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模型的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2014-03-25马亚静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大连市新兴产业

马亚静

(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8)

基于SWOT模型的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马亚静

(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大连市确定了十大产业作为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大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认为应采取以市场培育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作用模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融资渠道等对策加快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大连;SWOT模型;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能够代表技术先进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他产业具有辐射作用、未来能够成长为支柱产业但目前尚处于孕育期和成长期的产业集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能耗低、资源利用效率高、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圈定领域有所不同。2009年我国首次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4年期间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掀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浪潮。大连市政府充分考虑了本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临海优势,把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汽车、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息通信产品、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资源再生作为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这十大产业作为转变粗放式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连市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当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总产值规模要达到1.3亿元。

1 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作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战略决策,而SWOT模型是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SWOT模型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1971年在其发表的经典著作《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SWOT这4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以及威胁(threats)。

1.1 优势(Strength)

(1)自然条件优越。①有利的区位条件。大连地理位置比较独特,三面环海,大连港是东北地区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最便捷的海上门户,东北三省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由大连港承担,因此在发展海洋工程与高技术船舶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②便利的运输。大连已经基本形成立体化的口岸综合集疏运体系,航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5种运输方式完备,便利的运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③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大连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0℃左右,一年中超过30℃的天数不到10天。宜人的气候吸引了大批高、精、尖技术性人才及海外领导型、创新性科研人才到大连安家落户,为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储备。

(2)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保障。目前大连拥有理工大学、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并依托各高校形成教、学、研相结合的多个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人才,并且为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辽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唯一专业性省级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就在大连,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未来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基地。大连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许多技术创新项目,甚至在某些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产业基础雄厚。大连是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窗口、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大连石化、造船、机车、重型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地位举足轻重。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近年来发展也很快。到2013年7月份全市共有1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数量上位居全省首位,2012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174亿元,总体规模也位居全省首位。

(4)政治环境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缺少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对重点项目投资,能在短期内形成产业区并有可能形成产业集群。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改善监管环境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来吸引人才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保证投资者对该地区的投资信心,才能保证资本自由、安全、高效地在各层次顺畅流动。大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软环境。

1.2 劣势(Weakness)

(1)产业集群并未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其发展模式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目前,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软件产业集群等虽然规模较大,但竞争力较弱,即使在本省内实力也不占优。例如从2006年至2010年,大连装备制造业的七大组成行业中,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而金属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均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更大。大连工业配套能力不足,很多在大连投资建厂的外资企业常常只能从国外进口生产所必需的零部件,这势必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使许多民营企业投资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尚未做大做强。

(2)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首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技术创新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盈利空间的重要手段。目前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例如,行业内外的技术转移会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大连市部分同行业企业由于缺乏信任,加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合作困难,很难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从而导致产业内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其次,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曾经有关部门对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的100项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水平进行测试比较,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仅有7项。再次,创新人才明显不足,尤其是光电子、电子信息和软件、生物等领域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目前大连市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业人才仅占全部科技人员总数的13.5%。

(3)产业融资渠道过窄。大连市确定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或成长期,产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缺乏。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单靠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难以为继,应该培养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但企业融资渠道很窄。目前大连金融机构仍然是以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四大银行为主体,地方性、民间性、外资性金融机构所占比重不大。从大银行贷款,需要层层审批,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使风险很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贷款很难。在大连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不多,著名的大银行更少。而风险投资由于主要依靠政府资金,财力有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能性并不大。

1.3 机遇(Opportunity)

(1)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目前,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个城市都提出要打造地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口号,其中近80%的地区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60%的地区选择了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并有高达90%的地区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可见,全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重复性严重。因此,大连市政府应在充分考虑本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背景下,使其发挥后发优势,选择与其他城市重复性较小的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

(2)基础设施投资增大。2012年是大连历史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共计安排城市建设项目192项,预计总投资达285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735亿元,同比增长163%。例如,城市地铁、202路轨道线路延伸线和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等三大轨道交通正在全面建设,南部滨海大道、大连湾跨海交通、虎滩湾跨海大桥三大跨海交通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大连北站和机场三期扩建等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尾声和交付使用。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政策的支持。2003年后国家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曾经给予很多优惠政策。2009年后国家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园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优惠、金融优惠、人才优惠等政策的支持,这些为大连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政策机遇。

1.4 威胁(Threat)

(1)后危机时代的消极影响。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尽管目前经济运行态势已经相对平稳,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仍旧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必然要削减进口产品,同时发达国家也纷纷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出口将面临严峻考验。例如,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征收反补贴税,而德国也准备效仿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严峻的出口形势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出口带来挑战,对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2)不同地区的激烈竞争。目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遍地开花,竞争异常激烈。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29个省市结合中央政策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颁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以及方向。例如,北京在国家划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再加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蚌埠市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作为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区在金融、财税、人才等政策上加以保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激烈的竞争必然会给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压力。

2 大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采取市场培育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作用模式

目前国内外最为成功的是市场培育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模式,既综合了市场培育和政府扶持两种模式优点,又克服了各自缺陷,但关键在于应以哪种模式为主,各自的作用领域有何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特征是创新,而创新是企业追逐利润的一种自发市场化行为,企业创新应以市场需求为特征,市场机制应该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但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我成长能力脆弱,又代表了国家未来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扶持,这样才能发展壮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企业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体,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企业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责首先是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由于垄断、公共物品、信息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领域的存在,仅靠市场机制无法排除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政府应该伸出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失灵,提供生活服务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最需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政府通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和创新要素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初期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最后,科学调整产业布局。产业布局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能否和谐统一,为了促使新兴产业在区域内均衡发展,政府应制定产业布局规划。

2.2 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集群内技术的选择、布局的形成以及结构调整都是靠市场自发作用形成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变大变强,但并不意味政府在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无能为力。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政府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壮大。例如,大连市政府可以根据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制定梯度化的产业发展策略。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软件和服务外包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基础相对比较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作为第一梯度产业发展,走产业专业化道路,目标在于进一步做强。而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信息通信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比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应该作为第二梯度产业发展,走融合化道路,目标在于进一步做大。而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节能环保业是第三梯度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础薄弱,应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高新技术园区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载体,政府应该通过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的支持力度,体现对高新技术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

2.3 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技术外溢风险,由于风险很大,企业不敢创新。为了激励企业敢于自主创新,首先,政府应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用于配套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大高技术项目和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项目;其次,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的财税政策,例如加大研发投入,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加大政府采购、政府信用担保等政策措施,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解决企业不敢创新的问题;再次,政府应该创造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最后,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和主导技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规划,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实现官产学研一体化,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2.4 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服务。首先,可以运用金融优惠政策如利率浮动政策和增加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呆账准备金等政策,或者对商业银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项目单独制定较低的税率等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其次,大连市目前的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很难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只有促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细分化和多元化发展,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的需求。例如,参照浙江杭州等地的做法,在大连设立科技银行,明确定位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产业;再次,完善风险投资和鼓励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创业板市场。目前风险投资的主体结构过于集中政府,应该更多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同时风险投资择机退出机制也应该进一步完善。而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支持重点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鼓励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业板市场筹集所需资金。

[1]许中正.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刘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价值网络的视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柳卸林,程鹏.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汪海粟,胡立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5]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20-26.

[6]高东芳,方晓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政策的问题与完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4):118-121.

[7]李波.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财政,2010 (22):33-34.

[8]王昌林,王君,姜江.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宏观经济管理,2010(11):21-23.

[9]刘洪昌,武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56-59.

[10]杨林,马顺.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2):146-149.

责任编辑:沈玲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lia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Based on SWOT M odel

MA Ya-jing

(College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 Management College,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Chin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way to promote the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economic growth way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quality improvement.Ten industr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Dalian’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This paper,based on SWOT model,analyzes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Dalian,considering that themodel with market cultivation emphasized and government supporting aided should be adopted,industry cluster should bemade bigger and stronger,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financing channels should be expanded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Dalia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Dalian;SWOTmodel;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F062.9

A

1009-3907(2014)01-0009-04

2013-10-08

大连社会科学院项目(2012dlskyb197)

马亚静(1972-),女,辽宁朝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发展与财政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战略性大连市新兴产业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