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综论

2014-03-25李冬朱恪川

关键词: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李冬 朱恪川

(1.山东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2.山东大学 党委统战部,山东 济南 25001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由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5月启动,其主要目标是:“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培养单位,高校要深刻理解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实施“青马工程”的相关要求,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全面提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质量。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实意义

从本质上讲,“青马工程”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年工作,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继承者、推动者,强调“我们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1]。高校是高层次青年大规模聚集的地方,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实施好“青马工程”,在广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中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青马工程”,是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使命,事关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青年一代身上。我们党历来就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青年,指导青年,武装青年,并把在青年学生当中培养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激烈碰撞,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歪曲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行为愈演愈烈。这些情况都会严重蒙蔽和误导青年学生,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产生怀疑。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充分发挥“青马工程”在思想引领、信念教育、理论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实施“青马工程”,是发展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培养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永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需要。他又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的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的奋勇开创。”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本质是人才和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青年一代的竞争。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帮助他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需要。

实施“青马工程”,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2]实践证明,广大青年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才能够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当前,解决社会上出现的理想信念缺失、个人主义突出、享乐主义盛行、拜金主义泛滥等问题,尤其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马工程”是具有明确价值导向和重要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工程。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力量,更需要依托“青马工程”这一战略平台,把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

“青马工程”是一个基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人才培养工程。相对于其他人才培养工程,“青马工程”具有战略性、导向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中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培养对象的代表性不够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虽然“青马工程”实施的是“大众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对于其培养对象的界定,依然存在错误理解:一是培养范围狭小,不少高校把大学生骨干作为惟一的培养对象,对另外两个群体关注较少;二是培养对象单一,把大学生骨干等同于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将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排除在培养范围之外。这样一来,“青马工程”就与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出现高度重合,无法体现自身的内在特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自身的导向性,削弱了其群众基础和对优秀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培养体系的系统性不突出。“青马工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等特点,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安排和整体推进。当前,一些高校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缺少教育合力和有效抓手。其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培养机制不全,一些高校对“青马工程”缺乏通盘考虑,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其二,培训队伍薄弱,“青马工程”的师资队伍应该是由各个学科的顶级专家学者组成的教学培训团队,但目前不少高校都没有成立这样的师资队伍,这是“青马工程”难以上水平的重要原因;其三,培训内容陈旧,不少高校的“青马工程”培训内容陈旧老套,缺乏生动鲜活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加之一些培训人员习惯于照本宣科,片面说教,与培养对象互动交流不充分,导致实际培训效果较差;其四,实践环节缺位,一些高校没有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的关系,把理论教育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几乎没有安排社会调研、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实践内容,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的问题,培训过程中实践环节的缺失,限制了培养对象感知社会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培训体系不系统,不完善,无法帮助培养对象在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理论视野,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观念等方面,有更大程度的提高,更无法提升他们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

培养方式的创新性较薄弱。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其一,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将“青马工程”等同于一般的人才培养工作,对“青马工程”的内在要求研究不够深入,对培养对象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和思维方式的把握不够全面,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关注不够到位,自然无法增进培养对象对“青马工程”的兴趣和感情;其二,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一些培训人员不能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不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培训手段,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无法帮助培养对象增强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路径选择

“青马工程”有着特定的培养对象、培养要求和培养方式,需要高校充分发挥育人优势,进一步突出培养对象的代表性,增强培养体系的系统性,提高培养方式的创新性,探索出一条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教育培养路径,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筑牢群众基础,突出培养对象的代表性。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一目标的更高体现。“青马工程”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其开放性在于,能够吸纳高校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顶尖青年人才。其流动性在于,能够起到蓄水池的作用,使培养对象始终处于不断的输入输出和调整充实之中。正是这两个特点,“青马工程”才得以成为最具活力的人才培养工程之一。因此,要准确理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确定的培养对象范围,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培养对象身份单一、覆盖面小、代表性差等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情况。要把在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学生,作为大学生骨干进行精心教育和培养。要把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纳入党的后备干部队伍,依托“青马工程”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只有把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素质好,表率作用强的青年才俊纳入培养视野并加强教育管理,才能进一步扩大和巩固“青马工程”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其培养目标的导向性和培养对象的代表性。

立足时代要求,增强培养体系的系统性。要紧紧围绕“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和培养过程的规范性。要将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强烈责任意识、良好道德品质、扎实理论基础、出色实践能力、宏阔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根据“青马工程”的工作要求,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划分工作范围,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局面。要把热心于教育的各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纳入“青马工程”的培养团队,建立健全专家数据库,完善评聘、考核、奖励等配套措施,并为他们开展教学培训和工作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应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实施好“青马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要从完善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各学科理论知识的比重,促进相关知识的有效衔接。要促进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加强与培养对象的互动交流,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推进实践锻炼。只有让培养对象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帮助他们真正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成才报国的责任感,为其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筑牢思想基础。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在实践环节上下足功夫,采取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社会调研、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多种实践方式,为培养对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发挥高校优势,提高培养方式的创新性。高校是人才聚集的高地,是推动创新的重要源头,拥有不可比拟的教育资源和智力优势。如何将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智力优势转化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际效果,是摆在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青马工程”的内在要求,高校可以把创新培养方式作为发挥自身优势的有力抓手,推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创新。要根据“青马工程”特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培养内容,打造与其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要改变各自为政的教育格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汇聚育人合力,充分发挥高校在理论教育、专题培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帮助培养对象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使其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不断凝练高校特色,筑牢培养基础,将“青马工程”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高校育人工作品牌。要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成效,认真研究和评估社会环境变化对培养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充分掌握他们的认知模式和心理特点,全面了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探索有利于他们认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