格、以及语篇衔接手段等。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受制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文本符号在表达语篇意义时的重要性,未能全面综合地将非文本符号同样纳入到语篇意义建构的范畴当中。

从严格意义上说,语篇的多模态性具有普遍性特点,单纯的或者绝对的单一模态语篇是没有的。新闻语篇的多模态性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各种模态的构成方式以及组合形式也日益复杂多样。在外报外刊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准确理解不同模态的内涵与外延,进而在新闻语篇中清楚地区分不同的模态要素,最终科学地解析新闻语篇中的多模态成分的意义和生成方式。因此,作为外报外刊的教师,应该学会分析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各种模态成分,培养学生对模态识别的敏锐度。

在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的内部,语篇的意义是由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主要为视觉符号)的动态互动而生成。为了使学生能够提高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的批判性解读能力,我们应将着重分析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详细全面地剖析这两种主要模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具体可以细分为三种主要互动模式:新闻图片与新闻标题、新闻图片与图片说明以及新闻图片与新闻正文之间的意义互动与共建。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各种模态意义通过互动共同生成语篇意义,既不是各种模态孤立地表达意义,也不是简单的各种模态意义之和,而是依靠不同模态之间的动态互动。因此,在外报外刊教学中,应当剖析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内部的意义共建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单一模态思维。

在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的外部,语篇的读者并不是被孤立在语篇意义建构系统之外,而是对语篇整体意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贡献。读者是新闻语篇的最终“消费者”,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和解读与语篇本身的意义构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读者对语篇的意义接收、意义消化和意义反哺都将对语篇意义的构成产生重大影响。读者逐步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状况,更多地参与到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意义生成中。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解读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的意义接受与意义反哺,理顺模态之间的意义关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多模态语篇意识。

二、外报外刊教学的多模态策略

鉴于外报外刊课程中材料的时效性、文体的独特性、以及语篇的多模态性等特点,使得它既具有一般阅读课程的共性特点,又有区别于一般阅读课程的地方。新闻语篇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实用语篇形式,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语篇中植入的不易被受众察觉的意识形态意义。新闻语篇的生产者通过词汇的选择、修辞的运用、信息的筛选、乃至不同符号系统的互动来植入自身的价值判断与意义评价。

目前,国内对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并没有走出一般阅读课程改革的套路。无论是从输入为主的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还是教育界一直倡导的任务式教学模式等,都不能适应读图时代背景下的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具体分析外报外刊课程的教学现状,在透彻理解课程大纲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特点,以多模态语篇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外报外刊课程中出现的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进行符号和语义分析,从而探索出一条新颖、有效并富有特色的英语新闻语篇的教学改革之路。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外报外刊教学的多模态化呢?

第一,科学界定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互动关系模式。

这种互动关系模式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由于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意义建构的复杂性,我们“不但需要仔细考察语言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且应该把语言符号与视觉符号之间的意义互动考虑在内”[9]。具体来说,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意义来自于语篇内部和语篇外部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指视觉符号与语言文本符号之间的互动。对于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而言,这种关系体现在新闻标题、新闻图片、图片说明以及新闻正文之间的多重互动之中,而在新闻语篇的外部,主要来自于语篇受众的介入,换言之,这种互动发生在受众与语篇中的视觉符号和语言文本符号之间。

第二,合理处理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中视觉符号的地位。

在外报外刊课程中,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中视觉符号的角色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作为言语符号的附属品而出现。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今天,视觉符号以其独特的优势,如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在语篇世界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在语篇中的身份和地位也是动态变化的。新闻图片的来源、选择标准以及在语篇中位置、大小和数量,都将对语篇意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Kress和Van Leeuven等学者提出的视觉语法[2],主要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与构图意义三个方面为分析解读图片的作用和意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

第三,有效辨识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视觉歧视。

外报外刊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篇阅读能力,辨识出新闻语篇中隐藏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观念的侵蚀,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免疫力。在多模态语篇的宏观背景下,除了提高学生对语言文本符号意义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视觉符号的批判性解读能力。在日益复杂的语篇世界中,过去简单明显的价值植入或意识形态渗透已变得日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视觉符号巧妙地表达语篇生产者所要灌输的某种偏见或者歧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视觉符号在新闻语篇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阐释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的真正意义。

第四,准确定位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读者角色。

随着语篇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阅读行为研究的深入,“无论是其读者观、阅读观还是对阅读过程的探索,都把读者置于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坚定地把曾经被忽视的读者推到了舞台中的聚光灯下”[9]。新闻语篇的读者不再畏首畏尾,而是大胆站在语篇解读的前台,通过与语篇作者的互动、语篇中语言文本符号的互动、甚至包括与语篇中视觉符号的互动实现对多模态语篇意义建构的介入,为语篇意义的最终生成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在外报外刊的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读者在多模态语篇解读中的角色定位,抛弃过往读者只是作为语篇意义被动接受的传统观念,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全新的读者理论去阐释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意义建构模式。

三、外报外刊教学的多模态转向

在外报外刊教学中,基于对语篇的多模态化趋势的共识,需要根据多模态语篇理论去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革新教学方法。除了上述提及的几点多模态化策略之外,同时,我们必须切实从宏观上做好几个重要的转向。

第一、从单一模态思维到多模态思维的转向。

以往的外报外刊教学主要是建立在单一模态之上,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通常只作单一模态的分析与解读,过于强调语言文本符号在语篇意义生成过程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完全忽视了其他模态在语篇意义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过于简单的语篇分析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语篇发展需求了。在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主导的今天,任何单一模态的分析都无法准确全面地完成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时刻灌输多模态理论的思想,以多模态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实现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的转向,让学生了解不同模态表意方式的特点,进而切实增强学生的多模态意识,提高对语篇的多模态解读能力。

第二、从模态的静止到模态之间互动的转向。

传统的外报外刊教学中,把构成语篇的模态视作静止不变的,语篇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模态的意义或者符号的意义,这种孤立地看待语篇意义生成的方式是不科学的。随着多模态理论的发展,我们发现语篇意义的构成是多元的,不同模态通过彼此的互动共同生成语篇的丰富意义。语篇意义并非只是源于某种模态的意义解读,也不是各种模态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不同模态之间的动态互动完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最终建构。换言之,“应该摒弃僵化的‘语言中心论’或‘图像霸权’的片面思想,把图文意义看成动态的有机整体,充分考虑图文意义的互动性特点”[10]。因此,在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阅读中,提高学生多模态意识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强化各种模态间的动态互动,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多模态语篇的解读能力。

第三、从多模态语篇意义的一般性解读到批判性解读的转向。

任何新闻语篇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更是如此。新闻语篇的作者通过隐藏在各种模态中的意识形态去影响受众对某一人物或者事件相对比较固定的看法和判断。传统的新闻语篇解读对语篇意义的挖掘通常只停留在表层结构的分析上,而缺乏对语篇意义的深层阐释。在多模态英语新闻语篇流行的当下,语篇意义的一般性解读显然无法揭示新闻语篇背后真实的写作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对于多模态新闻语篇的一般性解读,而应该通过批判性解读去教会学生如何发现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自觉抵制其中的歧视或偏见,特别是在多模态形式下的视觉歧视,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篇阅读能力。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多模态理论的发展,外报外刊的教学模式也必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探讨教学中多模态新闻语篇中不同符号系统或不同模态在语篇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又要深刻揭示多模态语篇背后更加隐蔽的意识形态性。因此,基于多模态语篇理论的外报外刊教学将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全面革新。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英语新闻语篇的词汇、文体和篇章特点,还能具备语篇的多模态解读能力,特别是强化了学生的视觉阅读能力和语篇的批判性解读能力,从而自觉抵制西方媒体的意识形态渗透,切实增强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1]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

[2]Kress G,T 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2006.

[3]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215-248.

[4]O’Halloran K L.Mathematical Discourse:Language,Symbolism and Visual Images[M].London:Continuum,2005.

[5]O’Toole 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6]Scollon R,Scollon S.Discourses in Place:Language in the Material World[M].New York:Routledge,2003.

[7]Norris S.Analyz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M].London:Routledge,2004.

[8]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刘成科.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意义建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9).

[10]刘成科.多模态语篇中的图文关系[J].宁夏社会科学,2014(1).

猜你喜欢

语篇模态符号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学符号,比多少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